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视角探究中国游客形象——以China Daily和CNN的同题报道为例

2014-05-06纪兆楠

语文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消息来源新闻报道语篇

○刘 明 任 晶 纪兆楠

(华中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尤其是境外旅游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跃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中国公民境外旅游消费达1021亿美元。中国已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旅游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关于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如部分出境游客缺乏道德约束和文明素质教育。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媒体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潜在地塑造了中国游客形象。对于不同媒体的报道,读者应提高辨别和分析能力,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游客形象这一问题。

二、研究方法和语料

在分析新闻语篇时,互文性往往得到了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在新闻当中互文性首先体现在文本中的消息来源及转述方式上。消息来源是塑造框架的重要变项。作为新闻语篇的显性篇章特征,它广泛存在于报道中,对于新闻故事的意义塑造作用重大。转述形式是指报道者在新闻中引述他人的话语,是衡量新闻客观性的重要指标。报道者可以通过使用引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影响读者的认知和看法。借助对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探究中西主流媒体在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时的异同,分析话语引述如何被用以塑造中国游客形象,探究中国游客形象是否得到客观呈现,以期为促进中国游客形象的提升提出建设性意见。

China Daily和CNN作为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它们的新闻报道有力保证来源语料的可靠性、翔实性和权威性。埃及3000多年的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赫然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刻字,被网友曝光,在网络上迅速引起热议,其中不乏对中国游客陋习的批评与反思。China Daily和CNN两大媒体对“埃及神庙刻字”事件都迅速进行了报道。笔者通过在ChinaDaily和CNN官网进行关键词搜索,按最佳关联度分别选取了两篇硬新闻。四则新闻均是在事件曝光后三天内(2013年5月27~29日)所写,具备较好的时效性。

本文将以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消息来源的数量、比重及权威性,转述引语的对应比重、信息长度及内容等多个方面对选取的四篇新闻文本进行对比分析。

三、案例分析

(一)对消息来源的分析

张健(1993)对英语新闻的消息来源做了三大分类:一是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即有名有姓地交代有关的机构、组织和个人等;二是含蓄透露的消息来源,记者会出于保密或其他缘由对消息来源模糊化,例如government official等;三是似真非真的消息来源,记者有时出于严谨的态度等原因,经常用某些惯用短语含糊交代一下来源,例如it is said……、reports says……等。根据这一分类法,笔者统计了四篇新闻文本中的消息来源,作图如下:

表1消息来源的分类统计次数(单位:次)及所占百分比

表1所示,由于篇幅所限,CNN在消息来源总数上较之China Daily少。从比重上看,具体确切的消息来源的比重在China Daily和CNN中分别为80.00%和84.62%,含蓄透露的消息来源的比重则分别为15.00%和15.38%。这说明在“埃及神庙刻字”事件的报道中两主流媒体大体上均清晰地交代了消息来源,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让读者可以清楚地观察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及各方观点。同时,两大媒体都较少地使用含蓄透露的消息来源,让报道更加客观。其中,China Daily使用了Internet users、the local newspaper和experts三个不确切信源,CNN使用了traveler和micro blogger两个不确切信源,都是对该行为的批评和谴责。两大媒体的模糊信源使报道者不必为消息本身负责,更易于记者主观观点的接入,从而削弱了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潜在地干扰了读者的判断。但总体而言,两大媒体在消息来源的清晰度上表现较好,且无太大差异。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具体的消息来源:

表2消息来源的引语数量(单位:个)及字数比

从表2可以看出,两大媒体均引用了当事人(丁某及其父母、拍照者)、中国网友、中国政府、新闻机构、业内人士及专家的话语,兼顾各方,体现出报道的全面性和均衡性,以期给读者提供更广阔更平衡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这一事件。在各消息来源的引语比重上两者大同小异:在保证消息来源多样性的同时,均把关注点放在了业内人士及专家和中国政府上。这两个较权威的消息来源在引语字数百分比上合计都超过了50%,被赋予了更大的话语权。

1.“Travel agencies and guides should also be responsible for preventing tourists from vandalizing cultural relics,”he said.Ye Qianrong,a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at Tokai University in Japan,said Chinese tourists'practice of writing their names at tourist sites could date back to the“cultural revolution”(1966-76),when many young students wrote their names in many places.Ye,who hails from China,said the lack of education for good manners in schoolsand families isalso toblame.

2.“It's a natural process that Chinese travelers are going through,as traveler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lso gone through.It's a gradual process of China's coming out,of China's travelers being exposed to more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ld.It's a natural adjustment stage,”she told CNN.

