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处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2014-04-29韩占东詹欢

西江月·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翻译

韩占东 詹欢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由于习俗、地理、历史及宗教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引用在汉英及英汉翻译过程中典型例子来阐明如何避免误译,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翻译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的不同。本文拟从习俗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四个方面,就中西文化差异以及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1、习俗文化差异

习俗文化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

1.1称谓

汉民族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族制度。同族内部成员十分重视血缘关系,而西方社会家庭成员居住十分分散,流动性相对较大,特别是家庭内部子女一旦成年就自立门户,各自谋生,人们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独立性,因此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汉语中的称谓词数量多,名目繁,指称具体。而英语恰恰相反,指称含糊,彼此无一一对应关系,翻译时必须依据语境,对原语的称谓进行推理换算,变通成译语中相应或近似的称谓词,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例: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嫡亲的孙女似的。”(《红楼梦》)

一般认为嫡亲的孙儿孙女在血缘关系上亲过外孙外孙女。王熙凤此番话无疑指林黛玉气质不凡,借此来讨贾母欢心。

Translation1: She doesnt take after your side of the family, Granny. She is more like a Jia.

这样有贬损贾母娘家之嫌。

Translation 2: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

1.2打招呼

英国人见面寒暄的话通常是讨论天气,初学英语者对此一定会对不解,甚至觉得很无聊。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的几句客套话是“去哪儿?”“你要干什么去?” “你吃饭了吗?”。这几句在中国文化中并无多深的含意,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礼节性的打招呼的一种方式。翻译时,可以将这种寒暄语改为英语惯用语“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例:毛主席问陈妻:“你们俩感情好不好?”陈妻回答:“好。”。主席听了很高兴(权延赤《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在中国背景下,长辈或上司询问年龄、婚姻、家庭生活等私人问题,往往是一种关心的表示。而在西方文化中,这是私人问题,属于个人隐私,外人不能涉及。所以我们采取间接模糊的方法来顺应读者的期待。

翻译: Chairman Mao talked with Chens wife. He was pleased to know that they had a happy home life.

2、地域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于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取不同的言语表达形式。

中国古代是农耕性社会,汉文化植根于农村,发祥于黄河流域,形成了一种安守田土,自给自足的文化特征。英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一个山呼海啸,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形成了一种靠对外寻求营养的文化特征。

在中国人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万物复苏。

例: 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西厢记》)

翻译: I am saddened by a myriad petty woes/ and, though I speak not, I am angry/ at the breezes from the east.

而英国人笔下的东风形象:A keen east wind(Jame Joice).bitter east winds( Samuel Butler). A piercing east wind( Kirkup).

英伦三岛西面濒临海洋所以西风对于他们来说是暖风,赋予东风生命起源的美好形象。

3、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歷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形成的文化也不同。历史文化的一个内容是历史典故,它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要对其进行恰当的翻译就必须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3.1中国文化典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个妇孺皆知的中国谚语。如果直译很难传达文化信息。英美人不知道诸葛亮是何许人也,因此也不会知道它所蕴涵的信息。所以我们采用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办法。

翻译: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 mind.

3.2西方历史典故

例:It was another one of those catch-22 situation, youre damned if you do and youre damned if you dont.

此句中“catch-22”是个典故,出自美国小说家Heller的小说《第22条军规》。在这里若直译为第22条军规会显得十分生硬。

翻译:这真是又一个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做也倒霉,不做也倒霉。

4、宗教文化差异

儒教、佛教和道教是中国的三大主教,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佛教在汉朝被引进中国。阿弥陀佛是经常挂在老百姓嘴边的一句话。其中弥陀佛是佛教中的一尊佛,佛教经典中记载他是西天极乐世界的主宰。佛教徒常念他的名字,认为死后就可以进入极乐世界。后来在就成了老百姓谈话中表达惊讶或惋惜的代名词了。

例:紫娟道:“阿弥托佛!可到了家.”(《红楼梦》)

翻译1: “Gracious Buddha!” sighed Tzu-Chuan in relief, “Home at last!” (By Yang Xian yi)

翻译2: Nightingale exclaimed: “Lord Buddha be praised! Home at last!” (By John Minford)

John的译文“Lord Buddha be praised”这里套用了基督教徒经常用的祝福语“Lord be praised”或 “God be praised”而成。

杨憲益保留了中国文化特点而移入英语;John既保留了中国文化中Buddha的特点而又融入了基督教文化,是一种兼类的做法。

基督教文化统治欧洲近两千年,塑造了悠久的欧洲文化以及北美,澳洲等地独特的移民文化。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对整个西方文化影响巨大,其中不少人物被引用在各个领域。

例: “Judas! Traitor!” I ejaculated, “You are a hypocrite, too, are you? A deliberate deceiver.” (Wuthering Heights)

翻译:“叛徒!奸细!”我突然叫起来,“你也是个伪君子,你敢说不是?一个居心不良的骗子。”

在圣经中Judas为了三十块金币而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祭司, 现已经成了叛徒奸细的代名词。由于有些中国读者不甚了解所以采用意译法,引申其义,便于理解。

总 结

在翻译过程中,是否一定要全部保留原文的异域形象和文化色彩,是否一定要采取直译加注或在译文中增加文化背景的说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翻译中译者可以灵活地采取多种方法处理文化差异,但是译者应该设法传达原文特有的文化形象。译者也应该从多种翻译理论出发,综合考虑,开拓思维,从而得到处理文化差异翻译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柴晓丽.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影响[J].才智,2008(07).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翻译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中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