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色青青

2014-04-29张立昭

艺术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窑明代官窑

张立昭

摘要:青花瓷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于宋,形成于元,在明清两代走向鼎盛,尤其是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结束了汉代以来,素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本文以明代各个时期所采用青花料的不同,绘画风格的变化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为脉络,把明代青花瓷分为六个阶段,并对这时期的官窑和民窑青花从胎釉、青花料、造型、装饰风格等方面分别进行介绍,来解读明代青花瓷发展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明代;青花瓷;官窑;民窑;发展1青花瓷的概述

青花瓷是用钴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将瓷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一种釉下彩瓷器。青花瓷飘逸、雅致,胎体细腻、釉色莹润、造型秀美、纹饰典雅,给人一种清新质朴的感觉,在明清时代走向鼎盛,享誉海内外。明代青花瓷分为六个阶段,期间经历了两次发展高峰,而官窑、民窑也在这段时期的发展中相互影响,此消彼长。

2明代青花瓷的发展

2.1承前启后的过渡期青花

洪武朝(1368~1398),共31年。从此期出土和传世的青花来看,在造型和纹饰上有着元代遗风,粗壮朴实,不难看出洪武青花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洪武青花,官窑胎釉:胎体厚重,致密细白,釉层肥厚光润,白中泛青,晚期趋淡卵白色;民窑胎体略含杂质,浅灰白色,釉色青灰或灰白色。官窑青花料:用国产低铁高锰的钴料,呈三种色调:料中含锰、铁等杂质,呈浅灰色;色泽稳定,无晕散,浓密处散布小杂质点,呈淡蓝色;少量晕散,淡色中有深蓝色点;民窑用淘洗不精的国产料,色暗滞,深靛青色,凝聚处有黑褐色斑点,过烧晕散,后期清丽明艳。官窑造型:大件器物多,如梅瓶、执壶及玉壶春瓶;民窑继承元古朴敦厚风格,如撇口盘。官窑装饰:以绘制为主,辅以堆帖工艺,布局疏朗,有较多白地;民窑创造“一笔点画”,用笔豪放生动,注重自然写实。

2.2炉火纯青的黄金期青花

永乐、洪熙、宣德三朝(1403~1435),共33年,明王朝建立后恢复和发展社会进步的措施在此期开始奏效,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永乐采取的对外政策直接促进了青花瓷的大发展,与宣德并称为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代。永宣青花,官窑胎釉:胎体规整,细腻洁白,较洪武轻,但宣德比永乐朝重,永乐釉面肥厚莹润,白中泛青,无橘皮釉纹,少部分开片,宣德釉面多气泡,呈细橘皮纹;民窑在原料上用“假土”次等高岭土,白度不高,有缩釉现象。官窑青花料:永乐苏麻离青,艳青蓝色,层次分明,含铁量高,线条纹理中有钴、铁结晶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浓重处,呈现黑青色或金属色泽,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宣德用进口、国产两种混合使用;民窑用国产料,色暗淡。官窑造型:外域风格丰富,如僧帽壶、葫芦扁形壶。官窑装饰:永乐双勾填色,小笔填绘,有笔触痕迹,布局疏朗,宣德规矩,不出边线;民窑笔法颇显单一。

2.3相对黑暗的空白期青花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共30年。此时期战争频繁,饥荒不断,使瓷器的生产受到了干扰,而且内部为争夺皇位屡有冲突,瓷器不便书写年款,称之为“空白期”或“黑暗期”。多数认为是政局动荡,景泰年间帝王兴趣转向景泰蓝等,然而海外政策的转变从根本上导致了三朝官窑的低迷。空白期青花,官窑胎釉:胎体厚重粗糙,釉层细平滋润,白中泛青,底部露胎处有跳刀痕迹火石红的细砂底,酱色釉口。官窑青花料:国产料为主,掺用苏麻离青,蓝中泛灰,厚处黑褐色斑点,有凹凸不平感,薄处青灰色,少有晕散;民窑以国产料为主,灰蓝色或蓝中泛黑,深沉浓烈。官窑造型:器型饱满,如双耳瓶、三足炉、梅瓶。官窑装饰:小笔触勾勒填色;民窑有“一笔点画”,也有双勾、点染,线条由刚劲豪放转向圆润轻柔。

