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理论视域下童话语篇意义建构机制探微——以童话语篇《丑小鸭》为个案

2014-05-06○谢

语文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母鸭丑小鸭语篇

○谢 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英语学院,北京100024)

童话指“专供少年儿童阅读的作品,包括小说、寓言、故事、儿歌、谜语等等”(蒋绵,2013:2),是“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物”(张慧喆,2012:2)。至今为止,对童话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文学领域,包括叙事研究(陈丽静,2012)、文学流派(欧阳丽娟,2011)、文学比较(周军,2011)等等。对童话语篇进行语言学研究的并不多见,集中为会话分析(丁建新,廖益清,2007)、衔接手段(蒋绵,2013)、语篇连贯(王健坤,孙启耀,2008)、功能文体分析(齐荣军,2006)等等,大多关注语篇的形式,而笔者将以新的视角,从概念整合理论出发,以童话语篇《丑小鸭》为个案,深入语篇内容,剖析语言背后深层意义建构机制,以期通过表层的语言揭示童话语篇的认知机制、思维模式、社会意义,以及通达该机制、模式和意义的多种研究路径。

一、概念整合理论:一个动态的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由概念隐喻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发展而来。概念整合理论指出,意义不仅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简单投射,投射之后将整合新的意义,称为浮现意义。也就是说,意义是整合加工的结果。整合过程是一个思维与语言符号不断连接打磨的过程。整合过程呈网状结构,也被称为整合网络,整合网络是“一个给新产生的意义建模的机制”(Vyvyan Evans&MelaineGreen,2006:403),是在意义构建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在线的,临时的心理空间加工系统。整合网络由四个心理空间集合而成: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VyvyanEvans&MelaineGreen,2006:405)。两个输入空间为源域与目标域。类属空间为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信息结构,整合空间是浮现出来的独特的新的意义空间。需要指出的是,整个整合过程都需要人思维的参与。

二、童话语篇《丑小鸭》的意义建构过程构拟

语篇是“一系列指令,在这些指令下,我们考虑如何构建语篇模型”。(Brown&Yule,2000:182)对《丑小鸭》进行语篇建模,我们解构出以下四种意义:

(一)认知的深化与人类文明进步共进性意义建构过程及结果

人类文明进步在思维与现实两个层面展开。思维认知上的深化拓展,在现实层面表现为文明的向前推进。母鸭孵蛋,小鸭破壳而出,投射进现实则为一次前进。

“这个世界真够大!”这些年轻的小家伙说。的确,比起他们在蛋壳里的时候,他们现在的天地真是大不相同了。“你们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妈妈说,“这地方伸展到花园的另一边,一直伸展到牧师的田野里去,才远呢!连我自己都没有去过!”(叶君健译,2009:51)

上述《丑小鸭》片段由多重心理空间架构而成,而概念整合在这里也是分层次的,具体意义建构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第一层次整合中,类属空间为空间实体,左边的输入空间内元素为:蛋壳内,蛋壳外,投射到右边的输入空间表现为旧世界与新世界。整合出的结果为新世界大于旧世界(蛋壳外大于蛋壳内),而新世界也是母鸭观念中的整个世界。而第二层次的整合则是对一次整合结果的再深化,第一次整合后的结果又可作为第二次整合的输入空间。从母鸭来看,她明显超出了小鸭们的认知,除了她能见到的框架内的田野花园,她已经能够在抽象领域进行概念性的思维了,所以她的世界延伸到“她没有去过的地方”。而读者的框架是基于百科的,我们知道世界的概念,是比小鸭和母鸭更广的世界,于是在第二层次的整合中,读者的“整个世界”的概念是比母鸭的“整个世界”更广阔的现实世界。读者得以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小鸭们与母鸭们的世界观,最终解构出这样的意义:认知的深化投射的是人类文明的不断超越。而这些进步基于体验,每一次突破,认知和进步具有共进性特征。

(二)等级分明的利益世界与纯净的童话世界矛盾性意义建构过程及结果

现实社会充斥着名利,而童话常被描述为纯净的理想王国。童话中出现的利益等级冲突,笔者认为,说明童话不仅是写给儿童的,同时也是写给成人的,而儿童阅读童话接受成人世界的信息的过程,是其自身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你们瞧,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鸭妈妈说。她的嘴里流了一点涎水,因为她也想吃那个鳝鱼头……“你们如果看到那儿的一个老母鸭,你们就得把头低下来,因为她是最有声望的人物。她的腿上有一块红布条,这是一个鸭子所能得到的最大光荣……动物和人统统都得认识她。”(叶君健译,2009:53)

鸭妈妈说的话可以架构成一个四空间模型。类属空间由领头与成员构成。输入空间1包含三个元素:母鸭(特征:胖),其他鸡鸭(特征:低头)和红布条,分别投射到输入空间2,表现为:有声望的人物,普通成员,及出色的东西。经过加工整合,结果为:母鸭代表权贵,其他鸡鸭代表百姓,红布条是权贵的标志物(出色的东西),于是意义被解构成:百姓屈从权贵,人们在金钱与权力面前低头。人类分出不同的等级,得权力者受尊重,地位高。这样的世界是成人的世界,出现在童话中,与孩童天真没利益等级的世界格格不入,矛盾性凸显。然而这种矛盾具有自我消解和可调和性。等级分明且争名逐利出现在童话中意味着童话在以成人的视角潜移默化地让儿童也社会化。这样看来,等级分明的成人世界与纯净的童话世界的矛盾得到调和。

(三)苦难情境横组合特征下丑小鸭顽强品质意义建构结果

丑小鸭的苦难是成结构组合性排列的,苦难情境具有外在性,即它是外在施加的,其环环相扣特征具有次序组合的排列性,下面具体剖析比较凸显的两种情境。

情境一:鸡群鸭群女佣人的“欺压”

