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溃疡散的疗效对比
2014-04-29董彩莲王明波
董彩莲 王明波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溃疡散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口腔溃疡治疗的病患82例,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42例甲组和40例乙组。对甲组实行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对乙组实行口腔溃疡散治疗。使用含有皂角以及蒲公英等成分的口腔炎喷雾剂进行治疗,根据病患具体的患病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情况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的次数。将口腔溃疡散用棉棒等将其均匀分布在发生溃疡的部位进行外敷。对于两组病患还需要每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等。结果对两组病患的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甲组病患的治愈率为52.38%,总的有效率为100.00%。乙组病患的治愈率为47.50%,总的有效率为97.50%。甲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优于乙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炎喷雾剂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和口腔溃疡散的治疗效果非常接近,但是其起效快,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口腔炎喷雾剂;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散
在实际临床中,口腔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的原因以及引发疾病的机制目前仍没有一个较为准确权威的结果。所以这也使得对于口腔溃疡来说还没有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实际临床中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多食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1]。本次实验将选取2012年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口腔溃疡治疗的病患8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口腔溃疡治疗的病患82例,其中有50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分布在6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2±10.42)岁。所有参与实验的病患均感受到刺激性的灼烧疼痛感。有18例病患同时还表现出唾液量加大分泌。所有病患的溃疡发生的面积直径为3.0到6.0mm,主要分布在唇部和舌腹、舌背等地方。有8例病患出现扁桃体炎症,10例病患出现牙周炎等现象。这些病患均未出现药物过敏、贫血、手足口病以及疱疹性口炎等情况。
1.2方法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42例甲组和40例乙组。对甲组实行口腔炎喷霧剂治疗,对乙组实行口腔溃疡散治疗。对甲组,使用含有皂角以及蒲公英等成分的口腔炎喷雾剂进行治疗,根据病患具体的患病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情况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的次数。对于乙组,将口腔溃疡散用棉棒等将其均匀分布在发生溃疡的部位进行外敷。对于两组病患还需要每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等。如果病患出现了扁桃体炎以及牙周炎等现象,还需要使用罗红霉素或者甲硝锉等进行辅助治疗[2]。
1.3疗效评价标准见表1。
3讨论
在实际临床中,口腔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的原因以及引发疾病的机制目前仍没有一个较为准确权威的结果。所以这也使得对于口腔溃疡来说还没有一个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实际临床中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多食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本次实验将所有病患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42例甲组和40例乙组。对甲组实行口腔炎喷雾剂治疗,对乙组实行口腔溃疡散治疗。使用含有皂角以及蒲公英等成分的口腔炎喷雾剂进行治疗,根据病患具体的患病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情况来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以及使用的次数。将口腔溃疡散用棉棒等将其均匀分布在发生溃疡的部位进行外敷。对于两组病患还需要每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等[3]。实验结果显示,对两组病患的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甲组病患的治愈率为52.38%,总的有效率为100.00%。乙组病患的治愈率为47.50%,总的有效率为97.50%。甲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优于乙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口腔溃疡是一种黏膜发炎性疾病,容易导致出现黏膜坏死、溃烂等现象,已有研究显示,对于口腔溃疡的病患来说其主要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维生素以及锌、铁、硒等微量元素,这就使得病患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或是叶酸缺乏症等。此外口腔溃疡还和病患自身的遗传因素以及免疫系统情况有关[4]。在本次实验中发现口腔炎喷雾剂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面和口腔溃疡散的治疗效果非常接近,但是其起效快,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胜.雷尼替丁辅助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2012,24(4):44-45.
[2]秦小林.合理使用中药溃疡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学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00-101.
[3]李红梅.自配溃疡散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14.
[4]孙超,闫冬梅,花莉.鱼肝油联合口腔溃疡散治疗婴儿鹅口疮98例临床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