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4-05-02蒋文荣

海南医学 2014年23期
关键词:病史体温脑出血

蒋文荣

(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南 海口 570208)

21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蒋文荣

(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海南 海口 570208)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60例,其中211例死亡,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入院时的GCS评分、并发症、入院24 h内的最高体温、血压等相关因素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脑出血部位在丘脑、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干预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应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在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基础上,由于血压持续或骤然升高而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研究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分析其死亡的相关因素是判断预后的第一步。本文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死亡患者资料共211例,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病例资料完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60例,其中术后死亡211例,男性110例,女性101例;年龄36~85岁,平均(63.8±13.2)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关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2];(2)均经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并排除脑疝,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公布的脑出血诊断标准[3];(3)排除严重心、肝、肾等慢性疾病合并症;(4)排除脑外伤、脑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脑出血。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家族史、脑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的意识状态、入院时的GCS评分、并发症、入院24 h内的最高体温、血压等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死亡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 在死亡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史因素中,年龄>70岁、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明显高于年龄≤70岁、没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吸烟史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11例死亡患者的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例(%)]

2.2 死亡患者的发病情况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脑出血部位在丘脑、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出血部位、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较清楚、入院初GCS>7分、没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血压≤180 mmHg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死亡患者的发病情况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往往较差,探讨影响其死亡的相关因素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众多研究报道,但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0岁、出血量>60 ml、入院时意识昏迷、入院初GCS≤7分、有并发症及入院24 h内最高体温>38.5℃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首先,年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往往脏器功能较差,经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而且免疫力也较年轻患者低下,发病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预后往往较差。本研究显示年龄>70岁患者死亡率较≤70岁患者明显增高,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4]。其次,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患者脑出血的严重程度,脑出血量大或出血速度较快时易形成脑疝,引起一系列继发性改变导致病情加重和恶性循环,患者救治成功率也较低[5]。本研究显示出血量>60 ml是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死亡的相关因素之一,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6]。研究发现,幕上出血量>70 ml时易破坏脑干生命中枢导致患者死亡,而脑桥出血量<5 ml时预后较好,>10 ml即可引起死亡[7]。因此脑出血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需要结合出血部位综合考虑,但是本研究多因素分析并未未得出出血部位与患者预后的直接关系。此外,患者意识状况也是公认的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不少学者将意识状况作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决定性的关键因素[8]。入院时意识状况差是脑出血后颅脑损伤的具体表现之一,意识状况较差的患者提示病情较重,预后往往也较差。GCS评分作为评价患者意识状况的量化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意识状况和病情,在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广泛认可[9]。在本研究中,GCS≤7分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与GCS>7分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入院初GCS≤7分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这说明发病后意识状态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较低的GCS评分可能与患者不良的预后密切相关[10]。此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颅内再出血、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死亡率明显增高,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程中对并发症应采取积极的、预见性的处理措施,及早干预、加强监护。本研究还发现,入院后24 h内体温大于38.5℃,多数出现在患者出血量较大以及全身状况较差时,是机体遭受重创后出现的应激、急性肺损伤或脑损伤的表现。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24 h内的发热,即使是轻度体温升高,也是患者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体温>38.5℃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是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与文献报道一致[6]。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治疗过程中在救治原发病的同时,应对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警惕、及时防治并发症,这样才能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Lee SH,Kim BJ,Ryu WS,et al.White matter leisions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 Neurology,2010,74(19):1502-151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R].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4]吴有志,罗良生,张 健,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28-3329.

[5]BroderickJ,Brott T,Duldner J.Volume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powerful and easy-to-use predictor of 30 day mortality[J].Stroke, 2011,24(8):987-93.

[6]郭太明,张 海,王砚强,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76-2982.

[7]王剑峰,邹文淑,唐 文,等.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0):64-66.

[8]马国胜,彭彩丽,张 东,等.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死亡风险的多因素分析及预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5):540-541.

[9]马国胜,彭彩丽,牛玉玲,等.重症脑血管病死亡风险与四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 (1):1-5.

[10]陶保平,李卫东,何庆璋,等.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因素[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2011,24(1):44-46.

R544.1

B

1003—6350(2014)23—352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3.1374

2014-05-29)

蒋文荣。E-mail:517963480@qq.com

猜你喜欢

病史体温脑出血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