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2014-05-05邵鹏群孟芹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0期
关键词:途径药品我院

邵鹏群 孟芹芹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某院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邵鹏群 孟芹芹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集上报的83份ADR报告分别从ADR严重程度、用药途径、主要涉及药物种类、患者性别、年龄,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ADR中涉及药物种类以抗感染药物(33.73%)、心血管类药物(25.30%)、中药注射剂(13.25%)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66例,占79.5%);ADR的发生以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占51.8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较多(27.66%)、全身性(21.28%)和皮肤及其附件(18.09%)。结论 加强ADR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的重要措施。我院将ADR监测纳入临床药学日常工作,结合临床医护、药学人员形成监测小组。现将2012年收集到的ADR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我院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避免ADR重复发生,从而促进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集上报的83份ADR报表。从ADR严重程度,用药途径,主要涉及的药物种类,患者的性别、年龄,累及的系统器官等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ADR级别及转归

83份ADR报表中属于一般的不良反应有77例,新的一般的4例,严重的2例,分别占总报告数的92.77%、4.82%和2.41%。83例报告中,患者均自行好转或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生。

2.2 ADR与给药途径

83例ADR中按给药途径分类,以静脉滴注为主(66例、占79.5%),其次为口服(17例、占20.5%)。

2.3 ADR报告主要涉及的药物种类及发生频率

83例ADR报告主要涉及的药物种类、发生频率及所占比率见表1。

表1 ADR报告主要涉及的药物种类

2.4 ADR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

在83例ADR病例中,男性23例(占27.71%),女性60例(占72.29%)(表2)。

2.5 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见表3。

3 讨 论

由表1可知,83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引发的ADR较多见,这与我院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与相关报道一致[1]。心血管类药物所引起的ADR排第二位,这与我院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用量大有关,该类药物ADR的发生与药物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合并用药及患者的年龄、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等相关。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位居第三,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ADR的发生除了与中药自身因素有关,还与患者机体因素,中药材的产地、质量、炮制、制剂的方法、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等密切相关[2]。医务人员应对此类药物的ADR有正确的认识,在患者用药期间严密观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表2 2013年度我院男、女患者各年龄段ADR报告情况对比

表3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由表3可知,4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较多,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ADR高发期,达51.81%,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此外,女性比男性患者用药过程中更易引发ADR。女性和老年人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人群[3],因此建议对该类人群用药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根据病情、体质个体化给药。

83例ADR中,累及系统或器官以消化系统的发生率最高,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纳差;其次为全身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乏力、发冷;位居第三的是皮肤及其附件,临床表现为潮红、红肿、全身或局部皮疹、瘙痒、红斑。这些症状可能临床较易发现,但诸如血钾、血糖改变等检验值异常的ADR,由于不易观察或容易忽略,在今后监测工作应予以特别注意[4]。

从给药途径看,以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79.5%,这与相关报道一致[5,6]。临床静脉滴注方式较普遍、ADR报告以医疗机构上报为主(住院患者多采用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易被发现及诊断)、口服用药患者ADR自愿上报率低等[6]。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不仅与药物自身特性有关,还与患者机体因素等密切相关。提示医师在用药时应坚持个体化给药,详细询问过敏史,尽量避免联合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另外,我院仍需完善ADR监测工作,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宣传、培训,确保ADR上报工作能够深入开展下去,从而促进合理、安全用药。

[1] 闵慧,李艳,王惠川.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28-129.

[2] 姚佳晨,胡晋红,王卓.797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7(2):132.

[3] 邹美南,陈军,索娟.我院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6):56.

[4] 杨安涯,殷余苗,周捷.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0):1578.

[5] 杨玉芳,陈龙英,何淑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9):548.

[6] 徐玉红,吴斌,李玉珍.2006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6):2054.

R9;R969.3

B

1671-8194(2014)20-0264-02

猜你喜欢

途径药品我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