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的α-龙葵碱、α-卡茄碱和茄啶
2014-05-08张秀尧蔡欣欣张晓艺
张秀尧, 蔡欣欣, 张晓艺
(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温州325001)
α-龙葵碱(又名茄碱,α-solanine)和α-卡茄碱(α-chaconine)同属甾族生物碱的甙类化合物,为马铃薯生物碱的主要成分,约占块茎总生物碱的95%。茄啶(solanidine)为其甙元,在马铃薯中含量较低,又为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这3种化合物的结构式见图1。新鲜马铃薯块茎的生物碱含量较低,约为20~100 mg/kg,目前认为含量在200 mg/kg 以下时可以安全食用[1]。如果马铃薯生长、采收和储藏条件不利会造成其生物碱含量增高。如光线照射、温度过高或机械性损伤都会造成生物碱含量增高,尤其在发芽后,幼芽和芽眼部分的生物碱含量更高,误食常会引起中毒。马铃薯总生物碱的人中毒剂量约为2 mg/kg 体重,3~6 mg/kg体重的剂量可能会危及生命。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初期会破坏胃肠道细胞产生肠胃炎,表现为呕吐、腹泻和腹痛等,引起出汗、呕吐、腹泻和支气管痉挛等症状,严重者意识丧失、呼吸麻痹或心力衰竭而死亡。α-龙葵碱、α-卡茄碱和茄啶不溶于水,不被水煮、烘焙、微波等烹调方法破坏,只有油炸才能显著去除[2-4]。
马铃薯生物碱的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5-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7]、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8]、酶联免疫分析[9]、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0-14]等,以上方法多用于马铃薯样品的检测。对于生物体液样品,文献[15]报道的α-龙葵碱、α-卡茄碱和茄啶的检测方法为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血清样品。由于待测物不含发色团,只能在低波长紫外检测,灵敏度低且干扰严重;血清样品需经固相萃取、离线氰丙基液相色谱富集和纯化,然后再经硅胶柱液相色谱分离于200 nm紫外检测,检出限为0.3 ng/mL,但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4天时间才能完成20份样品的检测。
目前生物样品中痕量有毒有害物质的确证检测首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16-18]。本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血浆和尿液中3种马铃薯生物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用于马铃薯中毒的快速检测。
图1 α-龙葵碱、α-卡茄碱和茄啶的化学结构Fig.1 Chemical structures ofα-solanine,α-chaconine and solanidine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Acquity UPLC-Quattro Premier XE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有电喷雾源、Masslynx 4.1工作站(美国 Waters公司);ASPEC XL4 4通道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法国Gilson公司);MS3旋涡混旋器(德国IKA公司);N-EVAP氮吹仪(12孔,美国 Organomation公司);Gradient A10 Milli-Q 超纯水器(Millipore公司)。
乙腈和甲醇(HPLC级,德国 Merck公司),甲酸(HPLC级,美国Tedia公司);MCX固相萃取柱(30 mg/1 mL,美国 Waters公司);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标准物质(美国Sigma公司),茄啶由发芽马铃薯提取的总生物碱经2 mol/L HCl 100℃水解3 h后再纯化制得,分别溶于甲醇配制成1.0 mg/mL标准贮备溶液(茄啶先溶于少量吡啶);血浆来自温州市中心血站;尿液由健康人志愿者提供。
1.2 色谱条件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Waters公司),VanGuard BEH C18保护柱(5 mm×2.1 mm,1.7μm,Waters公司);流动相A为0.1%(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含0.05%甲酸的5 mmol/L 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1.50 min,25%A~40%A;1.50~2.50 min,40%A~55%A;2.50~2.60 min,55%A~95%A;2.60~4.00 min,95%A;4.00~4.10 min,95%A~25%A;4.10 ~ 5.50 min,25%A。 流 速:0.300 mL/min;柱温:45℃;进样体积:10μL。
1.3 质谱条件
采用ESI正离子MRM模式。ESI毛细管电压:3.0 kV;离子源温度:120℃;锥孔反吹气流量:50 L/h,脱溶剂温度:380 ℃,脱溶剂气流量:500 L/h,碰撞室氩气压力:0.352 Pa。其他参数见表1。
运行开始时,色谱柱流出液经6通切换阀切换至废液中直到1.20 min,质谱开始采集数据直到2.5 min结束,同时6通切换阀又将柱流出液切换至废液中。
表1 3种马铃薯生物碱的多反应监测参数Table 1 MRM parameters for the three glycoalkaloids