2.4清新典雅的明中期青花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1465~1521),共57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政治上却日趋腐败,青花瓷生产没有因政治腐败而停滞,反而皇宫里的骄奢享乐之风还刺激了发展,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明中期青花,官窑胎釉:胎体规整,细腻洁白,釉层肥润,呈半透明状,迎光透视,胎体泛肉红色,正德釉面透明度强,多气泡,器物底釉呈亮青色;民窑前期胎质细腻轻薄,后期渐趋厚实,釉色三类:肥厚莹润,呈淡青色;釉薄呈灰青绿色;透明度差,呈卵白色。官窑青花料:平等青,蓝中闪灰,淡雅飘逸,有水墨画风格;民窑正德用江西上高县所产石子青,呈灰青色,发色稳定,有晕散,带褐色铁锈斑。官窑造型:成化规整,庄重圆润,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正德改盘碗为主的单调,增加了许多新品种和大型器物。官窑装饰:采用双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多用“铁线描”,风格严谨细腻,具有工笔画的效果;民窑成化用分水方法渲染,多为勾勒点染和单线平涂,弘治一笔涂抹画法,正德用笔较工整。

2.5浓烈艳丽的明晚期青花

嘉靖、隆庆、万历三朝(1522~1620),共99年,在隆庆海外市场开放的背景下,瓷器需求量大增,刺激制瓷业的发展,为民窑发展提供机遇,为完成制瓷任务,御窑厂实行“官搭民烧”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民窑迅猛发展,制瓷水平已接近官窑。明晚期青花,官窑胎釉:胎质细洁致密,釉面滋润光亮,底部青釉;民窑粗糙,接痕明显,露胎处有跳刀痕火石红和铁锈斑点的粗砂底,釉面细腻肥厚,玻璃质感,晚期稀薄,有缩釉现象。官窑青花料:西域的回青和江西的石子青混合使用,发色浓翠,蓝中泛紫、艳丽浓烈,万历后期使用浙江、金华所产的浙料,清脆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民窑用乐平的陂塘青和瑞州的石子青,色发黑或偏灰。官窑造型:大罐、各式葫芦瓶和方形器;民窑多小件,万历创作新器物,如筒瓶、壁瓶。官窑装饰:构图富丽繁缛,缺乏层次感,讲究对称,采用平涂,填色工整,民窑构图简洁。

2.6蒸蒸日上的明末青花

泰昌、天启、崇祯三朝(1620~1644),共计25年,社会经济动荡不已,官窑基本停烧,即便偶有烧制,也是托民窑烧之,因而传世官窑制品极为罕见,民窑进入了一个最为辉煌的时期。青花料:使用石子青,发色不稳定,大部分呈色淡雅清丽,青中闪灰,顏色灰暗并有晕散现象。装饰:纹样丰富多彩,主题性和故事性的纹饰开始增加,衍生出水墨丹青和通俗版画的风格,具有文人色彩和平民个性。

3结语

综述,自洪武二年设置官窑,开始烧制青花瓷,便拉开了官、民窑共同发展历史的序幕,通过对明代各个时期官、民窑从胎釉、青花料、造型、装饰风格等方面的知识的梳理,不难看出明代青花瓷其无法超越的艺术魅力,风格整体看起来豪放、典雅、古朴,但各个时期又各具特色,宣德浑厚、成化淡雅、嘉靖飘逸、万历秀美,是时代潮流与文化发展的结晶。参考文献:

[1] 徐凤兰,何炳钦,张永顺.论元、明、清民窑青花瓷的发展[J].佛山陶瓷,2013(7):4546.

[2] 廖倩.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发展[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23(4):105107.

[3] 林弘.浅谈明、清花瓷的特点[J].丝绸之路,2010(16):2728.

[4] 艾玉庭,王爱红,刘培新.景德镇青花瓷发色及鉴别[J].中国陶瓷,2005,41(6):5960.

[5] 杨俊艳.青花青[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6] 金开诚.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青花瓷[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陕西地区商周[1]

猜你喜欢

民窑明代官窑
铜官窑陶瓷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西夏官窑瓷器
此“官窑”非彼官窑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