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急护理措施探讨

2014-05-02赖春娟李季妮

海南医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输液护士护理人员

赖春娟,李季妮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518116)

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急护理措施探讨

赖春娟,李季妮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518116)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应急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临床表现和涉及的系统损害及其对疾病病程和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共计164例次,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中占构成比例最大的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与其他类别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损害,占总比例的61.59%,与其他损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88%的患者不良反应对原疾病病程和程度的影响不明显,仅有3例导致病情延长,1例病情加重。结论规范和细致的临床观察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积极全面的护理措施和有意识防范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应急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没有关系或有损害的意外反应[1]。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病例逐年增多。作为药物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500~1 000万住院患者的住院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其中严重事件达到25~50万,以静脉输液为主[2]。为了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有效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笔者对本院急诊输液室近年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应急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40.1±11.2)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1 min~48 h之间,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者102例,占总数的79.69%,所有患者均经停药或对症处置后恢复正常状态,未出现恶性不良反应事件。

1.2 应急护理改进措施(1)药物使用前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详细检查和有效期确认,特别注意药物配伍浓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溶媒稀释;患者开始进行静脉滴注时注意滴速,严格参照说明书进行调节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嘱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滴速,针对特殊制剂,如中药注射液,选择大静脉注射以避免液体局部积聚所引起的静脉炎或局部组织坏死[3]。(2)两种或多种药物合并应用时注意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或更换输液器。(3)输液前反复确认患者过敏史、家族史、用药史等,特别是抗菌药物应用过敏的患者,在更换批号或停药3 d以上的如需再次使用,均须重新进行过敏试验。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停药处置或对症治疗。(4)部分不良反应可能引起患者心理紧张,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交流,遵医嘱及时给与对症处理,安慰患者情绪,接触患者焦虑状态,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

1.3 方法(1)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构成情况;(2)归纳分析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涉及的系统损害;(3)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对疾病病程和程度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分类12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共计164例次,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中占构成比例最大的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与其他类别药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和损害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皮肤等系统的损害,皮肤损害占总比例的61.59%,与其他系统损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药物不良反应构成情况

表2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和损害系统情况

2.3 不良反应对病程和程度的影响96.88%患者的不良反应对原疾病病程和程度的影响不明显,仅有3例导致病情延长,1例病情加重。

3 讨论

随着新药开发使用率的不断增加,联合用药增多以及一种药物多个厂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逐年增多。国外研究表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住院者占总人数的6.5%左右,病死率高达0.15%[4]。国内研究也开始倾向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和探讨,其结果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如何有效进行处理却并没有因为其严重的后果而引起临床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5]。药物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如下:(1)滴速过快、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2)个体差异;(3)配伍导致pH值改变,溶解度下降;(4)制剂存在杂质;(5)给药途径改变;(6)有效成分为过敏原;(7)原发病相关;(8)合并用药不良反应较严重[6]。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时消除不良反应安全隐患,预防为主,风险最小化,主动寻找安全隐患,确认目前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和总结以往存在的问题,提高防范能力。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须立即上报医生,但没有明确规定护士应当报告急诊医生还是首诊医生,因此常常出现通知不到位,医生不能及时到达抢救现场的现象;护士对药物不良反应概念较为模糊,担心发生不良反应会引起医疗纠纷,反而引起了医患关系的恶化[7]。

护理措施质量直接关系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护士对新药的药物不良反应不了解,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经济能力较低;护士法律意识较为薄弱,不良反应记录不详细,缺乏足够的高质量证据,责任划分不清晰;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处理不良反应时语言不当,过于肯定或轻视后果: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应急护理措施的完善,从接受新药到患者输液结束都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操作,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密切观测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主诉,及时通知医生和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护理人员应多参加药物知识的培训,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输液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例如告知患者输液前进食可能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晕针或晕血患者辨别是否为不良反应假象等[8-9]。

本研究针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急诊输液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128例患者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12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涉及药物共计164例次,其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系统为皮肤损害;96.88%的病例显示对原疾病影响不明显,仅有3例导致病情延长,1例病情加重。

本研究结果与目前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研究[10]结果基本一致,但本研究存在样本含量较小、无长期随访等缺陷,尚需更大样本含量的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资料:

[1]容桂荣,廖耀玲,陈薇,等.门诊输液室建立医、护、药合作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64-65.

[2]刘同亭,马素明,卢兆同,等.对死亡病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J].中国医院医学杂志,2001,21(4):227-228.

[3]舒军,文书奎,周国民.87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3):64-65.

[4]张静,莫玮.药物不良反应成为住院的原因:对18820个病例的前瞻性分析[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8(1):18-23.

[5]汪晓攀.输液室不良反应处理程序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7, 22(22):23-24.

[6]周锦华.护士使用药品说明书认知及行为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51-53.

[7]韩美芳,魏润新.充分发挥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8):57-58.

[8]葛晓青.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 2010,10(7):105-106.

[9]陈志萍,李己肖,陈艳.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9-10.

[10]周春丽,陈燕梅.162例急诊输液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其护理[J].海峡药学,2013,25(6):282-283.

R472.9

B

1003—6350(2014)20—311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20.1225

2013-11-30)

赖春娟。E-mail:2862363945@qq.com

猜你喜欢

输液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