1.4 样品前处理方法
取250μL血浆或尿液样品加入250μL 2%甲酸水溶液,旋涡混匀,置于自动固相萃取仪的样品架中。MCX固相萃取柱依次用1.0 mL甲醇和1.0 mL水活化;以1.0 mL/min流速上样500μL样品溶液;分别用1.0 mL的2%甲酸水溶液和1.0 mL的甲醇淋洗(3.0 mL/min),抽干;3 mL含5%氨水的乙腈-甲醇溶液(6∶4)洗脱(2.0 mL/min);洗脱液于55℃以氮气吹干,溶于500μL20%甲醇水溶液;过0.2μm滤膜,待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质谱和色谱条件的优化
在电喷雾正离子检测方式下对质谱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先进行一级质谱分析(Q1扫描),得到3种待测物的准分子离子峰[M+H]+;然后对每种准分子离子峰进行二级质谱分析(子离子扫描),得到碎片离子信息,再对锥孔电压,碰撞能量等参数进行优化。遵循国际惯例,确证分析需要4个识别点[19],要求选择2对分子离子对。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的子离子碎片较多,可以选择2对离子强度最高的分子离子对,而茄啶只有1个子离子碎片(m/z 98.1),故只能选用1对分子离子对。设定合适的峰驻留时间确保色谱峰的采样点数为15~20点,从而得到较好的定量重复性。
采用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μm)对流动相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0.1%甲酸乙腈溶液和含0.05%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时,3种待测物的MRM响应最强,且峰形较好(见图2)。由于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具有相同的甙元,均含有3个单糖,分子结构非常相似,C18柱无法分离。考虑到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的定量离子对都具有相同的子离子(m/z 98.2),可能会存在质谱通道间子离子的交叉干扰(cross-talk)。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单独进样α-龙葵碱或α-卡茄碱,结果均未检出α-卡茄碱或α-龙葵碱,说明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虽然在色谱上没有分离开,但并不相互干扰。
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关于生物体液中的马铃薯生物碱测定的前处理,Hellenas等[15]采用Bond Elut C2固相萃取柱处理血清样品,属反相机理,再经氰基柱液相色谱富集和纯化,操作烦琐,前处理周期长。α-龙葵碱、α-卡茄碱和茄啶为碱性化合物,适合用MCX固相萃取柱进行样品前处理。样品酸化后生物碱带正电,可以被MCX固相萃取柱保留,经2%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淋洗去除杂质,最终用含5%氨水的乙腈-甲醇溶液(6∶4)洗脱。与用20%甲醇水溶液配制成的标准溶液相比较,尿液中α-龙葵碱、α-卡茄碱和茄啶的基质效应分别为122%、115%和124%,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2%、95%和78%;血浆中基质效应分别为121%、120%和122%,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8%、84%和76%。由于缺少同位素内标,本方法采用基质加标外标法定量,可抵消基质增强效应,方法简单、快速。
图2 空白血浆加标样品的MRM色谱图(10 ng/mL)Fig.2 MRM chromatograms of spiked blank plasma samples(10 ng/mL)
2.3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在空白样品中,加入适量标准溶液制作系列(6点)基质加标溶液,进行样品前处理,然后在选定的色谱和质谱条件下进行测定,基质空白均无干扰。采用Masslynx 4.1中Targetlynx组件,以定量离子对的峰面积对基质加标质量浓度进行回归(权重取1/x),血 浆 和 尿 液 中 3 种 待 测 物 在 0.3~100 ng/mL 范围相关系数均为0.997~0.999,符合线性关系的要求。在空白样品中添加低浓度的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样品前处理后上机测定。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以2对分子离子对3倍信噪比的响应值对应的样品质量浓度作为检出限(LOD),茄啶以定量分子离子对3倍信噪比的响应值对应的样品质量浓度作为检出限(LOD),以10倍信噪比作为定量限(LOQ)。结果表明血浆和尿液中3种待测物的检出限均为0.1 ng/mL,定量限均为0.3 ng/mL。目前马铃薯中毒时血和尿中生物碱的浓度未知,Hellenas等[15]报道7名志愿者以0.4 mgα-龙葵碱/kg体重和0.6 mgα-卡茄碱/kg体重的剂量食用马铃薯。在食用5~6 h后,α-龙葵碱和α-卡茄碱在血液中的浓度达到峰值,血清中平均峰质量浓度分别为7.7 ng/mL 和14.4 ng/mL;而在食后8~25 h内茄啶达到峰值(1.0~4.8 ng/mL)。以上质量浓度均在本法的线性范围内,因此本法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2.4 精密度和加标回收试验
