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野山葡萄酒出酒率的工艺研究
2014-05-07薛娟萍
薛娟萍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4)
野山葡萄是生长在山上的野生作物,故称野山葡萄。也称毛葡萄、刺葡萄、秋葡萄等。野山葡萄是我国特有的品种,在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陕西、广西、云南、四川等地都有分布。野山葡萄酿制的山葡萄酒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葡萄酒品种。野山葡萄由于高酸、高营养、高有机物含量,多用于酿造甜型山葡萄酒。山葡萄果粒圆而小,果皮厚,籽多、汁少、汁呈紫黑色、味酸、口感涩,不宜生食。山葡萄具有"四高二低"的特点:酸高、单宁多酚高、干浸物高和营养成分高;糖低,出汁率低。
巨峰葡萄(Kyoho grape)品种原产自日本,20世纪60年代引入我国。产量很大,作为鲜食水果市场售价比较便宜[1],是目前我国食用葡萄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2]。其果粒大,果皮厚,紫黑色,柔软多汁,味酸甜,含糖量在14%~16%。含有机酸、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3-4]。
以野山葡萄和巨峰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既保证野山葡萄的营养价值,又增加巨峰的营养价值,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野山葡萄的出汁率,提高的野山葡萄酒的产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野山葡萄酒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野山葡萄、巨峰葡萄:市售;葡萄酒酵母:安琪;优质白砂糖;量筒;电子天平;分析天平;培养箱;烘箱;纱布等。
1.2 方法
1.2.1 野山葡萄和巨峰葡萄的配比
将野山葡萄和巨峰葡萄的混合比例设置为1∶0、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去梗、破碎、过滤,测出每个比例的出汁量。
1.2.2 葡萄酒的制备流程
葡萄酒的制备流程如下:
采果、分选→除梗破碎→入罐,加入50 mg/L SO2,打循环→加入活性干酵母→浸渍发酵→补加蔗糖→分离压榨→酒精发酵→发酵结束→分离→加50 mg/L SO2→密闭储存→倒罐[5]。
1.2.3 正交试验
以活性干酵母用量、发酵温度、糖的添加量3个因素各设置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探索野山葡萄酒出酒率的最佳工艺条件。
1.2.4 产品的评定方法
产品评定主要根据野山葡萄酒的口感、滋味和香气、颜色进行综合评分。选择10位有一定葡萄酒品评经验的人综合评价,各自打分,求平均值。评分标准参考GB 15037-2006《葡萄酒》。
1.2.5 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山葡萄和巨峰葡萄的最佳配比
野山葡萄和巨峰葡萄的不同配比的出汁率见表1。
表1 野山葡萄和巨峰葡萄的不同配比的出汁率Table 1 Different ratio of wild grape and Kyoho grape
根据表1中的数据,结合出汁率、感官评定和成本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得出野山葡萄和巨峰葡萄的最佳配比为7∶3。
2.2 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野山葡萄酒感官评定评价标准见表3。
野山葡萄酒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看出,影响野山葡萄酒出酒率感官得分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糖的添加量>发酵温度>活性干酵母量,最佳工艺为A1B3C2,即糖的添加量15%、发酵温度30℃、活性干酵母量0.2 g/500 g在此条件下感官得分,均优于正交试验9组结果。
表3 野山葡萄酒感官评定评价描述Table 3 Describe the wild wine sensory evaluation
表4 野山葡萄酒发酵条件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Table 4 The design and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of wild win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3 结论
本试验将巨峰葡萄和野山葡萄按不同比例混合,综合考虑得到:野山葡萄和巨峰葡萄的最佳配比为7∶3。以混合汁作为原料酿造葡萄酒。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工艺条件,并按GB 15037-2006《葡萄酒》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定,得出影响葡萄酒质量的因素依次为:糖的添加量>发酵温度>活性干酵母量。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糖的添加量15%、发酵温度30℃、活性干酵母量0.2 g/500 g。
[1] 周广麒,韩政泉,王培忠.响应面法提高巨峰葡萄榨汁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50-251,257
[2] 杨治元.巨峰系葡萄家谱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2):38-41
[3] 杨铭真.葡萄酒的品质营养和保健作用[J].福建轻纺,2003(8):18-22
[4] 袁志祥.巨峰葡萄丰产优质栽培新方法[J].南方农业,2008(5):50,54
[5] 谢太理,杨莹,管敬喜,等.广西巨峰冬果酿酒工艺研究及葡萄酒品质分析[J].酿酒科技,201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