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遂平妖传》第一人称代词计量研究

2014-05-03蒋晨彧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第一人称复数小人

蒋晨彧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三遂平妖传》[1](以下简称“《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二十回本长篇小说,此书“用的明代初年的口语”[2]。人称代词是指代替人或事物的词。《三》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有“我、我们、吾、某、奴、奴奴、奴家、臣、小人、小人们、男女”等11个,种类远比现代汉语丰富。本文对《三》第一人称代词进行穷尽性统计和考察,从本用、活用的角度展开,具体考察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单复数、排除式、包括式、无所指、泛指等使用情况,以管窥明初汉语代词的基本面貌以及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一、“我”的本用和活用

《三》最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我”,有642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77.72%。

1.作主语。数量最大,用法最为复杂,有308例,既单独作主语,也与其他成分构成同位短语、联合短语后作主语。如:

(1)我和你去走一遭,且讨三杯酒吃。(4回)(2)我卜吉好屈!(8回)

2.作宾语。有151例,既充当一般宾语,也充当双宾语的间接宾语、介词短语的宾语。如:

(3)请我吃了酒饭,又与我三百足钱。(2回)

3.作定语。有131例,既单独作定语,也与其他成分构成同位短语后作定语;与中心语或直接相连,或利用结构助词“的” “之”连接。如:

(4)左黜虽会变幻,难逃我诸葛之手!(20回)

4.作兼语。有52例,兼语前有三个特殊的动词“首(1例)、来(1例)、叫将(1例)”。如:

(5)你把册儿来我看!(3回)

(6)昨日胡员外叫将我两个去,一家与了三两银子。(4回)

(7)你首我吃官司,我又周全你请了一千贯赏钱。(12回)

5.表复数。有35例,“我”不仅用于说话人自称,还有四种活用:

第一种,“我+数词(大于一)+量词”,该用法最多,有17例。如:

(8)终不成我三口儿直等饿死?(2回)

第二种,“我+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数词(大于一)+量词”,有7例。如:

(9)我夫妻两口儿倒得安迹。(4回)

第三种,“我+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有9例,名词既有单音节也有多音节。如:

(10)这姐姐把我贝州人取笑!(13回)

(11)我军若胜,则三路并取贝州。(17回)

第四种,“我”单用即表示复数。有2例:

(12)乞我皇上圣鉴,早为准备。(9回)

(13)今王则兵不满万,只可敌我一路。(17回)

例(12)中“我”有复数意味,因为帝王乃一国之尊,“我皇上”是为表示对皇上的尊敬,这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造成的。

以上四种情况,第一、第二种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现代汉语中说成“我们两个” “我们夫妻两个”,第三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仅限单音节,第四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

“我”表复数时,有19例不包括听话方,属排除式。如:

(14)你如何做这般人,靠米缸饿死,叫我娘儿两个忍饥受饿!(3回)

有16例“我”属包括式。如:

(15)又是我夫妻福神重。(3回)

6.表泛指,不确定指代,相当于“这(那)个人”,有2例,“我”与“你”对举:

(16)若干人你看我,我看你。(12回)

7.无所指,实际的指代意义虚化,只增强语势,仅1例:

(17)这一个如何吃得我饱。(2回)

8.“我+谦称词语”。《三》中有3例较特殊,由“我+谦称词语”构成,作主语和宾语。如:

(18)好个包龙图,无奈何我贫僧处!(12回)

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用法,但只能谦称在前“我”在后。①曹炜指出:《金瓶梅词话》时代“我+谦称词语” “我每(们)+谦称词语”的用法,到了现代汉语中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每(们)+谦称词语”的用法还保留,而“我+谦称词语”则演变成“谦称词语+我”。[3]《三》的3例都是僧人谦称,我们推测《三》时期只有僧人常用这样的谦称,其他身份的人基本不用。

二、“我们”的本用和活用

《三》中有两种复数形式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们” “小人们”,“我们”使用得更普遍。“我们”有80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9.69%,仅次于“我”。

1.作主语,有44例,既单独作主语,也与其他成分构成同位短语后作主语。如:

(1)我们夫妻两个方得快活。(4回)

2.作宾语,有19例。如:

(2)这和尚……好歹被我们捉了。(12回)

3.作定语,有9例。如:

(3)这是我们的职事。(12回)

4.作兼语,有8例。如:

(4)须是交我们搜一搜一看!(12回)

“我们”仅1例表单数:

(5)痨子口中不说,心下思量道:“我们员外好不晓事!”(5回)

例(1)中的“我们”表单数,指代“痨子”。吕叔湘指出:“在过去的中国社会,家族的重要性要过于个人,因此,凡是跟家族、团体相关的人或事物,都不说‘我的’、‘你的’,而说成‘我们的’、‘你们的’(‘的’字通常省去)。”[4]72太田辰夫把这种情况称为“主观的复数”。[5]

其余79例“我们”均表复数,有两种情形:一是排除式,有41例。如:

(6)你不要错怪我们,这是我们的职事。(12回)

另一种包括式,有38例。如:

(7)他若不肯扶我们出去时,不得不打他了。(10回)

三、“吾”的本用和活用

古代汉语中“吾”属“我”字系列,秦汉以后口语里很可能已统一于“我”,“吾”字只见于书目。[4]2《三》中“吾”有24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2.91%,均表单数。“吾”的使用者都是有一定身份或修养之人,植田均认为“在‘我’多‘吾’少的作品中,用‘吾’时多有刻意仿古的味道”[6]。

