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策略探讨
2014-04-29蒋黎
蒋黎
【摘 要】圖书资料室是博物馆机构设置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如何加强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博物馆业务建设的需要和专业人员科学研究的需要,已成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紧迫问题。笔者分析了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问题;策略
1、目前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图书资料收藏具有专业性。它是围绕博物馆的藏品、陈列展览和考古科研工作而展开的图书、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流通。笔者博物馆图书资料室隶属于信息中心管理,属专业性图书资料室。所藏图书资料主要为历史、文物、考古、美术史、民俗史以及博物馆学等专业图书、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我馆资料室,图书、历史照片资料都非常丰富:馆藏图书18万余册、古籍书2万余册、历史照片5万余张,这其中不乏珍本善本,此外还有各种现代报刊杂志等。
博物馆的图书资料服务具有单一性和封闭性: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室是专业图书、情报、信息传播部门,其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具有单一性和封闭性。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图书资料室对每年借阅的图书分类有一个粗略统计,从中可看出历史类、考古类、绘画类和民俗类是借阅比例最高的图书资料,其中历史类、考古类则占了借阅图书资料的一半。不过在图书资料的服务对象方面,就目前而言,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的图书资料并不对社会开放,一些珍贵图书资料也与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一样受到严管封藏,即使馆内业务人员借阅也必须履行严格的手续或只能查看不能借阅,对外则更是干脆谢绝,这样做当然有利于图书资料的保护,但另一方面却也阻碍了社会各界对这些图书资料的查阅和利用。
从博物馆专业图书资料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受历史的原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文博专业图书资料的管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匮乏,文献资料入藏量不足,相当部分图书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购买,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不能及时搜集、汇总。二是管理模式陈旧、服务手段落后,部分单位还在使用手工卡片式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下。三是文献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利用率低,部分图书一直尘压和闲置,束之高阁。四是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仅限于传统的书刊借阅和书目信息服务,缺乏对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2、提高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应对策略
2.1改变观念主动服务。在博物馆的现代化进程中,资料室要主动地服务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这就要了解博物馆的科研状况与其他部门所需资料的状况,而不是简单的由各个部门提出书目,然后资料室采购就完事了。资料室要放下架子,主动提供服务,这一方面对资料室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掌握更多的图书、版本、目录信息与知识,这样可以提升资料室的整体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为馆内职员节省了搜寻书籍、查找资料的时间,为他们做好工作提供更多的具体服务,这也是新时代对博物馆工作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图书资料室,不像其他业务部门那样,容易出成绩。它所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购书到编目,再到接下来的上架入库,如此循环往复。甚至可以说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资料工作者不必妄自菲薄,应当积极转换思维,重新审视,寻找突破口。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博物馆事业的繁荣,新的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按部就班,图书资料工作的路会越走越窄,以至于停滞不前。重新定位,创造充满尘机和活力的图书资料工作。我们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开拓的眼界,踏实的工作态度。
2.2提高管理意识加强规范管理。博物馆资料要全面反映博物馆的各类信息,应包括博物馆藏品资料、陈列展览资料等,以每一件器物或每一个展览为基本建档单元,包括每一件文物的状态及变化特征,及每个展览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收集、整理各项资料,详细甄别分类,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博物馆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和利用,因此要增强管理工作与博物馆发展的贴近度,更好地发挥博物馆资料管理工作的服务作用。现代化的博物馆要求我们必须把服务作为第一要义,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对于从事资料室工作的每一个员工,其提供的服务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2.3建立特色藏书开发藏书资源利用。博物馆的图书收藏方向应和自身工作相结合,有侧重点,增强专业图书的力量。以三峡博物馆为例,它是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在收藏文物保管、陈列、考古等方面书籍的基础上,还侧重于反映地方特色书籍的收集,做到人无我有。
藏书是为人服务的,物尽其用,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有时,藏和用是一对矛盾。某些古籍善本,甚至是孤本,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历经沧桑,纸质已相当脆弱。如果频繁翻阅,只会加快它的损坏,束之高阁,又实属可惜。要解决这个矛盾,可利用缩微技术,把文献资料复制下来,供读者查阅,延长了图书的寿命,还节省了时间。由于资金缺乏,设备跟不上,就我馆的现状来看,还很少能做到这一点。当前,各省市博物馆都纷纷建立了网站。把文献资料放到网页上,从网上直接获取,使查阅变得更直接、便捷,还保证了图书不受磨损,而且它的受众群将会几百倍上千倍地递增,同时我们的形象有了提升,真是一举数得。但目前网上所能看到的资料,仍十分有限。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馆是一个地方历史博物馆。因此,资料室的照片资料在重庆各个历史时期都较丰富完整,尤其是抗战时期的照片更具精彩。我馆很好的利用了这些资源,在2001年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出版了《重庆大轰炸》画册,此书图文并茂,真实地反映了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长达五年半里日本对中国重庆的战略轰炸情况,书中有些照片是第一次公开。2003年我馆又利用数十年积累的文物照片资料,编辑出版了《千年重庆图典》,该书生动翔实地再现了重庆千年时空。此书历史照片用黑白表现,现代用彩色照片来表现,这些书的相继出版,是我馆充分利用本馆资料室的图片、文献资料,进行科研的成果之一,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了解历史,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2.4建立资料信息管理更好地为科研服务。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使图书资料工作的形式不再只局限于以图书、报刊、杂志为收藏对象的储藏室,现代化管理内容大大增加。“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无序性、动态性的特点,这给用户选择与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图书馆则可从深层次开发文献信息入手,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而实用的组织管理,经过分析、比较、识别、研究,将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网上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以帮助网络用户更好地更方便地利用网络信息,实现‘知识导航目标”。图书资料室是一个资料库,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开展定向研究,进行定向服务。另外,定期召集学术研讨会,邀请社会名流,专家教授讲学,办讲座。面向社会公众,传播优秀文化知识。博物馆的地位独特,内涵丰富,更有着取之不尽的题材,肯定会有许多有趣和有意义的话题和公众分享。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上述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工作范畴。笔者认为,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涉及的面是宽泛的,有潜在的能量,要靠我们去发现和积淀。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单位的重视和各部室的通力协作。
我们要借助系统本身的局域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博物馆资料工作者不应只停留在保管上,还要进一步研究利用。我们必须有计划、按标准,在加强资料管理研究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摸索,善于总结经验,使资料的潜在价值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