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事人才培养亟待转型升级

2014-05-09胥苗苗

中国船检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海事高端人才

本刊记者 胥苗苗

加快中国海事高端人才的培养,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航运强国建设的百年大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航运中心东移,中国的海事人才战略被推向了更为显要的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其中一项基本内涵就是要增强国际影响力,即中国需要在国际海运组织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海运国际公约、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海运服务、管理与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话语权,这些目标的实现亟需大量的国际海事高端人才。由此可见,加快中国海事高端人才的培养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航运强国建设的百年大计。

人才培养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的海事人才培养为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海事大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相对于“海洋强国”战略宏伟目标的需求,我国的海事人才在结构上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中低端人才集中,高端海事人才短缺。上海海事大学原副校长蔡存强教授在谈到中国海事人才梯队现状时直言不讳地指出,近20年来,我国的海事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航海院校对海事人才的培养,目前来看总的层次不是很高,院校培养的人才仅限于中低端海事人才,而高端海事人才则没有列入院校培养的计划之中,也没有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案出台。也就是说,大批培养高端海事人才的任务不是能靠现有的学校来完成的。让高校大批量的培养高端海事人才,这个提法和模式要如何去实现还有待于上海、大连等海事大学进一步研究。

第二种途径就是专门针对国家海事机关定向培养的工程硕士人才和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近二十年来,我国海事部门通过定向培养干部的方式向国际海事组织下属的世界海事大学选派了不少人员进行委托培训。我国派往世界海事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院校的青年教师,另一个是海事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送去培养的人回来以后往往就是继续当老师或是回到海事局继续就职,能够留在国际海事组织并且拥有话语权的人很少。由于世界海事大学创办的宗旨就是培养发展中国家的海事人才,使其熟悉IMO组织制定的国际公约及相关规则,并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履约。因此,早在世界海事大学创办初期就只设立了三个专业,定位在硕士学位层次。招收学员与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关联。航海教育管理专业,招收发展中国家航海院校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使其熟悉海员培训公约(STCW)。海上安全和环境保护专业,招收发展中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包括船级社)的安全和环保监督管理人员,使其熟悉并履行海上安全公约(SOLAS)和海上防污染公约(MAPOL)。港口和航运管理专业,招收发展中国家港口和航运企业的操作、运行和管理人员,使其熟悉并遵守有关国际公约的要求,实现IMO“高质量的航运”目标。因此可以看出,世界海事大学缺乏高端人才定位的原因是受其办学宗旨和专业设置所限。值得一提的是,原来世界海事大学没有进一步对船东开放,但现在实际上,我国中远和中海集团都派了人员去世界海事大学学习。经世界海事大学建议,中远集团还在世界海事大学设立专门奖学金并选派中远集团的人员去学习。即使如此,世界海事大学在高端海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并不突出。

大连海事大学原校长吴兆麟教授对此则表示,我国目前的海事人才培养主要按照政府计划和单位的人才发展规划“按部就班”地培养,是经过群众推荐、领导考核等具体措施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就是我国海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现状。目前,我国航运业和海事部门大都按照五年计划的人才发展规划培养人才,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总的来说,这样的计划还是能够培养出一些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始终属于计划经济型的一种人才培养机制,而不是市场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利于新形势下高端海事人才的脱颖而出。

“高端”的内涵

加快培养高端海事人才,首先要明确高端海事人才的内涵,高端海事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进而确定高端海事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以及模式。几年前,就曾经有专家对海事领域 “高端复合型实用人才”进行了概括。首先,这里的“高端”的衡量标准绝不局限于学历和学位。在高校、航运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研发部门中,“高端”表现为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工作经历;而在航运企事业单位管理层面可能表现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熟知国内外航运产业。其次,“复合型”指的是跨领域、跨学科、多层次、具有复合专业背景或者工作经历。再次,所谓的“实用”,指的是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决策实施的能力。这类人才既要文理兼通、具备研发和管理的才能,又要有实际操作的技能和经验,既要熟知中国国情,又要深谙国际航运惯例。

蔡存强教授认为,目前,虽然业界对国际高端海事人才还没有明确定义,但高端海事人才肯定是复合型人才,定位应该是比较高。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是要精通国际公约,对国际公约要相当熟悉,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海事界四大支柱公约。这类人才对此要相当熟悉并且实时进行跟踪研究。二是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

吴兆麟教授认为,对国际高端海事人才概念的理解应该是多元化的。所谓“高端”,一方面指海事人才发挥作用的层次,一般到国家、国际层次应该可以说就是高端。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海事人才发挥作用的大小,根据国际和国内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来评判,因此,高端是个相对的概念。为什么在我国的很多行业中都很难出现真正的国际高端人才,原因就在于我国整体实力并不强。因此,不论在教育、科技还是海事方面,我们都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当国家整体基础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能力也不是很强的时候,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也不会很突出。那么海事人才也是一样,我国在海运实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目标是要努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的高端海事人才或能够在国际海事舞台上拥有很高话语权的人肯定不会太多。所以我觉得这个肯定是和国家的发展基础有一定的关系。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但也不要急功近利、以免欲速不达。