从句1中可以看出,在China Daily的新闻报道中,专业人士认为旅行社责任缺失、“文化大革命”遗留的陋习以及游客缺乏教养和意识是主要原因,同时通过“call on”等词可知他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比如提升文物保护意识、管理部门给游客设立专门纪念板等;“prohibit”等词则表明政府的坚定立场,欲采取措施提升游客形象。从句2可看出,在CNN的新闻报道中,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负面标签不应强加在整个中国游客上,这是一个自然和逐步适应的过程;政府法规也多次被援引,表明政府意图采取措施规范旅游行为和提升国家形象的决心。两大媒体援引的专家话语都没有夸大或渲染这一负面事件,而是就事论事地进行了解读。两大媒体均强调了中国政府对待中国游客行为的立场和态度,不同的是,China Daily借专家之口进一步给出了背后原因和解决措施,而不仅仅局限于报道新闻事件本身,因此相比之下,China Daily更具建设性和启发性。

一般而言,信息内容的长度意味着信息的重要性。两大媒体看重官方和专业人士对此事件的观点,既不偏向于犯错者一方的解释,也不过度放大网上舆论,欲以专业的角度看待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由此中国游客形象得以较为客观地呈现:部分游客缺乏素养,公民素质有待提高。读者看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更为重要的是,看到了各方的批评和反思,意识到这一行为并非偶然,有其复杂原因,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CNN在引用新闻机构话语上超过了China Daily。CNN新闻报道中新闻机构话语均来自新华社:

3.According to state news agency Xinhua,the regulations also prohibit climbing on or touching ancient relics or carving into them.

4.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lso call on travelers to follow public orders,protect ecology,public infrastructure and utilities,maintain a clean environment,respect the rights of others and show them courtesy,Xinhua reported.

5.In a state-run Xinhua media report,one of the agency's photographers said local Egyptian staff had worked to try to clean the sculpture.

前两次引用均来自中国最近出台的《旅游法》,均强调了其中对游客行为的一些规定。“埃及神庙刻字”事件首先在中国社交网络上被曝光,国内主要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因此,援引官媒新华社的文章体现了CNN在新闻报道中重视消息来源的权威性,也表明其欲突出中国官方立场。

(二)对转述方式的分析

Leech和Short(1981)提出了转述言语的五种方式:直接引语(DS)、间接引语(IS)、自由直接引语(FDS)、自由间接引语(FIS)、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NRSA)。直接引语忠实地转述别人的原话,而间接引语指仅转述原话的命题内容。实际上,自由直接引语属于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属于间接引语。它们在新闻报道中很少出现,因此,本研究仅将转述引语区分为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两种。统计结果如下:

表3转述引语(单位:字)及所占百分比

从表3可得出,转述引语在两大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均占有很大比例,这一方面是消息来源多样性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新闻生产就是根据信源的“再写”这一实质。在China Daily的新闻文本中,直接引语只占一小部分比重,而在CNN的报道中,直接引语则高于间接引语,比重超过50%。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CNN新闻中的直接引语比例大大高于China Daily,是其两倍以上,而间接引语则远低于后者。

辛斌(2006)指出,直接引语能使报道显得客观公正,具有强调作用,能增强报道的戏剧性和对话性,使之更加生动。两大媒体直接引用网友和其他人士的话语强调了网友对这一行为的愤怒,能更加真实、生动地反映出国人对国民素质的反思。China Daily新闻中的直接引语主要来自当事人和网友,其中不乏对该行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CNN新闻中直接引语的消息来源有当事人、专业人士、政府法规和网友,既包含当事人各方对事件的愧疚或愤怒,又有业内人士的解读以及政府的法规,报道不偏不倚。从直接引语及其消息来源来看,CNN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强于China Daily。

China Daily中的间接引语比重近3/4,远高于CNN中的44.33%。新闻报道更习惯用间接引语来阐述消息来源,这与费尔克劳夫提到的新闻转述言语的趋势保持一致。他认为间接引语逐渐受到大众传播媒体的青睐,主要是为了模糊转述者话语之间的界限,这样被转述者的声音就被转述者湮没。(Fairclough,1995)新闻作者能通过复述、拼凑内容或是模糊解释的方式来介入引用话语,使两种声音混合,接入自己的主观视角。在China Daily的语篇中,除网友之外的所有消息来源均为间接话语,而来自业内人士的间接话语占间接话语总字数的54.02%。由此可见,China Daily一方面全面介入各信源,另一方面主要通过对业内人士及专家话语的间接转述,展开了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和举措分析,并充当着媒介的作用,将权威的观点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专业视角下急需提升素质的中国游客形象。

如何在语篇结束时成功表达自己的声音,使新闻报道的意义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塑造,是新闻记者布局谋篇的主要任务之一。(Coleman,C.H.,H.Hartley&J.D.Kennnamer.,2006)以下分别是China Daily两篇新闻语篇的最后部分:

6.“Travel agencies and guides should also be responsible for preventing tourists from vandalizing cultural relics,”he said.Ye Qianrong,a professor of Chinese studies at Tokai University in Japan,said Chinese tourists'practice of writing their names at tourist sites could date back to the“cultural revolution”(1966-76),when many young students wrote their names in many places.Ye,who hails from China,said the lack of education for good manners in schools and families is also toblame.

