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例慢性咳嗽临床病因分析
2014-04-29孙淑琴
孙淑琴
【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特点。方法将387例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按照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治疗反应,判定病因。结果确诊375例,确诊率96.8%。常见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感冒后慢性咳嗽。经特异性治疗,有效率94.2%。结论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提高对重视病史采集,有针对性进行辅助检查和特异性治疗,根据疗效进一步明确诊断,在慢性咳嗽的诊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8-01
咳嗽是机体对一切引起呼吸道刺激的保护性反射动作,慢性咳嗽是呼吸科门诊常见的临床症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了探讨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现将387例慢性咳嗽的门诊病历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387例,其中男236例,女151例,年龄18-60岁。
1.2诊断标准①咳嗽是唯一或主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咳嗽大于8周;②查体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③X胸片无明显异常,或提示双肺纹理稍粗;④除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和心脏病;⑤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
1.3诊断方法采用2005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慢性咳嗽的诊断程序[2]。①首先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三大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②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胸部CT检查;③怀疑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者,摄鼻窦平片或CT片;④肺功能检查;⑤怀疑胃食管返流性咳嗽(GERC)者,行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⑥过敏原皮试,血清IgE测定,有环境刺激因素者,脱离此环境,观察4周;⑦病史及体格检查不能明确原因的,查痰嗜酸细胞计数,无痰者行诱导痰检查;⑧根据以上结果做出初步诊断,进行病因治疗仍不能做出诊断或初步治疗无效者,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多普勒等检查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试验性治疗,既能减轻患者症状,又能进一步明确病因。
2结果
2.1病因类别在387例慢性咳嗽中,单一病因309例,占79.84%,两种病因63例,占16.28%,三种病因15例占3.88%。
2.2临床病因分析见表1。
3讨论
慢性咳嗽的原因较多,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等,此类患者根据病史和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但有部分病人初诊时未能明确病因,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此类咳嗽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由于其伴随症状少,常常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误诊误治率较高。有些病人因诊断不清反复进行X线胸片、CT等检查,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极大地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3]。本组中慢性咳嗽的前5大原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感冒后慢性咳嗽。本组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80例,占20.7%,居首位。(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肺通气功能大多正常,气道激发试验阳性,抗感染,止咳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其次是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60例,占15.5%[4]。其中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56例,占14.5%,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或伴有少量黏痰,X线胸片正常,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激发试验阴性,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0.03,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此外慢性咳嗽原因中在一系列检查均正常时应行气管镜检查,本组中有7例经气管镜检查为支气管异物。在诊断中发现患者从事油漆、装修及在彩灯、工艺品加工等占很大比例,且检测生物过敏源阳性率很高,在治疗中除予以抗组胺及激素等外,脱离原工作环境十分关键。
综上所述,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常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涉及呼吸系统疾病,还与耳鼻喉、消化系统疾病等有关。提高对慢性咳嗽的认识,重视病史采集,有针对性进行辅助检查和特异性治疗,根据疗效进一步明确诊断,在慢性咳嗽的诊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如冲,赖克方,钟南山.慢性咳嗽的临床评价[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11(4):494-49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7-744.
[3]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2):96-9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防治指南[S].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