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观察

2014-04-29钟兴伟田劲猛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B超

钟兴伟 田劲猛

【摘要】目的对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的特点、病理特征等进行观察。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到2013年2月19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息肉样病变多发于中青年群,其中最为多见的症状为胆固醇性息肉,有176例(88.9%),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特异性的症状。结论对胆囊息肉样病变展开有效的临床研究与分析,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与质量,依据临床与辅助检查,选取最佳的治疗措施,以便提升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切除术;B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5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1-01

胆囊腔内局限性隆起病变的总称就是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多见胆囊疾病,其病情隐秘性较高,难以及时发现,发病机率大,病情容易转移,极易引发癌变等,主要包含息肉样改变(由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导致)、黏膜息肉样增生(胆囊炎症所引发)、息肉样胆囊癌以及胆囊腺瘤性息肉等[1]。笔者将对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19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3年2月19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1例,女77例,年龄在2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9.3岁,其中年龄在45-65岁之间的患者有176例,占总数的88.9%。患者病程为3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6年。慢性胆囊炎病史有39例,并且伴有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在B超检查中发现有159例没有自觉症状。198例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均进行了B超检查,且通过手术以及手术后的病理得以证实。

1.2手术指征、方法以及病理结果对患者采取胆囊切术手术的指征表现为:①息肉样病变直径大于1cm的患者;②病变较小,但是所处位置在胆囊的颈部,常出现胆绞痛,对胆囊功能造成影响的患者;③年龄在60岁以上,虽然没有症状,也建议采取胆囊切除手术;④在短期内不会出现生长过快、病变扩大、病变基底加宽的患者;⑤胆管炎、多发息肉反复合并胆囊炎以及急慢性胰腺炎患者[2];⑥通过B超检查,胆囊壁呈现不规则隆起的患者;⑦合并急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的患者。

1.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取X2代表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全部患者中,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147例,经腹手术有51例,手术之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例类型如下表1所示,胆固醇性息肉176例,单纯腺瘤8例,腺瘤样增生6例等。

3讨论

3.1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在临床上,胆囊息肉样病变不存在特异性,临床症状基本上是由胆囊是否存在梗阻、是否与结石合并来决定的。通常是在B超检查过程中察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无法对其给予定性,同时难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性与恶性加以鉴别。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主要凭借超声对胆囊息肉进行有效的诊断,超声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即有较高的检出率,使用简单方便,价格较低,同时还可以动态的观察出病变的大小、数量、所在位置、胆囊壁是否变化以及和结石合并与否等。超声造影能够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血供状况清晰准确的显示出来,不但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与诊断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同时对胆囊息肉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另外,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查方式还有CT、MRI检查,但是检出率相对较低,价格偏高,因此在临床中还是少用。

3.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特点依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特点,皮执民将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胆固醇息肉等三类,其主要的特点为:第一,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特点主要是小息肉,通常是在两个以上[3]。在人体胆固醇代谢出现异常状况时,泡沫细胞会将其吞噬掉,然后再聚集在一起形成多发性息肉,并附在胆囊壁上,通过胆固醇结晶的形式,其所在的位置可能是在胆囊的各个位置,没有癌变倾向的病变。第二,腺瘤样增生,它是属于增生性病变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以间质和上皮活跃增生进而构成的腺腔样结构,在其上皮中可能出现非典型性增生,这种情况可能会存在潜在的恶变。第三,炎性息肉可多发,也能单发,其直径约为4-5mm,通常会伴有胆囊慢性炎症,并且没有癌变倾向的病变。

3.3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治疗

3.3.1手术治疗的时机目前针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能否进行手术治疗,意见不一[4]。葛长青等人觉得胆囊息肉的直径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的比率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极为显著的关联,尤其是针对胆囊息肉直径大于0.5cm的患者,在发现并确诊之后应该及时采取内镜下治疗措施。现对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加以说明,并予以手术治疗。第一,单发病变,直径在1cm以上,蒂粗大的,年龄在50岁以上,特别是处在胆囊颈部的患者[5]。第二,通过多普勒彩超检查,出现胆囊边界不清、病变存在丰富的血供、浆膜浸润以及基底部变厚等,说明是恶性新生物。第三,胆囊息肉病变存在症状明显,且反复不断的患者。第四,多发病变,同时伴有胆囊结石,有明显症状的患者。第五,胆囊直径小1cm,没有症状的患者,在相隔6个月之后应该来院进行检查,假使出现病变变多、变大,且有明显症状的,应该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当前,通常指出胆固醇性息肉没有出现恶变的,就不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果出现极为显著的症状,那么就应该考虑进行治疗。

3.3.2手术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恢复快、创伤较小,且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已经成为首选的胆囊疾病治疗方法[6]。在手术中,通常进行常规性切开,并对其息肉病变进行观察,针对病变在1cm以内,并且对肌层没有造成侵犯的,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加以治疗。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了解到胆囊为免疫功能器官,考虑到切除胆囊之后将会导致LC手术风险、增加大肠癌发病概率以及手术之后消化功能变化等诸多因素,针对胆囊功能较好,可以切除良性息肉,并且能够完全取净结石,胆囊炎症不是很明显,在手术中对病理加以证实,发现并不是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例,可以采取保留胆囊、切除息肉的手术予以治疗。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术,是通过微创构建通道,运用纤维胆道镜切除息肉,能够任意对镜头端进行改变以便达到胆囊口位置,避免出现盲区,进而导致残留息肉。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医院中已经开始采取保胆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包含对胆囊息肉患者利用硬质超声胆道镜实行诊断与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莹,赵微微.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131-134.

[2]刘勇.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9(4):371-373.

[3]房艳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J].交通医学,2012,26(2):192-193.

[4]董晓菲.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12):115-116.

[5]陈伟达.微创保胆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

[6]夏益青.胆囊息肉样病变6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29-129,153.

猜你喜欢

胆囊切除术B超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B超、彩超检查如何选择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结合视嗅觉刺激的优质护理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