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4-04-29杨志有

亚太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交流学习时机交流

杨志有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执教的关注。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作用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2.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3.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问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转变观念强化学习。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不断变教学观念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在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导致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解体或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4.以学生为主体,当好引导者。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

四、数学课堂“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后的思考

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

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本上的结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

(责任编校:宾定波)

猜你喜欢

交流学习时机交流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如此交流,太暖!
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