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效浅析
2014-04-30周勇
周勇
摘要:“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引导着职业院校建立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从而探寻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新模式。本文对所在学校研究和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推动学校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分类号】G712.4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国家示范性高知院校,学院秉承“知行合一 徳技双馨”的育人理念,坚持“面向市场、瞄准企业、依托社会、融入行业、校企互动”的办学方向,致力于为贵州交通事业培养人才。现有高职和中职两种教育层次,在校生11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9000余人,中职生2000余人。
1 项目改革的背景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引导着职业院校建立课程、教学、评价等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从而探寻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新模式。研究和适应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才能更好的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发展。
在2007年我院中职汽车专业代表队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满怀希望的奔赴重庆参赛,不料却铩羽而归,参加的竞赛项目均以失利而告终,且成绩排名位于下游水平。汽车专业是学院的骨干专业,专业建设在省内职业院校也排在前列的,这次的打击也让我们去思考我们的专业建设怎么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培养出了什么问题?
同年8月,专业组向学院申报了《以技能大赛为基础的汽车专业建设研究》教学研究项目,目的是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切入点,针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分析和研究,寻找和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改革专业建设方案,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在项目开展后,我们从技能大赛中收获颇丰,专业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学中做”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2 项目的设计路线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从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为出发点,寻找我们和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差距,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紧扣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及要求,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进行整体设计,建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上引入多种教学模式,融入技能竞赛项目及职业素养素质要求,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场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拆卸、维修、调试等实际生产过程,使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修理的系统流程,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3 项目研究的主要问题
汽车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汽车维修、检测、营销及管理等生产一线的专门性技能专业人才,随着现代汽车功能的不断增多,汽车上的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效差;
其二,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弱,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实践技能,只能以书教书,不敢动手教书。课堂任务重,实践任务轻;
其三,教学教法不够灵活,吸引不了学生兴趣;
其四,培养标准和企业实际岗位能力要求有差距,教师所教和企业所用脱节。
其五,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缺少规范性,教学效果难于准确评价。
在项目的开展中,围绕着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标准能使得学生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在不断的实践创新过程中,通过认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在对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和要求融入教学标准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技能养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线,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融合在一体,突出现场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项目设计要求。
4 项目的改革内容
4.1 融入大赛五个对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技能大赛内容来自企业,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与企业需求结合紧密,大赛反映着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专业组及时跟踪研究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赛项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使职业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4.2 融入大赛项目标准,引导教学内容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大多是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并涵盖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研究大赛项目,明确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所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课程建设中,把技能大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将技能大赛考核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实践纳入技能大赛项目。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3 融入大赛实践环境,规划专业实训条件
职业技能大赛所要求的软硬件环境,结合了企业生产实际和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既具备生产性功能,又整合了学习要求。参考技能大赛实践标准,系统规划实践教学场地建设,既满足了学生技能训练的需要,又满足了职业技能竞赛的需要。
专业组依托国家示范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了汽车整车维护、汽车故障诊断、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涂装、汽车空调维修等技能训练实验实训工作区。
4.4 从大赛中锤炼教师,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技能大赛成为推动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促使教师们在大赛中反思和提高,赛场上“表面看是赛学生, 其实是在赛老师。”没有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哪可能有动力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特色。专业组采取多种措施,以大赛为切入点,加快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5 从大赛中吸引企业,拓宽校企合作领域
随着参与大赛的行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参与程度的不断深人,展现出我国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大赛建立校企沟通的平台,企业在大赛中发掘优秀的选手同时也就认可了学校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的开展就会变得很顺当,合作的成效也就会更显著。
5 项目改革效果
5.1 人才培养工学交替,专业建设长足发展
自2007年以来,专业组结合技能大赛标准及要求,开展专业调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获得了社会肯定。在2007年底,被列入了国家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在2010年,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专业;在201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重点建设专业。
5.2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共享精品课程资源
专业组建设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工艺》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汽车钣金》、《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查》、《汽车电器电路系统检测与维修》等课程被评为贵州省省级精品课程,专业组还主持建设了国家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资源库课程1门。建设成果得到了同行和相关教育部门的一致好评,也为校内外学生构建了精品学习资源平台,为学生的第三课堂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基础。
5.3 实训条件初具规模,搭建实践共享平台
从2007-2013年期间,专业组遵循实训建设生产过程化,融入技能大赛要求,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多万,建成了汽车整车实训工作区等十多个实验实训场所,大中型设备台套数达300余套,除满足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外,还提供给兄弟院校交流实践。专业组充分利用实训资源,积极开展全省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培训、贵阳市机动车检测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培训、保险查勘定损人员培训等,每年完成培训任务5000人次左右。
5.4 校企深度融合,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校企融合,资源共享,构建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上海通用校企合作项目、日产校企合作项目、丰田TEM-21实验课程推广项目等校企合作项目相应在校落地,企业需要的合格人力资源得到了保证,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了实践的基础。校企开展的多项教改课题“实践性教学环节质量控制体系研究”、“职业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研究”等研究课题得到行业企业专家的首肯,也大大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5 教师能力提升,打造双师教学队伍
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冲击很大,大赛迫使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熟悉大赛标准及要求。通过大赛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陈文均老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在专业改革和建设中获得了不斐的职业教育成绩,2013年被中组部遴选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专业组何会福老师历经几届大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被保时捷中国培训学院聘为技术培训师。彭静、姜燊燊老师在大赛中提升了营销专业技能和水平,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并在教师营销大赛中表现突出,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评为营销工程师。大赛还促进了院校间教师的教学交流和校企技术交流,专业组每年积极组织指导教师赴广东、天津、北京、上海、广西等地的学校和企业交流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5.6 学生培养质量得到认可,大赛成果丰硕,
从2009年-2013年汽车专业学生都会进入技能大赛的项目训练,其中有600余名学生参加过院级以上大赛,参赛率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25%以上;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学生总数为265人,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10%以上;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76个,有183人次获得全国或省级等大赛奖励。
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就业范围除本省外还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无锡、苏州、杭州、温州等省外城市,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参加过大赛的学生就业率达100%。2010年参赛的田小强、马精等同学毕业后直接被贵阳贵星奔驰4S店录用,不久就提任机修组长,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现月收入达到1万余元。2009年参赛获一等奖的陈宁方、董耀同学,现已成长为各自企业的主管,2010年参赛的孙启江同学现已成为凯里华通凯跃汽车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像这样凭借优秀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开辟了事业新局面的学生,还有很多。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快推进专业建设的步伐。哪个专业有竞赛,哪个专业发展就快,哪个专业的教师水平提高就快,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教学,才能真正把专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较研究,刘东菊,职教论坛,2013年第22期。
[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效与反思,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33期
[3]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展示与中国差距,张瑞,徐大真,张玉洲。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1期。
[4]加快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马万全,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0期。
[5]中职院校技能大赛训练技术分析与探索,李永远,职教论坛,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