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
2014-05-09张小雪
张小雪
(南京财经大学 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6)
江苏省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价
张小雪
(南京财经大学 产业发展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江苏省1994年—2011年18年间城乡一体化综合得分,并结合历年江苏省城市化进程及城乡二元对比系数,综合评价江苏城乡一体化现状。评价结果显示,1994年—2011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显著,城乡一体化一直保持平稳上升趋势。通过分析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指出了江苏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江苏;主成分分析;城乡一体化
1 引言
城乡一体化作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21世纪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是较为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废除城乡二元制度,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政策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历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埃比尼泽·霍华德[1](1898)提出“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形态”的田园城市理论。加拿大学者麦基基于对亚洲国家的大量研究,提出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协调和整体均衡发展“Desakota”理论。杨荣南[2](1998)认为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外资投入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动力。赵群毅[3](2009)基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特点,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非农化的实现形式”“主体与边界”“阶段与模式”“技术创新的方向”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条件。江苏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其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基本上代表了全国领先水平。评估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提升江苏省整体实力,促进城乡一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内外学者关于城乡一体化的不同内涵出发,对江苏1994年—2011年城乡一体化演化进程进行实证分析。
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城乡一体化水平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本文从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两类指标来研究城乡一体化进程[4]。指标的选取应满足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要能够准确的反映目标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对城乡一体化做出科学的解释,否则指标的设定将会不具任何意义。
(2)可操作性。指标要可靠,可以实现,且各个地区各个乡镇的口径、年份、单位、含义必须具有一致性。
(3)区域性原则。我们考察城市化,研究的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城市化水平,应该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进行城乡一体化水平研究。
(4)全面性原则。区域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包括经济、环境、人文等多方面要素的有机整体。研究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指标的内容要全面,层次要清晰。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城乡一体化研究涉及经济、环境、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统一指标体系,本文在分析沿海城市城乡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程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指标选择》,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5]。综上考虑,本文选取的指标:
(1)非农人口与农业人口比:反映了区域城市化的水平,通常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代表城镇化率。
(2)非农产值与农业产值比:把非农产业看做第二、三次产业,农业产业看做第一产业,即为第二、三次产业产值之和与第一产业产值之比。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非农产值不断上升的过程。
(3)城乡就业人口比重:年满18周岁的城镇居民就业人口总数与农村居民就业人口总数之比,间接反映了城市化进程。
(4)城乡恩格尔系数比:恩格尔系数反映了食品支出占个人或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的高低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恩格尔系数越高代表越贫穷,越低代表越富裕。当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接近于1时,表明城乡一体化水平越高。
(5)城乡居民收入比: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城市化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中用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表示城乡居民收入比。
(6)城乡电器化水平比:反映电气化水平的三大主要指标是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本文中以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年末电冰箱拥有量除以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年末电冰箱拥有量来反映城乡电气化水平。
(7)城乡人均居住面积比:反映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的一个指标。
(8)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反映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指标。
2.3 城乡一体化实证评价
2.3.1 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8个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1994-2011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8个变量来自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整理推算而得。
2.3.2 实证分析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消除各个指标在量纲上和数级上的差别。
第二步,得出指标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并进行kmo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由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个指标间相关系数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性。其中kmo检验为0.674,巴特利球形检验值为0.000,明显小于0.005,尚可进行因子分析。
第三步,确定主成分的个数。用spss软件对相关系数进行分析,按照主成分在总方差中的比重得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R的特征值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5.926、1.039、0.700等。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两个主成分,它反映了原有变量87.062%的信息量。
表1 总方差解释
图1 碎石图
此外,根据碎石图也可以看出,前两到三个因子的特征值变化非常明显,第四个因子以后,特征值的变化趋于平缓,因此我们选择前两个因子。
第四步,计算出主成分模型。用因子载荷量除以主成分相应特征根的平方根来计算特征向量,得到主成分的线性表达式。
表2 因子载荷图
从上表可以得知,非农人口与农业人口比重、非农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城乡就业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电气化水平比、城乡人均居住面积比、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上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
通过计算得知,特征向量
a1=(0.395,0.405,0.381,-0.211,0.379,-0.356,-0.377,0.277)
a2=(0.176,0.050,0.205,0.776,-0.114,-0.302,-0.145,-0.444)
F1=0.395ZX1+0.405ZX2+0.381ZX3-0.211ZX4+ 0.379ZX5-0.356ZX6-0.377ZX7+0.277ZX8
F2=0.176ZX1+0.050ZX2+0.205ZX3+0.776ZX4-0.114ZX5-0.302ZX6-0.145ZX7-0.444ZX8
第五步,计算各个主成分值及综合得分情况。根据各个样本数据的标准化值带入主成分模型,计算出各主成分得分。然后主成分按照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加权,计算出其权重分别为0.851,0.149。则综合得分表达式为:F=0.851F1+0.149F2
将F1、F2代入上式整理得:
F=0.362ZX1+0.352ZX2+0.355ZX3-0.064ZX4+ 0.306ZX5-0.348ZX6-0.343ZX7+0.170ZX8
把标准化数据ZX1、ZX2……ZX8代入上式就可以计算得到江苏省各个年份的城乡一体化综合得分。得分越高,代表城乡一体化程度越高。
3 江苏省城乡一体化现状