7.But expert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level of the fines should be specified to help crack down on the practice.

来自China Daily语篇的最后部分引用了两位学者对于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认为旅行社和导游未能履行责任及“文化大革命”遗留的陋习是主要原因。语篇2援引了匿名专家的建议,希望通过细化惩罚措施以减少类似行为的发生。两则新闻在结尾处均采用了间接引语,将信息内容的声音和记者的声音融合在一起,把重点放在如何减少游客不文明行为、提升自身形象上,暗含作者欲摆脱并扭转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意图。CNN两则新闻报道的结尾处采用了同一句子:

8.Earlier this month,Beijing called on its nation's tourists to improve their behavior,with Vice Premier Wang Yang stating it was important to project agood image of Chinese tourists.

此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游客形象不佳这一问题比较严重,亟待解决,连政府也不得不出面呼吁。CNN凸显了中国政府对于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明确态度:必须提升游客素质,这事关中国国家形象。

四、分析结果

(一)相同点

China Daily和CNN均以较为客观中立的立场对“埃及神庙刻字”事件进行了报道,两者在诸多方面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些许差异。在消息来源上,两大主流媒体均清晰地交代了消息来源,较少地使用了含蓄透露的消息来源,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信源的多样化体现出双方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均衡性和对话性,让读者可以清楚地判断各方观点和立场,给读者提供更广阔更平衡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这一事件。在消息来源比重和具体内容上,两大媒体均将更大的话语权给予了业内人士及专家和中国政府,强调了中国政府提升游客形象的明确立场和态度。

(二)不同点

这两大媒体的新闻报道在两个方面存在差异。一是关注点有所差异。CNN多次引用官方媒体新华社的报道,体现出CNN欲突出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即出台相关法规提高游客素质。而China Daily借几位专家之口道明了可能的原因和措施,较之CNN更具建设性和启发性。二是引语上的差异。CNN新闻报道采用了大量直接引语及其多样化的信源,真实性和生动性强于China Daily。而间接话语的高比重则表明China Daily试图全面介入各信源话语,主观性强于CNN。

综上所述,从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的视角来看,总体而言,两大媒体都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予以正视,较客观地呈现了中国游客形象,既没有歪曲渲染也没有刻意美化,既不偏向于犯错者一方的解释,也不过度放大网上舆论。无论是当事人、网友,还是政府、专家,多元的消息来源塑造了一个面临素养缺失等问题的中国游客形象。政府的重视、法规的出台和专家的支招表明中国游客素质问题不容忽视,加强教育、增强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结语

本研究以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为视角,从消息来源的数量、比重及权威性,转述引语的对应比重、信息长度及内容等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来自China Daily和CNN的四则关于“埃及神庙刻字”事件的新闻语篇,试图探究其中的中国游客形象问题。研究发现,两大媒体均以较为客观中立的立场对事件进行了报道,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而中国游客形象也被较客观地呈现出来,并无对其不文明行为的过度渲染。杜绝不文明旅游行为、提升中国游客形象,需要政府、公众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从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部分中国游客的自身素养并没有随消费实力的增长而提高,种种不文明行为被带出国门。这一切都暴露出中国游客在文明素质教育方面的欠缺。对此,本文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时,一方面要加强包括《旅游法》等法律宣传,让旅游者明确法定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约束和处罚不文明行为;(二)国内旅行社应充分考虑游客需要,在行前做好沟通和教育工作,提醒游客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习惯,明确表示会对不文明行为后果进行追责;(三)广大公民在平时生活中应从点滴做起,改正长久以来的陋习,努力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做文明的旅游者和中国形象的展示者。

[1]Coleman,C.H.,H.Hartley&J.D.Kennnamer.Examining claimsmakers’frames in news coverage of direct-to-consumer advertising[J].Journal of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6(3).

[2]Leech G H;Short M H.Style in Function[M].London:Longman,1981.

[3]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papers in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Harlow:Longman Group Ltd,1995.

[4]辛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5]张健.英语新闻中注明出处的几种形式[J].外国语,1993(2).

猜你喜欢

消息来源新闻报道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