1.作主语,有2例,如:

(1)吾有此女,小字永儿。(13回)

例(1)“吾”指代“仙姑”。

2.作宾语,有1例:

(2)今日被吾捉获,有何理说?(13回)

例(2)“吾”指代“包大尹”。

3.作定语,有21例,如:

(3)吾师肯相伴先饮数杯酒么?(11回)

例(3)“吾”指代“太尉”。

四、“某”的本用和活用

《三》中“某”有7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0.85%,主要作主语、宾语,均表单数,既有单用也有与姓氏连用。其使用者有三人:包待制、王太尉、弹子和尚,前两者是当朝正式官员,后者是叛军国师。冯春田指出“某”等大概只用于书面语及文人士族或比较庄重的话语交际中。[7]如:

(1)包某受职亦然,如包某在开封府断了多少公事……(11回)

(2)如王某昨日在后花园内亭子上赏玩……问某求斋。(11回)

(3)某(弹子和尚)请一万人马,当取文彦博之头于麾下。(17回)

五、“奴奴(奴、奴家)”的本用和活用

《三》中除了“奴” “奴家”,还有一个学者们均未提及的新形式“奴奴”,“奴奴”较“奴” “奴家”的用例多很多,我们由此猜想《三》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称代词“奴奴”,这不得不说是该书的一个特色。

《三》中“奴奴”有10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1.21%,均是“永儿”自称。

1.作主语,有8例。如:

(1)奴奴只得让一个与婆婆吃。(2回)

2.作宾语,仅1例:

(2)如何还了奴奴?(2回)

3.作定语,仅1例:

(3)车厢里带得奴奴家去。(6回)

《三》中“奴”有2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0.24%,均作主语,都是永儿自称。

(4)奴去郑州投奔亲戚则个。(5回)

“奴家”在《三》中有3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0.36%,均是“永儿”自称。

1.作主语,有1例:

(5)奴家却不敢都把与你。(2回)

2.作兼语,有2例,兼语前动词有一例“交叫”较为少见:

(6)妈妈叫爹爹出去告人,只留得八文铜钱,交叫奴家出来买炊饼。(2回)

六、“臣”的本用和活用

“秦汉以前在一般人面前表示谦卑也可以自称‘臣’”[8],后来专用为官吏、百姓对君主自称。《三》中“臣”有6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0.73%,均是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均表单数,都作主语。如:

(1)臣(左丞相)举一人,乃河东汾州人氏,姓文名彦博。(16回)

(2)文彦博奏道:“臣乞曹伟为副将。”(17回)

七、“小人”的本用和活用

“小人”是古代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词。《三》中有46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5.57%。

1.作主语,有27例。如:

(1)王则与我(某军士)小人同乡,自幼结为兄弟。(19回)

例(1)出现“小人+谦称词语”的用法,该用法在“小人”中仅出现1例,现代汉语说成“小人我”。

2.作宾语,有5例。如:

(2)便拷打小人至死,端的屈杀小人!(5回)

3.作定语,有6例。如:

(3)饶小人之罪,小人能斩王则首级。(19回)

4.作兼语,有8例。如:

(4)知州只得令小人下来。(7回)

在称数上,“小人”可表复数,在《三》中仅1例,属排除式:

(5)小人两个是夜巡军人……(5回)

“小人”后还可加“们”构成“小人们”表复数,有3例,均是排除式,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0.36%,用作主语和兼语。如:

(6)小人们并不曾认得这个人。(5回)

八、“男女”的本用和活用

《三》中“男女”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有3例,占全部第一人称代词的0.36%,均作主语,均是“李二”的自称,以显示其身份的卑微:

(1)男女有件机密事,特来见观察。(12回)(2)男女近日因病了,不曾做得道路。(12回)

上文未述及之处,详见表1。

九、结语

《三》第一人称代词表单数的占大多数(708例,表复数有118例)。“我” “小人”单数形式表复数的占所有复数用例的三分之一强,不外乎四种方式:①人称代词+数词(大于一)+量词;②人称代词+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数词(大于一)+量词;③人称代词+表示集合概念的名词,名词既有单音节也有多音节;④人称代词单用即表复数。“我”表复数兼具以上四种,“小人”表复数只有第一种方式。第一、二种在现代汉语中均已消失,第三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限于单音节,第四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

表1 《三遂平妖传》第一人称代词语法功能及常见用法例 个

排除式(64例)多于包括式(54例)。“我” “我们”表复数时既有排除式也有包括式,排除式多于包括式;“小人” “小人们”表复数时都是排除式。

“我”用法最丰富,可表无所指和泛指,这是其他第一人称代词没有的。除了“奴” “奴家”,还有一个学者们均未提及的新形式“奴奴”,比“奴” “奴家”的用例还多,这是该书的一个特色。

第一人称代词作兼语的数量很多,兼语前还出现了几个特殊的动词:着(1例)、得(2例)、将(2例)、把(1例)、首(1例)、来(1例)、叫将(1例)、交叫(1例)。发展到现代汉语,它们已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1]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M].冯梦龙,补改.刘紫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

[3] 曹炜.《金瓶梅词话》虚词计量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31.

[4] 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5]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12.

[6] 俞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61.

[7] 冯春田.近代汉语语法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8.

[8] 王力,岑麒祥,林焘,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4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3.

猜你喜欢

第一人称复数小人
评析复数创新题
求解复数模及最值的多种方法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引入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复数
指印小人来了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木勺小人
与小人为伍
第一人称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