在谈到中国作为IMO多年的常任理事国,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能够出任IMO秘书长,是否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缺乏在国际海事组织中拥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国际高端人才时,吴兆麟教授表示,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近些年中国在IMO组织中的话语权的确在逐年增强,但我们始终没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一方面与我国的海事整体实力不强,以及派到IMO工作的人员虽然通过努力已提升为司长和副司长,但工作能力、专业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还不很强有关。另一方面,据我观察各个国际组织,包括IMO,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国或强势国家的高端人才虽然能力很强、水平很高、国际经验很丰富,但并不适合担任国际组织的秘书长,这与国际组织挑选秘书长的标准不一致。因为所有大国(包括美国、俄罗斯)都缺乏国际组织大多数成员国的信任感,大多数成员国都害怕大国或者强势国家担此重任以后会利用这一职务为自己国家谋求利益而忽略他国利益,因此一般来说,来自发展中国家或者小的发达国家的人担任国际组织的秘书长偏多,他们的身份也更适合在国际组织中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我们可以从联合国和IMO组织中看出这一基本规律。因此,就这一点来说,不能把担当IMO秘书长这种在国际组织中举足轻重的职位作为我们培养国际高端海事人才的唯一目标。但是政府可以按照那样的复合型人才标准来培养高端海事人才。比如可以对IMO、ILO等一系列和海事相关的国际组织机构的高层人员进行评估,看看这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高端海事人才都具备哪些素质,中国的海事人才与他们的差距在哪些地方,找到差距以后才能进一步改进。

吴兆麟教授表示,要对高端海事人才有一个多元化的认识,不能抱定一种概念、拘泥一种模式,不能追求在各个海事领域都能“拔尖”,这种想法不切实际,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才的培养就是应该各有千秋、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海事高端人才。

培养模式需创新

如果说人才的层次取决于国家的整体实力,那么在我国现有的海事水平基础上应该如何推进海事高端人才的培养?对此,吴兆麟教授指出,要让人才脱颖而出,我们迫切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思维,努力创造一种更适合高端海事人才发展的大环境。如果说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话,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而不仅仅是人为地培养。我们应该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即从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变成市场经济模式来看待高端人才培养模式,高端海事人才培养也应该从计划型转向市场型。因此,我国的国际高端海事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需要创新。

最近,清华大学校长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这意味着培养更多体现出了人为的行为,过分注重培养不一定是好事。吴兆麟教授谈到,政府职能提出了三大转变,其中一大转变就是要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那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需要创造一个更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这样可能会比单纯的人为培养所起到的作用更大。举个例子,最近阿里巴巴的成功,以及像马云、马化腾、雷军这样的高端经济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很明显,他们不是人为培养出来的,而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使得他们可以脱颖而出。他们就是经济领域的国际高端人才。因此,要造就一批国际化高端海事人才,我们首先需要转变思路,需要创造一个适合国际高级海事人才发展的大环境,即在政府主导的政策、制度环境下,去争取自身更大的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过去那种按计划培养人才的模式。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将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蔡存强教授指出,为了探索培养高端海事人才之路,上海海事大学依托世界海事大学主办了上海高等航运学院,可以说这个高级管理学院的定位比较高,目前BIMCO也进入了这个高级管理学院。我们希望政府在政策、资金方面对学院的支持力度能够更进一步。

蔡存强教授表示,针对建设海运强国的目标,政府应该在海事人才培养的谋篇布局方面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案。例如在培养国际海事高端人才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具备一定条件的70后。这些70后可以是学位层次和专业技术比较高的船长、轮机长等,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不仅具备本科或研究生的学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的实务经验,综合素质较高。可以说,将这批人作为培养对象比将大学老师和海事局的部分管理人员作为培养对象的成功几率更大。因此,个人感觉这应该会是培养国际高端海事人才的一条捷径。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为了培养一批国际高端人才,最近几年,上海市政府每年会选派十个左右的70后,直接进入到世界500强企业中挂职锻炼。他们进驻世界500强企业不是去学习这些企业的具体管理知识,而只是学习这些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思想,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可以说上海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做法很有前瞻性,值得我们在海事人才培养方面借鉴。

人才向来都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中流砥柱和推动力,随着世界海事中心的东移,中国海事力量的逐步增强,作为海事大国,中国理应为国际舞台贡献更多的高级海事人才。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政府转变思维,创造一个更适合高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还需要政府联合海事院校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高端海事人才培养的具体计划和方案。

猜你喜欢

海事高端人才
高端油品怎么卖
人才云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AD GIN STUDIO高端影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