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4-05-05韦红梅王翠棋夏志春何艳君
韦红梅 王翠棋 杨 勇 夏志春 何艳君
(广州市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韦红梅 王翠棋 杨 勇 夏志春 何艳君
(广州市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目的 研究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A组接受常规干预;B组接受临床导向的自知力教育;C组接受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结果 A组干预前后的IPRO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干预后的IPRO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C组患者的IPRO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干预后的NOSIE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干预后的NOSIE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C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残留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加快疾病康复。
认知行为;干预;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容易复发且不完全缓解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为1%,被认为是影响全世界15~44岁年龄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第八大原因[1],长期患病可使患者社会职业功能降低,不能独立生活,甚至自杀,还有44%~59%可能在诊断后第1年停药,所以其预后情况不容乐观[2]。我院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37例,年龄在16~43岁,平均(32.8±2.6)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入院,且入院时间≤30 d,均具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4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41分。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严重的躯体或神经疾病者、有精神活性物质及药物滥用者。随机分成3组(A组、B组、C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A组接受常规干预;B组接受临床导向的自知力教育;C组接受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
A组:由主管医师、护士针对治疗和护理问题,向患者予以常规的指导和解释;不给予针对性的临床和认知导向的自知力教育。B组和C组均3~5例编为一组,采用个别教育或小组教育方式,由干预护士根据教育手册,对所有患者实施自知力教育,2次/周,0.5~1小时/次,共8周。患者每次接受教育后在教育手册相应部分签字确认,直到手册所有内容完成。根据患者的接受情况,可适当增减教育的次数和时间。教育前先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性格特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B组:①第一阶段(1~2周):讲授精神分裂症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等。②第二阶段(3~4周):复习前面所学,引导患者分析自己疾病的表现、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讲授住院治疗的重要性。③第三阶段(5~6周):讲授治疗/药物的名称、作用与不良反应;与入院时对比病情的变化,分析治疗和药物对病情的帮助;了解患者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④第四阶段(7~8周):讲授长期治疗和药物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出院药物的保管与服用及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引导患者回顾教育内容,评价教育效果。C组:①第一阶段(1~2周):讲授精神分裂症诊断和症状的正常化、常见的自动化思维和认知错误,事件、情绪、行为和认知的关系。②第二阶段(3~4周):帮助患者分析疾病的易感因素和应激因素;分析患者事件、情绪、行为和认知的关系;了解患者对诊断和症状的看法,帮助领悟纠正不正确的认知。③第三阶段(5~6周):讲授治疗和服药的正常化、常见的自动思维和认知错误;了解患者对治疗(服药)的看法,帮助领悟纠正错误的认知。④第四阶段(7~8周):讲授康复和预防复发的正常化、常见的自动思维和认知错误;了解患者对康复、预防复发的看法,帮助领悟纠正错误的认知;引导患者回顾教育内容,评价教育效果。
表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IPROS评分比较()
表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IPROS评分比较()
组别 工疗能力 生活能力 社交能力 讲究卫生 兴趣、关心A组(n=80) 干预前 12.81±5.10 10.41±4.68 9.86±2.40 7.84±3.10 11.71±4.21干预后 11.34±4.58 9.03±3.81 8.14±2.03 6.35±2.68 10.68±3.87 B组(n=80) 干预前 12.79±4.90 10.39±4.66 9.85±2.38 7.79±2.89 11.68±3.91干预后 9.53±3.52 8.35±3.61 7.02±2.51 5.03±2.34 8.56±2.81 C组(n=80) 干预前 12.80±4.99 10.43±4.58 9.79±2.40 7.81±2.93 11.73±4.33干预后 5.71±3.21 4.68±2.54 4.39±2.31 3.86±2.35 3.96±2.54
表2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OSIE评分比较()
表2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OSIE评分比较()
总积极因素 总消极因素A组(n=80) 干预前 54.32±12.64 30.12±11.24干预后 60.85±12.36 22.35±10.35 B组(n=80) 干预前 53.89±11.36 30.43±13.32干预后 70.21±11.21 18.61±11.25 C组(n=80) 干预前 54.29±12.03 30.51±11.32干预后 82.35±10.32 15.21±8.2组别
1.3 评价标准
应用NOSIE(护士用住院精神患者观察量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NOSIE包括迟滞、易激惹、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和精神病表现6个项目(30个子项目),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社会能力为积极因素,评分与疗效呈正相关;易激惹、迟滞和精神病表现为消极因素,评分与疗效呈负相关。
