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设计基础教育观察

2014-05-02

关键词:艺术设计基础英国

叶 敏

中英设计基础教育观察

叶 敏

借助于中英两校的夏季学术交流活动对英国艺术教育的了解,立足于我院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层面,尝试对中英两国艺术设计教育进行观察与思考。

设计基础教育 观察 反思

今夏与几位同事赴英国提赛德大学(Teesside University)就“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因自身一直从事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所以着重从设计基础教育教学的层面来谈谈英国之行的观察与感想。

一、英国设计基础教育情况

英国有着优秀的设计教育传统与普及化的设计教育制度。早在1837年,英国政府就出资在伦敦建立了第一所设计类院校“设计师范学校”(Normal School of Design),并同时成立了诸项年度基金用于帮助1841年陆续成立的地方性设计院校的健康发展。[1]当今的英国设计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普及,中学阶段“设计与技术”、“艺术和设计”是必修课程之一。中学阶段后,一些职业性的继续教育学院会提供艺术设计的相关课程培训,为需要获取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人群服务,还为想要申请大学却缺乏艺术基础的学生提供大学预科教育,以了解和熟悉多种艺术门类的技巧和特点,为报考大学本科的相关专业做准备。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学生可直接申请本科艺术院校继续深造。

专业院校艺术设计的课程学习则更加系统而深入。所有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有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的基础艺术技巧训练在中学与预科阶段解决,大学往往以研究为导向,对思辨与分析意识的灌输以及大量史论知识的研究非常注重。专业教育更结合各种方式的师资力量,艺术家、思想家,各领域或跨领域的学者,把社会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新的社会性的信息和引导。这些教师未必有某方面的技术专长,但他们大都有广博的人文知识,精通艺术史,对艺术和文化现状有很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宏观上可以给学生相应的引导。[2]由此可见,深厚的设计教育底蕴和普及式的教育理念使设计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二、我国设计基础教育中的问题

相较于英国,我国学生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上则显得相对薄弱。中小学有限的一点艺术设计教育主要集中于各历史时期艺术特色的图片欣赏和简单的手工制作。高中阶段几乎不开设相关的艺术设计普及课程,涉及到艺术教育的人群也只是受高考需要而致力于应付考试所需内容的一少部分学生。这部分中的优胜者进入到不同层次的高等艺术院校时,他们对艺术设计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大片的盲区和误区。高校的设计基础教育本着重为专业教育做好铺垫与衔接,现在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原有的视角与观念进行拓宽与更正。这使得设计基础课程内容的设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面临着挑战。

回顾我国高校的设计基础教学,从早期的图案课到后来兴盛的“三大构成”,再到当下仍旧以包豪斯教育理念为依托而衍生的各种名称与形式的基础课程设置,其课程内容与教学重点的调整均随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普及与发展而相应的变化。本科院校的基础课程教学时间会持续至大学一年级末,类似于英国、法国的大学预科阶段。高职专科院校学制只有三年,相比本科院校,一年级的基础课时相应缩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众多的问题,教学的方式方法调整与优化必须成为从教者持续关注与研究的课题。而如今,在基础教学上做出实质性改革并取得成效的院校并不多,我院的主题性基础教学改革则是其中突出的一例。

图1、2、3、4、5、英国提赛得大学(Teesside University)学生作品和学习手册片段

三、我院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带来的改变

主题教学法是我院服装系在借鉴法国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和实践验证后逐步完善的一种新型教学体系。设计基础教学汲取了主题教学的方法,通过围绕预设主题展开讨论、交流、分析、收集、观察、实验、表现、交流、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尝试以多种视角、多种材质及多种形式来表达自身的想法。教学过程中渗入的思维体验、关系逻辑体验和形式语言体验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由技巧训练转向思维能力培养

当前,我国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努力使学生从原有传统、浅显甚至狭隘的认识中跳脱,快速进入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形式与观念语言中来,尝试用更新颖的视角、更个性的表达展现自身对生存世界的观察。也就是说必须由原先集中于技巧技法的单向训练转向对跳跃性、多元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英国提赛德大学(Teesside University)的教师Paul Denison也提出说中国学生的具象描绘技巧很突出,但活跃的思考能力欠缺,只习惯用这一种方式去面对更多的问题与情况。如何在设计基础课程有限的课时里解决这个问题,主题教学法为此带来了新的局面。

主题本身的设定就经历了教学团队的思考与研究,每个学生在教师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主题做个性化的视角观察与方向选择,其间的小组式讨论交流拓宽了学生对主题认识的层面,且观察到同学个体间的思考差异。接下来搜集、分析资料的任务更是有针对性的具体而深入的研究过程、思考过程,其中关键词的提取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切换、转化的重要一步。它涉及到把自然、纷繁、具象的种种表象经过剔除、剥离、归纳、凝练之后成为非自然的、本质的、更高层次的真实反映。不限材质与手法的渐进、变异、转化表现等每一步均建立在这一层的思维之上。单向度的具象观看方式与写实技巧就此隐没,更加丰富与高级的表达在不知不觉中涌现出来,它们的内容与形式自由的展现了个体对主题的认识及衍化——来自主题,又超越主题。学生回顾课程时会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从始至终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相扣,推动着他们去寻求更宽阔的思路,更特别的语言。

