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的演艺管理发展障碍的一点探讨
2014-04-29孟艳
孟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艺术院团开始走上改制改企的道路,那么改革之后如何能更好地占领演出市场,能够“吃饱饭”,这些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文化经营管理者面前。现以大型乐舞《齐风韶韵》为例,简述该项目自创编到出演以来,所遇到阻碍进行一点探讨。
笔者家乡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韶乐就是其中的代表,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故而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人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日:“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记·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话。
后来,笔者当地歌剧舞剧院借孔子闻韶典故,以《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为主旋律,以现代人的审美方式重新对原作进行了加工、整理,编成了大型乐舞《齐风韶韵》。
然而,这样一部几乎汲取了全部韶乐精华,艺术性欣赏性极高的“阳春白雪”的乐舞《齐风韶韵》,自编创以来,在演出市场却遇到了瓶颈,这其中存在着的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齐风韶韵》的健康发展。
一、演艺经纪公司很少经营此类古代乐舞。
《齐风韶韵》的演出市场很难打开。按照文化市场营销规律,所有的文艺演出都应该由演艺经纪公司统一操办,各艺术团体只负责艺术生产。因为经纪公司有专职的策划、营销、宣传等技术人员,有完整的营销网络,对于市场动态了如指掌,并且有相对固定的客户。因此能驾轻就熟地进行市场运作。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演出经纪公司不下数千家,主要经营范围是歌星演唱会、音乐会、歌舞晚会及国外的一些艺术团体等,很少邀请此类乐舞演出。造成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齐》演出的群体太庞大,从乐对到合唱演员再到舞蹈,大约几十人,邀请方无力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其次古乐舞市场疲軟,经济回报率太底,风险太大;再次观众欣赏水平有限,消费能力自然也相应有限。综上诸因素,目前每个歌舞剧院团不得不各自承担着“自产自销”的责任。这是很艰难的,但多年来一直延续着这条路。
二、宣传手段缺乏创意。
《齐风韶韵》没有进行大范围,高力度的宣传。宣传对于一部作品以及一个演员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除一些国家级的大型活动,各大院团为了达到某种社会效应、争夺某些奖项,愿意不计成本的大肆宣传之外,平时在宣传上投入的经费和下功夫是很微弱的,而且在宣传模式上也缺乏创意,很难看到一册画面新颖生动、信息丰富,具有特别吸引力的说明书或宣传画。同时宣传手段也单一乏味,应该向多元化发展,除了报刊、杂志、电视等传媒来进行信息传递外,比如灯箱、明信片、服装等都是可有利用的。
三、管理机制滞后。
《齐风韶韵》创编之后,财力物力没有及时到位。艺术管理在目前而言依然是一个较为薄弱的领域。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对于艺术管理这一岗位,既没有专业考核,也不进行专业培训,大部分都是凭经验做事,没有正规的管理理念和市场意识。有的剧院近百万元的创作资金花费完了,却没有排出戏;还有的剧院投资数十万元排一出戏,待换取一个奖项之后,便封箱收山了……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些管理者们对于投入产出的经营意识可以说薄弱到极点。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是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近年来,一些国家级的院团相继进行了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新措施,如总经理负责制、工资分配新方案、年度考核等等,但这些新的措施仍然觉得力度不够,还不能很好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齐风韶韵》演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演员阵容更换频繁,演员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把握,文化知识积淀还相对浅薄。在当前的新形式下,我们必须对这些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注入新的观念,才能使他们不至于丧失“生存能力”。
当然,这些从业人员的待遇还是很低,在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很难获得一种职业的自豪感。因此使得他们在对待事业的态度上很消极,抱怨多,干活少。我们不难发现在排练场或剧场的后台,经常是一片喧嚣之声,闲杂人员任意进出,令人丝毫感受不到艺术生产的神圣感。我们在树新风、抓重点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对这一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职业意识,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等综合素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欣曾说,一些国有艺术院团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看重自恋式的精品生产,而是要将视野、思路放宽,进行多元化生产,将演出产品投放市场。作为演艺企业,第一要注重产品质量,第二要注重产品的市场需求度,第三要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作为古典文化范畴的古代乐舞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古代乐舞目前的市场化步伐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艺术团体对市场的调研不足,严重缺乏专业的演出经营人才,对市场培育严重滞后,艺术创新不足等。面对演出市场,专业院团有一个从应变到适应的过程,要逐渐摸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