应用IPROS(住院精神患者匡扶疗效评定量表)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IPROS包括兴趣、关心、卫生讲究能力、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工疗能力5项,评分越少说明康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IPROS评分比较,见表1。表1显示,三组患者干预前的IPRO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三组患者的IPRO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其中A组干预前后的IPRO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干预后的IPRO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C组患者的IPRO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OSIE评分比较,详见表2。从表2可知,A组患者干预后的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干预后的总积极因素评分明显比干预前增加(P<0.05),总消极因素明显比干预前下降(P<0.05);干预后,C组患者的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
3 讨 论
自知力指患者对其本人的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对自己异常的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3]。50%~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部分或完全丧失自知力,使他们对疾病缺乏理解,自知力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改善自知力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重要途径。因此,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的恢复,对于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4]。
最近的研究者对自知力一致认识是:患者是否意识到自身已患上精神病,其症状是病态的、需要治疗的[4]。精神患者普遍具有严重的认知问题,他们不仅会扭曲他们的经历,同时也不能摆脱这些扭曲、接受正确的反馈[5]。贝克等将基于诊断和治疗临床现象的自知力称为“临床自知力”,而将基于更高水平认知过程包含评价和纠正思维扭曲和误解的自知力称为“认知自知力”[6]。国外文献报道[7],认知自知力与临床自知力密切相关,二者为互补的关系,但是相比而言,认知自知力是一种基础的能力,与神经生物易感性更有关联;临床自知力的充分改善有赖于一定程度的认知自知力。认知自知力与元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关系表明认知自知力同样影响社会信息的处理和人际关系。认知自知力越好的患者越有可能独立生活[8]。
在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实施认知自知力强化教育的C组患者的NOSIE评分、IPRO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的A组和临床自知力干预的B组,P<0.05。说明认知导向的自知力教育可以让患者减少病耻感,接纳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反思和纠正扭曲思维和误解的能力,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改善预后,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方文莉,陶华,季卫东,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J].上海精神医学,2010,22(1):26-29.
[2] 陈咏梅,王卫敏,鲍文卿,等.结构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61-62.
[3] 张少军,田梅,刘艳芳,等.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7-9.
[4] 瞿波,徐春.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899-2900.
[5] 蒋菊芳,魏金英,卞美娟,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8,14(6):701-702.
[6] 童建冲,邹军辉,岑利萍,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8):46-48.
[7] 杨彩儒.系统化认知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4):417-418.
[8] 李素荣.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6):74-76.
Effect of Strengthening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Schizophrenia
WEI Hong-mei, WANG Cui-qi, YANG Yong, XIA Zhi-chun, HE Yan-jun
(Guangzhou Brain Hospital, Guangzhou 51037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effect of spirit. Methods 240 cases of mental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 group, B group, C group), thre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psychotic drug therapy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 A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tervention; group B received clinical oriented insight education; C group received cognitive oriented insight educ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A group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of IPROS scor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 group, C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IPRO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nd C in patients with IPRO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B group,P<0.05; patients in group A the intervention of NOSIE scores were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has improved,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B group, C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NOSI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 by (P<0.05); C group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B group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residual symptom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 improve social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ccelerate rehabilitation.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R749.3
B
1671-8194(2014)20-0003-02
2013年度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1A01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