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研究
2014-05-09李植
李 植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十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它能为我国体育事业带来跨越式的发展的机会。然而,近年来,学生体质下年严重,国家对此十分重视,这也使国家对体育日益重视,给了高校体育教师很大的机遇,以此为契机,增强我国体育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紧跟世界学术潮流,加强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为我国体育事业,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有关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文献资料,了解师资队伍国际化国内外研究现状,充分理解所要研究的基本理论。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调查问卷的效度采用专家效度检验法,由体育学教授进行问句的结构效度与内容效度判别,剔除无效语句。信度检验采用隔时两次填写法,相符率达83%以上,问卷有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上海市5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98份,收回184份,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82.6%。调查对象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国际化现状,调查对象为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等5所大学的体育教师。
1.2.3 数理统计法 调查数据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卡方检验,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国际化参与中的差异。
2 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现状及原因
表1 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参与程度
2.1 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现状
在所调查的教师当中,其国际化参与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152名教师中,60人在国内或国外的工作中涉及国际化内容,占调查人数的39.5%,其中在国外进行科研或教学的有26人,占调查人数的17.1%,在国内参与国际化的为32人,占调查人数的21.1%,两者都参与的仅为2人,占调查人数的1.3%,两者都没有参与的为92人,占总人数的60.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书参与国际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体育教师未参与国际化工作。
2.2 不同群体的国际化参与程度
2.2.1 年龄结构 从调查可以看出,五所普通高校年龄结构为“鸭梨型”,21-29岁占11.8%,30-49岁占65.8%,50岁以上占22.4%。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的师资队伍老龄化问题。对于年龄结构与体育教师师资国际化的关系,经卡方测试,x2=9.876,P=0.361>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即年龄与国际化参与程度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2.2 职称 在被试体育教师中,各个职称国际化程度:教授国际化程度最高占71.4%,副教授占30.8%,讲师占48.6%,助教几乎不参加国际化,占0%。经卡方检验证实,x2=12.653,P=0.001<0.05,差异非常具有显著性,即职称与国际化参与程度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对于这种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表明:教授和副教授,他们的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承担很多科研课题,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并且在体育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国际化进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对于助教,其国际化程度不高,在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中,他们是师资队伍的潜力和继承力量,和教授和副教授相比,他们的学识和科研能力以及影响力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将很大的精力放在工作和职位的晋升中,出国在他们的工作中比较不高,所以,相比出国,他们更愿意努力参加国内的师资队伍国际化活动。
2.2.3 性别 在被试的体育教师中,综合国内国际化工作和国外国际化工作,男教师国际化程度占48.9%,女教师国际化程度占24.1%。在被试女教师中,有94.2%的教师参与国内师资队伍国际 化。x2=10.672,P=0.014<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即性别与国际化参与程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推测出,上海市体育师资队伍在国际化程度上不容乐观。男女体育教师国际化率很低,尤其是女体育教师。通过问卷问题和访谈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学校不重视、缺乏资源以及体育教师国际化与职位晋升无关等,所以没有参与到国际化进程中。对于女教师,她们因为家庭的原因和学校环境等原因没有参与国际化。
2.2.4 外语技能与国际化程度外语是走向世界进行国际交流的工具,对于外国语的重视和掌握程度是反映一所大学所开设课程是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被试体育教师中,有外语技能的体育教师占88.2%,综合体育教师参与国际化程度,经卡方检验证明,x2=31.232,P=0.294>0.05。 差 异无显著性意义,即是否掌握一门外语对体育教师国际化无显著性差异。
对于这种现状,在体育教师的获得学位期间,都要学习一门外语,在体育工作中,他们的外语技能没有消失,所以调查中大部分教师掌握一门外语。同时,调查显示,参与国际化的体育教师,都掌握一门外语,这因为他们参加国际化,必须发生交流,无论是阅读国外文献还是出国学习,这些客观条件都需要他们掌握至少一门的外语。
2.2.5 出国与国际化程度 在被试教师中,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有14人,约占9.2%,而这些体育教师中有71.4%参与到国外的体育教学或科研中。没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体育教师约占90.8%。经卡方检验证实,x2=31.232,P=0.00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即出国留学经历与体育工作国际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
对于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体育教师而言,他们在国外接触到学术前沿动态,学习很多国外的先进经验,再加上他们在国外形成的人脉,这些经历使他们意识到体育国际化的重要。所以,他们回国工作后,也乐意与国外学术科研保持着联系,正因为他们在体育工作国际化的努力下,也带动了未曾参与体育国际化的教师,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参与到体育国际化进程中。
2.3 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国际化态度
本问卷在基于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现状,展开了对体育教师的国际化态度。态度决定高度。在具有国际化意识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体育教师的国际化开展。在“您是否鼓励将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融入其中”的问题上,有94.7%的体育教师鼓励将国际前沿问题融入其中;在“您赞成学生参加国际性研讨会吗”的问题上,有82.9%的体育教师赞同学生参加国际性研讨会。由以上数据可见,体育教师工作国际化的态度是非常乐于开展国际化。
