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比较流行病学的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地域性差异研究*

2014-05-07袁肇凯黄献平祁若可武小雪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脉证型多态性

田 松 袁肇凯 黄献平 祁若可 武小雪

刘景委3 张超伟3 何 茜1 程月招1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007;3.新乡医学院附属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基于比较流行病学的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地域性差异研究*

田 松1袁肇凯2黄献平2祁若可1武小雪1

刘景委3张超伟3何 茜1程月招1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007;3.新乡医学院附属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表现和“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危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3个不同地域心血瘀阻证的分布相近;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地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上。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其危险因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

冠心病 冠心病心血瘀阻证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血瘀证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因此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冠心病防治和治疗策略。目前冠心病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针对同一地域的研究对象,对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地域性差异似有忽视,心血瘀阻证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证型之一[2-3]。有研究表明,虽然血瘀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型,但“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是血瘀证中的一个分型,它具有一般血瘀证的微观病变基础,同时“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也有自己的微观变化特点[4]。为了研究地域差异对该证患者的分布及危险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及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心血管病专业组(1980年12月,广州)关于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5]。冠心病中医辨证及心血瘀阻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国家中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组和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所制定的分型标准为初步辨证标准。参照WHO多国心血管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MONIA)研究方案设计“冠心病调查表”和危险因素[6]。纳入标准:符合上述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脉血管中有一支或多支冠脉狭窄≥50%;年龄在18周岁以上;愿意接受并能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合并有恶性肿瘤、肝肾疾病及甲状腺病患者,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及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有糖尿病性心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各种心脏病者。

1.2 临床资料 山西太原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及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患者。湖南地区研究对象主要来自于长沙市砂子塘社区、梨子山社区、长沙市军队干休所等社区。河南地区研究对象主要来自于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住院患者。各地均选择100例健康体检人群设为正常对照组。本研究按照不同地域,各选病例500例,共计1500例。

1.3 质量控制 不同地域的流行病学研究中,统一各项标准,统一执行所设计的临床调查方案,尽量减少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并固定调查人员。

1.4 实验方法 血脂检测由专业检测人员进行测定,具体方法参照相关文献。基因多态性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采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具体方法参照文献[7]。各组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频率计算法。

1.5 统计学处理 将病例资料统一录入Excel数据库,并进行核对检查,用SPSS15.0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多个率的两两比较采用α″法调整显著性水平后判断[8]。α确定为0.05水平,α″=α/[3(3-1)/2]=0.0167,以*P<0.016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单变量分析,筛选出CHD心血瘀阻证的主要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纳入病例情况 3个不同地域共纳入符合各项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500例,其中男性692例、女性808例,平均年龄65.40岁;入选患者以冠心病心绞痛为主,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

2.2 冠心病中医证型总体及心血瘀阻证分布情况研究发现,1500例冠心病患者证型分布如下:心血瘀阻证437例(29.13%),痰阻心脉证357例(23.80%),心阴亏虚证 208例 (13.87%),寒滞心脉证 99例(6.60%),气滞心脉证 193例(12.87%),心气亏虚证114例(7.60%),心阳亏虚证92例(6.13%)。其中心血瘀阻证中,长沙为139例 (31.81%),太原为151例(34.55%),新乡为147例(33.64%)。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3个不同地域心血瘀阻证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的危险因素情况 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单变量分析,筛选出血瘀体质CHD心血瘀阻证的主要危险因素,然后将所有候选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太原地区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TG、LDLC、E3/4、E4/4、E3/4+E4/4(P<0.05),见表 1(为了节约篇幅,非危险因素的指标和数据未予列出,下同)。新乡地区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吸烟、糖尿病、TG、LD-C、E4/4、E3/4+E4/4(P<0.05),见表2。长沙地区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TG、LD-C、E3/4+E4/4(P<0.05),见表3。

表1 太原地区CHD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新乡地区CHD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冠心病总体证型分布情况 冠心病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对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总体和系统研究,有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辨证治疗水平,本研究通过对近3个不同地区冠心病证型和证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共纳入研究病例1500例,临床证型分布显示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