(二)从强调结果转向强化过程

英国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总是令我们惊讶,在他们的习作里能看到貌似微不足道的思考与实践的细节,以及仿佛无需摆上台面的演绎经过。甚至当我们急于想衡量、评判作品的最终结果时,却发现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果,结果就是那不断变化着的过程。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预设标准结果,把榜样模式早早的张贴,所有学生都向之看齐、靠拢,用教师统一讲授的步骤与技巧努力达成事先已知的完美效果,使得个性消融于共性之中。

主题教学法的运用则是对传统授课方式的极大突破。从主题分析到展示评估,课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与操作都在推动个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吸引着学生全情投入,展示着发现、研究、表达的艺术过程。全程没有预设的示范标本,主题分析衍化的每一步,每个学生对它都有各自独特的视角、观点和表现。教师的作用是分享学生的感受,就当下已有的状态提供建议,帮助学生进入学生思想进程中的、属于学生个体特点的表现方向里去。这其实是一种量身定做的教育方式,重视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需求与发展空间,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关注点完全投入,从而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个体。

学生在主题研究与表现的过程中不再简单的为实现某一结果而努力,因为对于课程学习的评估涉及到参与主题研究的每一步。从最初的主题研讨、资料收集到后期的展示交流、思维记录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评价数值,学生的学习表现是全过程的综合评定,而不是某一环节呈现的片面判断。对过程注重的评估机制也促使着学生把重心投入主题研究的每一个细节。

(三)由沉重刻板转向积极活跃

相对于英国学生自由随意的表现和习作整体呈现的轻松活泼,我们学生的状态则稍显规整与拘谨,有一份看起来仿佛难以承载的沉重和难以抽离的刻板。当然,不能仅仅单一的责怪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因为这份不轻松也属于全体国民。各方机制的调整与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过去,传统的讲授加实践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被加重、放大,而主题教学法的引入则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至积极活跃的一面。

教学中,主题——这一贯穿整个全程的线索牵引着学生深入其中,一点点剥离、一步步研究。过去习惯性的被动等待在主题性的基础课程里是没有余地生存的,必须主动积极的思考、交流与表现,否则就会停留在主题分析的第一步没法继续下去。教师在此过程中陪伴、合作、倾听与交流,从头至尾不给予是非对错的批判,而是时刻紧随学生已呈现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就事论事的观察、提醒和借力发力的驱动与回应。教学过程中没有统一结果性的指向与参照,更不给学生留有揣测教师喜好的余地,一切均以围绕主题的所思所想所为作为交流讨论的重点和向前继续推进的依据。学生必须由过去对教师传授指点的纯粹依赖转向更深一层的人格独立,学会与教师、同学正面的沟通与交流,把学习进程中的每一点想法、每一步实验及时分享、主动展示,积极地寻求与消化有益的建议。主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务必持续关注的核心。

当然,在实施主题教学法的基础课程里,无屏障的思考、无标准结果的表达、无干预性的引导会让初次接触的学生一时难以适从,然而,随着课程时段的推进,独立自信的精神个体和无拘无束的精彩表现会时时呈现。主题教学法在设计基础课程里的坚持贯彻,也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粮。

四、中英设计基础教育现状反思

英国之行后,再整体反观中英的设计基础教育,两者间几乎没有可比性。英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发展早于我国很多年,并且,设计是英国国家的基本政策之一。即使与其他设计传统深厚欧洲国家相比,英国对于设计的重视程度也是首屈一指的。[3]所以,即便是中英两国间同等层次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我们的教学任务要承载得多的多,面临的情况也更加艰难复杂。

我院服装系持续推进的设计基础教育改革一直深受法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就目前呈现的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来说,已经与我们交流过的英、美艺术设计学院距离不大。更何况,我院还只是国内的高职专科院校。但即便如此,也决不能下结论说通过高校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就能使我们的设计基础教育越过历史的差距,迅速与英国等发达国家比肩。

设计基础教育不仅仅指高等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不能从高校阶段才开始追跑,更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大一新生基础教育的追问。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是来自于基层艺术教育、全民艺术教育的巨大缺失。单把改革的力量与迫切的心态放置于大树顶端的某根枝丫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设计基础教育中的问题的,需要分析调整的是来龙去脉的整体。所以,设计基础教育不是高等艺术院校里的专有名词,应是从政府到民众都要高度重视、深度实践的话题。只有从上到下真正意识到这一点,高校的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才有可能得到长足而有力的发展。

图6、7、英国Gateshead市 Baltic当代艺术中心为孩子们开辟的艺术教育空间所展示的小学生习作

[1]李砚祖.设计与国家的双赢——英国设计史的身份意识.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5).

[2]浅议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丁豆网.http://www.docin.com/p-270179531. html

[3]朱焘 编.设计创造财富.王晓红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32-42.

(叶敏,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基础英国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英国的环保
《星.云.海》
《花月夜》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英国圣诞节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