如何科学制订“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目标
2014-05-10吴爱军王渺一
吴爱军王渺一
(1.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213017;2.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3001)
如何科学制订“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目标
吴爱军1王渺一2
(1.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213017;2.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3001)
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与实施,围绕《课标》的讨论层出不穷。伴随着《课标》研究的深入,对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课标》与《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目标”设置看到,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由《标准》中分开阐述到《课标》中进行整合阐述,从五个维度修改成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在文字表达上进一步进行修正与界定。面对体育课堂教学对如何科学的实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一直是个比较难以把握与实施的课题,《课标》中重新将此进行整合与阐述,这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难就难在如何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怎样结合才是一个适当的度地把握,这主要需要一线教师正确的理解并能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实施,以此达成课程目标。
表1 《课标》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出的层次性要求
一、理解“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目标中的几个关键点
(一)“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两个显著特性
1.相通性。从《课标》与《标准》对比不难看出,之所以将两者整合,主要还是由于这两者具有很大的相通性与相近性,在教学中的实施存在着交错,涉及的领域也存在相同的地方,虽然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更多的是交错相融的。因此,在制订此方面的学习目标时要融合进行考虑分析,进行科学制订。
2.层次性。无论对《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地阐述,还是“课程内容”的各水平段的解读,可以看出每个水平段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主要还是从学情出发,不断提高对此目标的要求;同时,还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如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为例(见表1),这主要还是由于学生心理、生理与知识储备的发展而这样设定的。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课标》中关于此目标的要求与定位,在制订此学习目标时我们不能犯教条主义,必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本单元(模块)、本课时此方面体育学习目标的要求。
(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通过对《课标》与《标准》中“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阐述比较,《标准》是强调在教学目标制订与实施中强调不可忽视此目标领域存在,让学生学会与获得此目标领域的所涉及的内容。而《课标》从“不能忽视”到“十分重视”进行的改变,目的是强调此目标的重要性,在四个方面目标中的不可缺失的地位,而且在课程教学中上升到其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标准》中比较笼统的将此目标进行简要的阐述,而《课标》将小学(水平1~3)、初中(水平4)的此方面目标与要求阐述非常详细,可见对此目标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虽将两目标进行合并阐述,但重要性却显著提升。尤其在《课标》中对水平一此方面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方法、形成合作意识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足见在《课标》中提高了此目标的地位。
二、制订“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几点要求
(一)依照不同教学内容设置此方面学习目标
课时学习目标是导控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为达成学习目标而服务的,所以在制订学习目标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制订,对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深入研究教材,对于此目标,各教材的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差异。如,进行耐久跑课堂教学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而对于山羊分腿腾越则是培养自信,勇于超越自我的心理品质;像足球教学“二过一”传切配合则主要培养学生团队配合的意识。因此,在制订课时学习目标时不求对此方面目标阐述得面面俱到,但一定要针对本课实际要求,结合学情有重点地制订,以此引领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及达成。
(二)根据不同的水平段设置此方面学习目标
对于“教学评价”《课标》较《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每个水平段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都跟进例举了评价要点与方法,这给予一线教师可根据举例拟定其它此方面目标的评价模式。教学评价的功能之一是反馈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标》中,此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层次性,随着水平段的提升,其要求也将不断的提高,所以在设置此方面目标时,应该根据各水平段不同的要求,符合水平段内的学生学情有效地制订学习目标。在《课标》下更需要追求合理的学习目标,构建合理的评价要点与标准,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以篮球单元学习目标制订为例(见表2):
表2 水平一至四篮球单元学习目标举例
(三)充分发挥此方面目标中“要点与范例”的导向作用
首先,《课标》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每个水平段的分段目标中均按照四点阐述具体的目标要求与达成的要点,相对《标准》,《课标》更加具体,更加明确。而且在每点中均提出了“评价要点”与“评价方法举例”,当然,这也是整个《课标》的一大重要的改变。这使得《课标》实施者对于《课标》指向性相对明确,能按照目标要求,依照评价要点与方法举例能真正对课堂教学的后续做一科学客观的考评,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对于听评课的教师都能依照《课标》有针对性的厘清教学达成与落实,可测、可鉴定,不空、不虚。以《课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水平三)中“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习目标阐述为例(见表3)。
从上述举例可看出,无论是学习目标制订,还是评价要点的把握,但凡涉及到合作意识这一方面学习目标制订与评价时,均具有导向作用。如小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类的保护与帮助、合作跑类、团队长绳、民族传统类的竹竿舞等,包括一些体育校本课程中的此方面学习目标制订与评价。
表3 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水平三)中“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目标阐述
(四)关注学生差异,体现评价侧重点不同
教学中关注差异一直是课程目标的要求,《课标》要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制订“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目标时同样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差异有运动技能储备差异,有性格差异,有个人心理状态起伏的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本身就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进行评价要点与评价方法上应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此学生在此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一个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本身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学习的提高幅度很大,但相对其他同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此时教师切不可一味的否定此学生在此课堂学习中取得得进步。尤其在对心理挑战特别大的体育教学项目,如跳山羊、单双杠、前后滚翻等,这些项目的教学在此方面的学习目标评价上更加需要教师关注差异,科学客观的进行学习目标的评价。
(五)不可割裂各方面目标,将四个方面目标合为整体
在制订“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目标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有侧重点的进行制订,不可将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方法、形成合作意识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方面全部进行阐述,不可追求面面俱到。当然在制订单元(模块)目标与课时学习目标也需要有一定的差别,单元(模块)相对系统完整一些,涉及面相对广一点,此学习目标相对全面些,但到下位的课时学习目标时,由于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各方面的侧重点也就有了差异。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展开的“运动教育”,在各种身体练习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和特征。《课标》的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均是围绕身体练习的展开而制订的,各类身体练习、各个运动项目的学习,都应当从四个学习方面目标的角度去思考设计。因此,当制订“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时一定需要联系另外三个方面的目标,需要整体把握,切不能顾此失彼。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3]吴爱军.立足体育教学课堂 正确制订课时教学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