“丑小鸭实在太丑了,他到处挨打,被排挤,被讥笑,不仅在鸭群中是这样,连在鸡群里也是这样,有一只雄鸡生下来就有距,因此他自以为是一个皇帝……来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你真是丑得厉害’,野鸭们说,‘不过只有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叶君健,2009:54)

该段语篇意义整合分为两步,即有两个四空间架构模式。在第一个架构模式中,类属空间由生物、贫富、等级等因素组成。输入空间1内有鸡、野鸭、女佣人和丑小鸭,投射到另一输入空间,将这些元素一一对应,分别为:上层恶势力,中层冷漠阶级,异族的下层以及最底层的穷苦百姓,整合结果为一个等级分明的小社会。而第二个四空间架构模式是一个欺压框架,表现为输入空间1里的鸡,野鸭和女佣人对丑小鸭的欺压(无视,打,踢),这是上层,中层及异族势力(女佣人,区别于动物)对最底层贫苦大众的各类欺压。动物之间的欺压实际上投射的是人类之间不同阶层对下层贫苦老百姓的欺压。社会发展还不完善,一个更平等的世界尚在后头。

情境二:自然环境的恶劣

“冬天变得很冷……小鸭不停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免得水面完全冻结成冰,他游动的范围一晚比一晚缩小……最终他昏倒了,躺着动也不动,跟冰块结在一起。”(叶君健,2009)

该语篇由一个抗争框架建构而成。在抗争框架中,我们将抗争者丑小鸭与抗争对象冰二者放入输入空间1,而输入空间2则一一对应为弱小的人类与大自然,将两个空间整合结果表现为丑小鸭被冻结在冰里。其实质是大自然胜利以及弱小人类失败的体现。该架构建构的意义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之初由于力量弱小,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难免历经失败,但人类求生本能以及顽强的意志以及不放弃的精神为后续的发展保存了生命。丑小鸭不屈不挠,与大自然的考验抗争的精神,也是弱小的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虽历经千险,却仍坚持不懈的写照。最终大自然的胜利,一方面从侧面凸显了人类坚持的长久,另一方面也是在强调,一个人的奋斗是不够的,唯有依靠全人类共同集结的力量,才能推动文明的进程。

(四)幸福场景纵聚合特征下对内在美的探求意义建构过程及结果

幸福具有内在性聚合性,这种特征表现为一种聚合性,即它是成纵向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去探求内心,挖掘本质的无限的聚合过程。

“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叶君健,2009)

在上述语篇中,“苦难”与“幸福”相投射,“丑小鸭”与“白天鹅”相投射。类属空间由丑小鸭这一生物实体构成。输入空间1内有以下元素:母爱变质,鸡鸭,女佣人的欺压,自然环境的险恶(冰),小孩子们的嘲笑。这些元素一一投射到输入空间2内的元素:同伴的夸赞,鸡鸭的羡慕,自然环境的美好(特征:阳光,紫丁香花),人们的赞赏。将这两个心理空间整合起来,得到一个整合空间结果为:苦难与幸福是相伴相生,由于丑小鸭不屈不挠的努力,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使它获得了幸福,丑小鸭的这些美的品质具有内在性、潜藏性、无限性和纵聚合特征,因而外部环境并不能改变其内部美的本质,也就是说,自身具有的品质具有恒久性,对一个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三、结语

本研究以童话语篇《丑小鸭》为个案,探讨了概念整合视域下童话语篇的意义建构机制。研究揭示了:(1)童话语篇表面意义看似单纯,其深层次隐射的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虽然说儿童是安徒生童话的阅读主体,但成人才是安徒生童话的阐释主体,而成人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理解”(宋德发,2006:176)。而儿童接受成人世界的思想,实际上是儿童自身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必要;(2)童话语篇意义建构机制表现为认知领域的多重概念加工,重组及整合,该过程已超越语篇本身,作为一个意义体而存在;(3)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手段构拟出童话语篇的多重意义,为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人类学等多门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和思路,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另外,本研究只选取了《丑小鸭》中几个典型片段作为研究素材,因此也只解构了部分意义,而“在不同的社会团体中,词语有不同的情景意义”(Gee,J.P.,2000),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模式下,不同的研究主体解构出的意义不同,而“安徒生童话的意义在于向世人表明:人世间无论什么都可以通过童话艺术表现出来”(蒋绵,2013:2)。

[1]Brown&Yule.Discourse Analysis[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Gee,J.P.An Introduction to Analysis:Theory and Method[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Vyvyan Evans&Melaine Green.Cognitive 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 sity Press,2006.

[4]陈丽静,触摸“心灵的童话之旅”——教育视域中G老师童话观的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5]丁建新,廖益清.断裂的语篇:童话叙事中隐性对话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7(5).

[6]蒋绵.成人和儿童创作童话语篇所指推进和衔接手段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7]欧阳丽娟.论张天翼的现实主义童话——以长篇童话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1.

[8]宋德发.重温安徒生:她告诉我们理由—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阅读札记[J].中国比较文学,2006(2).

[9]齐荣军.英语童话语篇的功能文体分析[D].山东大学,2006.

[10]王健坤,孙启耀.概念整合理论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J].外语学刊,2008(1).

[11]叶君健.安徒生童话精选[M].译林出版社,2009.

[12]张慧喆.童话“流变”研究—从“人类童话”“童年童话”到“成年童话”[D].郑州大学,2012.

[13]周军.童话的生命之源——安徒生与叶圣陶童话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母鸭丑小鸭语篇
母野鸭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丑小鸭的蜕变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丑小鸭》后传
《丑小鸭》续编
算蛋
The devoted mother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