空白样品添加0.3、10和70 ng/mL 的3种待测物进行加标回收和精密度试验,结果见表2。血浆和尿液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112%和96%~11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16%和2.7%~17%(n=6),符合痕量分析的要求。
2.5 样品的稳定性
分别用空白血浆和尿液加标,配制成含10 ng/mL的3种待测物的质控样品进行3次冷冻和解冻循环(-20℃至室温),测定并与新制备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的相对偏差的绝对值均小于10%。含10 ng/mL的3种待测物的血浆和尿液质控样品的处理液置于自动进样瓶中,在样品室中室温放置24 h后与新处理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的相对偏差的绝对值均小于8%。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样品不会有明显的分解。
表2 血浆和尿液中3种马铃薯生物碱的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n=6)Table 2 Recoveries and RSDs of the three glycoalkaloids spiked in plasma and urine(n=6)
3 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快速测定血浆和尿液中的α-龙葵碱、α-卡茄碱和茄啶。通过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和MCX SPE净化后目标物基质效应的评估,验证了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优化液相色谱条件与质谱采集参数,得到了较佳的仪器检测条件。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等优点,可作为马铃薯中毒的快速检测方案推广应用。
[1] Langkilde S,Mandimika T,Schrøder M,et al.Food Chem Toxicol,2009,47(6):1099
[2] Gong J,Ni S F,Qiu L H,et al.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巩江,倪士峰,邱莉惠,等.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08
[3] Li M,Xiong X Y,Hu X X,et al.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李美,熊兴耀,胡新喜,等.湖南农业科学),2012(23):84
[4] Friedman M.J Agric Food Chem,2006,54(23):8655
[5] Yang Y,Wang X G,Wang C.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杨煜,王学工,王闯.中国公共卫生),1995,11(3):133
[6] Xiao W J,Li Q,Xiong X Y,et al.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肖文军,李勤,熊兴耀,等.分析化学),2011,39(9):1459
[7] Laurila J,Laakso I,Väänänen T,et al.J Agric Food Chem,1999,47(7):2738
[8] Abell D C,Sporns P.J AOAC Int,1999,82(4):908
[9] Friedman M,Bautista F F,Stanker L H,et al.J Agric Food Chem,1998,46(12):5097
[10] Cataldi T R I,Lelario F,Bufo S A.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2005,19(21):3103
[11] Shakya R,Navarre D A.J Agric Food Chem,2008,56(16):6949
[12] Matsuda F,Morino K,Miyazawa H,et al.Phytochem Anal,2004,15(2):121
[13] Sheridan R S,Kemnah J L.J Chromatogr Sci,2010,48(10):790
[14] Wu H M,Zeng J,Li M,et al.Food Science(伍慧敏,曾静,李美,等.食品科学),2013,34(24):121
[15] Hellenas K E,Nyman A,Slanina P,et al.J Chromatogr Biomed Appl,1992,573(1):69
[16] Chen C,Yan H,Shen B H,et al.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陈聪,严慧,沈保华,等.色谱),2012,30(5):445
[17] Tang Y,Zhang S Q,Li X,et al.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汤瑶,张双庆,李响,等.色谱),2012,30(2):154
[18] Zhang X Y,Cai X X,Zhang X Y.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张秀尧,蔡欣欣,张晓艺.色谱),2010,28(1):23
[19] Commission Decision 2002/657/EC of 12 August 2002.Implementing Council Directive 96/23/EC Concern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2002).Off J Eur Comm,L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