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与恢复手段研究

2014-05-06史青玉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行车恢复

史青玉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4-000-01

摘 要 根据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特点,结合运动员训练实际情况,分析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研究运动训练与运动性疲劳的相互关系,同时总结归纳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广大自行车短距离教练员和运动员注重训练恢复,提高训练水平。

关键词 自行车 运动性疲劳 恢复

一、前言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是运动员驾驭自行车器械进行激烈竞速的项目,具有惊险性、复杂性、变化多样性、激烈性、连续作战等特点,不仅是激烈的体能项目,同时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很高。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上,运动员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从而在驾驭自行车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速度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短距离项目对速度要求较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各系统处于较高的应激状态,容易产生运动疲劳。同时,还存在训练后恢复训练针对性不强、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因此,了解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掌握有效预防对策,对提高训练质量,加速疲劳恢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能量的消耗

自行车项目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时间较长,耗能较多。同时,因为从训练概念上属于短距离项目,容易忽视对体能储备的重视。机体内的能量物质(ATP,糖原)消耗过多,在供能上失去平衡,不能及时补偿而导致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在综合的能量代谢系统过程中,生理生化相关指标产生较大变化,均可以体现出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反应。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异常,ADP与Pi作为ATP的副产品都与疲劳产生密切相关。

(二)代谢方面肌肉活动时释放出来的酸性物质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核心是速度耐力训练。与其他项目相同,速度耐力训练是竞速类项目最容易导致疲劳的训练内容。运动员比赛过程是以无氧供能为主,因此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如乳酸、二氧化碳和丙酮酸等。运动员比赛后血乳酸指标可以高达14毫摩尔以上,并在1小时以上的时间后才能恢复正常水平。一旦酸性物质来不及清除,在体内积累过多,再加上大量汗液排出,体内盐份的散失,体内各种物质失去平衡,造成机体内环境失调。

(三)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高强度体能对抗,容易造成运动员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的从事这样高度紧张的精神活动会造成疲劳的产生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四)心理疲劳

运动员长时间处于重复、单调、大强度的运动下,由过度锻炼或训练引起的一种心理不安和疲劳感。通常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运动能力下降、情绪不安、对运动失去兴趣、容易生病、沮丧、出现睡眠困扰等。尤其心理疲劳产生的效果导致疲劳感和无力感将进一步加重生理疲劳。

三、恢复手段

(一)注重作息时间调整

可以通过作息时间调整,延长睡眠时间消除疲劳。根据训练阶段、季节变化等因素,加强对训练尤其是早训、晚训的调整,保证运动员充足的睡眠时间。大运动负荷训练后,睡眠时间还可适当增加。

(二)及时补充营养

重視膳食中营养素的补充,在各种营养素补充时必须要合理的比例,对运动员恢复也相当重要。一般都要按要求或根据训练课的内容、强度等不同而安排膳食,每天必须提供足够的膳食营养以保证运动员的能量需求。如黑芝麻、核桃仁等坚果类食物可以提高抗抑郁的能力;适当补充高糖类物质有利于血糖的稳定;一些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有效地控制中枢神经抑制介质的增高。在训练中注重水和糖的补充。通过饮用运动饮料可以有效解决训练中水和能量补充的问题。

(三)制定恢复训练内容

注重恢复训练环节,将期作为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予以实施。训练后应采取主动的放松方式来缓解训练造成的肌肉不适感。可采取按摩棒、泡沫轴等体能训练器械,在训练之后进行有效恢复。也可以由运动员在教练、队医指导下采取相互放松的方式。

(四)丰富训练内容

在制定训练计划同时,注重手段的丰富,是简单枯燥的训练增添色彩。同时,在视觉、听觉上增加刺激可以帮助运动员逐步的放松。

(五)针灸

针灸是我国传统的恢复手段,古人就有针刺足三里远行不疲的说法,针灸对放松肌肉,解除痉挛,促进肌体恢复有独到的作用。一般的手法是用手针刺肌纤维行走的方向留针5min左右,刺激强度视肌肉局部紧张程度来掌握针受部位,以痉挛肌肉为主,可同时选用穴位2个或更多。

四、小结

自行车短距离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较为复杂,其消除方法存在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运动训练的实际运用中,应综合训练的各方面因素,较为准确地分析出疲劳产生的原因,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消除方法,综合运用、有机结合,发挥最大能效,使运动员的机体较快地、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以此改善运动训练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运动竞赛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石红,马志军.摔跤运动员心理自控能力训练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1):36-37.

[2] 李平.浅析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119-121.

[3] 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

猜你喜欢

自行车恢复
浅谈自行车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NUB恢复ORACLE数据库
利用存储系统恢复服务器系统
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形态仿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完善校园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几点思考
Follow ur Heart随心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