表3 长沙地区CHD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2 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危险因素特点分析 虽然目前已经认识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体质量、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冠心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重要价值,但缺乏对冠心病危险因素地域性差异的研究。地域属于环境因素之一,在中医病因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选择冠心病患者最常见和危险的证型心血瘀阻证为研究对象,结合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尝试挖掘其危险因素的地域差异性,以发挥“因地制宜”原则在“治未病”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山西太原地区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TG、LDL-C、E3/4、E4/4、E3/4+E4/4,河南新乡地区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吸烟、糖尿病、TG、LDL-C、E4/4、E3/4+E4/4,长沙地区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TG、LD-C、E3/4+E4/4,虽然大部分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TG、LDL-C)是同一的,但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的原因或者这些因素本身就是冠心病的共性危险因素所致,虽然如此,也初步反映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危险因素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如体质量和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性。动脉粥样硬化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ApoE基因频率在高脂血症痰瘀证人群的分布不等同于中国汉族人群及北京地区健康人,ε4等位基因可能与高脂血症痰瘀证的证型特点相关[9]。

本次研究是笔者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关系的初步结果,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遗传与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间及危险因素关系奠定了必要的工作基础。入选的人群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但如果扩大更多地域和样本含量选入所有冠心病患者,设立不同证型和体质类型,同时自设正常人对照组,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和体质类型与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进行比较,所得到的结论将可能发现冠心病中医证型和体质类型与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到遗传与中医证候和体质间内在的联系。

4 展望

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关键主要是对影响冠心病发病及病情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干预。探索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性,对不同地域冠心病的临床辨治和预防具有一定提示作用,但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本研究未能结合不同体质类型研究危险因素在地域上的差异性,样本量也非常有限,研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将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在统一规范冠心病诊断及辨证标准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和多地区协作的冠心病中医证候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研究冠心病患者在证候及危险因素上的地域差异性,必将真正和更好地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

[1] 赵冬,吴兆苏,千薇,等.北京地区1984-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 (中国MONICA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14.

[2] 李静,张继东,刘同涛.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24.

[3] 丁邦晗,吕强,张敏州,等.胸痹心痛的中医危险证型—附375例聚类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298-230.

[4] 洗绍祥,黄鹤,刘小虹,等.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和血瘀证差异的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9(12):321-324.

[5]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0,78,213.

[6] WHO.Proposal for the multinational monitoring of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eular disease and protoeol(MONICA project).Cardiovaseular Disease Unit.Geneva:1982.

[7] 蒋卫民,唐蜀华,赖仁胜,等.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38-41.

[8] 黄水平.多个样本率间的两两比较方法[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2,24(2):291-294.

[9] 梁晋普,盛彤,杨惠民.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在高脂血症痰瘀证人群中分布状况的研究[M].北京中医,2007,26(9):558-560.

Study Based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 ith Heart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Epidem iology

TIAN Song,YUAN Zhao-kai,HUANG Xian-ping,et al.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iyuan 03002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symptoms of CHD with heart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risk factors.Methods:15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were chosen from three areas,Changsha,Xinxiang and Taiyuan.In the premise of quality control,to the TCM syndromes were determined and regional risk factors of CHD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described and compared.Results:The distribution of overall clinical syndrom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as as follows:Heart and Blood Stasis> Phlegm Blocking Heart Vein>Heart and Yin Deficiency>Qi Stagnation of Heart>Heart and Qi deficiency>Cold Stagnation of Heart>Heart and Yang Deficiency.The distribution of CHD with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three region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mainly embodied in polymorphism of Apo lipoprotein E gene.Conclusion:Heart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distribution of risk factors has som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The difference may relate to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and climatic influence of patient population constitution and living habit.

Coronary heart disease;Blood stasis syndrome;Risk factor;Epidemiology

R541.4

A

1004-745X(2014)04-0576-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669)

2013-12-16)

猜你喜欢

心脉证型多态性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及经济学评价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心脉隆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的比较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