3.1 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城乡一体化与城市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者紧密相连。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6]。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出江苏省1994——2011年城市化水平、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及城乡一体化水平共同绘制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城市化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1997年城市化水平为30%,2004年突破50%,江苏经济开始进入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转换阶段。城乡一体化水平基本上表现为稳步上升趋势,波动较小,2007至2008年间出现短暂的停滞状态,此后又恢复正常水平。江苏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城乡二元对比系数一直在 0.2左右浮动,呈缓慢波动状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0.5—0.9)。为更好的研究江苏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将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年至1996年,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阶段,江苏省二元经济结构出现短暂的减弱现象。图中可以看出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平稳上升,由0.207上升到0.226,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也呈现上升状态,由-3.259上升到-2.842。这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实施了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对粮食收购实行粮食最低保价制度,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了粮食的有效供给,与此同时,1993年和1996年国务院几次颁布了各项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在城镇深化收入分配,提高职工工资,进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城乡二元结构得以改善,城乡关系出现缓和。此时,城乡一体化水平虽然很低,但缓慢上升。
图2 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城乡二元系数及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势图
第二阶段:1996年至2003年,1996年以后,二元经济结构持续恶化,到2003年城乡二元对比系数降至最低点0.174,但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城市化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关联性很强,两者呈现正相关。这一时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主要是由于江苏省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和经济结构大调整引致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随着粮食购销体制的深化,粮食连年丰收,导致供大于求,加之粮食成本的上涨,微弱的通货膨胀,使得农民遭受损失。另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尚未形成。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对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太少,绝大部分的农民素质不高还没有突破传统的小农观念。使得二元对比系数持续走低。
第三阶段:2003年至2011年,城乡二元对比系数缓慢上升,二元经济结构持续改善,到2011年,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已达到0.246,江苏省正式进入城乡一体化阶段。这一阶段,国家废除了农业税并给与农民补贴,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城市化水平也持续上升,到2005年已突破50%,2009年,江苏省通过扎实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劳动就业、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五个一体化”加快了农村改革创新的步伐,将25万个自然村精简为5万个左右的居民点,累计共转移1700多万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促进了城乡一体化[7]。
实证研究表明,1994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化水平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呈缓慢波动状态,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缓慢发展、缓解再加强的过程,于2003年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
3.2 江苏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1)城乡二元特征明显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最显著的是户籍制度,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业现代化,阻碍了农村人口城市化,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其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异,城市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廉租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还可以享受到医疗、工伤、养老等各种保险,而农民所能享受到的社会保障的权益远远比城市居民要小,覆盖面也窄[8]。最后,二元结构使得城乡居民产权不明晰。一直以来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乡一体化成果显著,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已量化到社区内所有成员,然而这种量化的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通常只能分红,不能继承,不可转让,不能变现,更谈不上流动。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始终低于城市居民收入。1996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71倍,并且这一比率呈不断扩大趋势,到2009年为2.57倍。18年样本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一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9]。
(3)城乡一体化遭遇资金瓶颈。城乡一体化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近些年来,江苏省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也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4 结论
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城市化水平较高,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结构在整体上仍然是二元结构,农业部门与现代部门二元分割的对立特征依然存在。城乡一体化就是增加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移,扩大城市化率,把城乡二元结构转变为一元结构。
针对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具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速农村产权确认及流动。农村产权的有序流转,可以保障社员股东权益,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运行安全。它赋予了农民不动产的继承、流转权,关系到能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瓶颈制约[10]。
(2)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取消制约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户籍制度[11]。包括:放宽农村居民的城市落户条件;城乡居民同等享有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等。
(3)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江苏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在积极运用财政政策的同时,要做好对建设资金的融资,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积极创新农村金融制度。鼓励发展符合农村条件,适应农村特点的微型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支持建设农业担保机构。再次,通过股权资金方式,通过市政府引导,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科学,对其系统定量研究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12]。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江苏省18年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也存在些许不足,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讨,评价指标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不足都需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充实。
[1]埃比尼泽·霍华.明日的田园城市[EB/OL].(2013-08-21)http://www.sacred-texts.com/utopia/gcot02.htm.
[2]杨荣南.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体系初探[J].城市研究,1997(2):23.
[3]赵群毅.城乡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9(6):48-50.
[4]赵峰.广西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1):56-59.
[5]完世伟.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以河南为例[J].经济经纬,2008(4):60-63.
[6]付艳艳.山东省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与政策建议[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2.
[7]陶玉顺,周静文.黄莉新出席全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座谈会[N].新华日报,2009-12-08(10).
[8]曾文鸿.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五大弊端[N].新闻周刊,2009-08-08(2).
[9]韩俊.统筹城乡发展率先走出二元结构[N].新华日报.2010-06-08(7).
[10]包宗顺.苏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制约与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2011(1):19-21.
[11]范朝礼.城乡一体化:从认识到实践[N].新华日报,2010-06-08(7).
[12]景普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发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6):30-35.
[责任编辑:李荣富]
F061
A
1674-1104(2014)01-0078-04
10.13420/j.cnki.jczu.2014.01.019
2013-09-22
张小雪(1988-),女,安徽合肥人,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