2.4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工作形式
在体育教学方面上,在课程教学中就融入国际化议题的体育教师占53.3%;在参与国际化的体育教师中,有43.3%的体育教师曾出国学习或传授某运动项目技术。在体育科研方面上,合作开展国际性体育科研项目的体育教师占23.3%;曾向国外投递论文或研究报告的体育教师人数最多,占76.7%;在国外开展体育教学讲座的体育教师占20%。在社会服务方面,研究显示,有很少体育教师参与,这可能与当今的社会制度、人文观念、经济发展有关。
3 上海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专项财政经费的投入
政策是行动的先导,为行动提供保障。提升国际化程度,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德国、日本能拥有诸多国际一流学校,一流的师资队伍,都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想提高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国家应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予以支持,并切实加大对体育专项财政经费的投入,明确各级体育教师的培养指标及要求,激励教师主动参与到国际化活动当中去。
从调查中可知,上海市普通高校中体育教师的培训资源大多倾向于资格较老、工作年限较长的教师,这说明,在政府以及学校在政策上,未能给予明确的指导。在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中,中青年是整个体育学科的骨干,他们有激情、有干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应在政策制度上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应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好地方”,使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够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化意识。另外,在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同时,应探索灵活的资金投入模式,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融入学科的发展当中,真正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培训的热情,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更多的教师从被动接受培训变成主动的自我需求。努力从政策制度层面上为培养体育学术科研骨干创造有利的条件。
3.2 树立正确的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观念,加快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更新陈旧、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加快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国际化进程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对体育的不重视,以及社会对体育的偏见导致我国体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所以要建立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更新观念。体育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建立高度的国际化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努力去钻研,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3 拓宽视野,有效利用资源,增强体育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大环境里,都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要想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体育教师,更好的利用资源,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增强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外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总体上说,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外语水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是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最大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对广大体育教师的外语教学和培训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加强对他们的外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加强体育教师外语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国际先进的资源,加强与国际人才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3.4 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与“送出”相结合,大力增强国际化程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人才流动成为必然的趋势,尽管人才的流动各有选择,动机也因人而异,时间有长短之分,但教师的跨国界流动反映出来的是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国际化发展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才的流动带来的是新鲜的空气,带来的是不同文化的碰撞。高校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的是学术上的进步,我们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加强与国际人才之间的交流,采用“引进”与“送出”相结合的方式。
3.5 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高校体育学术环境
要真正实现体育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并不是简单的“引进”与“送出”,而是要为国际化的体育人才营造更好的环境,搭建更好的平台。高层次人才关注的重点并非仅是优裕的物质条件,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和事业前景。我们不仅要加强外在的物质环境条件,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环境,让国内外的人才在这个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冯海志.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28):135.
[2]叶丹.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62.
[3]徐维克.我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2(3):95.
[4]毕晓玉,张晓明.内向型与外向型: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6(1):87.
[5]崔丽,梁丽.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2(12):98.
[6]李敏明.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