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赣榆县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的观察与思考
2014-04-29李家君
李家君
摘要:赣榆县拥有16个省市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这些项目的成功经验是:精选项目,让优势更优;加大投入,使硬件过硬;丰富内涵,把课程激活。实践启示我们,在课程基地建设中,要克服标签化、形式化、封闭化的不良倾向,从而使课程基地体现实质性、实用性、实效性。
关键词:课程基地建设;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56-03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现有实施小学教育学校101所,其中省级实验小学18所;实施初中教育学校30所,其中省级现代化示范初中7所;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学校9所,其中四星级普高4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均为四星级职高。2011年,该县顺利通过了江苏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的验收评估。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加之有效的内涵发展策略,使教育成为赣榆县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
省市部署实施课程基地建设以来,赣榆县中小学及时抓住契机,因校制宜,早上快上,继海头高中“海洋文化”成为江苏省首批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之后,又有赣榆高中的语文、赣榆一中的通用技术、赣马高中的文峰文化、城南高中的艺术特色、外国语初中和黑林中学的语文、柘汪二中的仁爱教育、实验小学的语文、青口小学的英语、海头小学的“雅”文化和数学、柘汪二小的科学探索、沙河二小的农家文化、实验幼儿园的幼儿礼仪教育等纷纷跻身于省市级课程基地行列。笔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引发了深深的思考。
优势项目形成引力
现象:精选项目,让优势更优
省市关于课程基地建设的文件下发后,该县各校认真吃透文件精神,立足学校实际,认清自身优势,研究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海头高中早在2006年就围绕“海”字做文章,精心打造“海洋文化”特色。适逢省普高课程基地建设良机,该校进一步充实“海洋文化”内涵,建设“海洋文化”课程基地因此而水到渠成,搭上了全省的“头班车”。赣榆高中师资力量雄厚,语文学科组尤为突出,在该学科组走出来的特级教师就达8人之多,形成了罕见的“赣中语文组现象”。赣榆高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建成了省级高中语文课程基地。柘汪二中教师义务护送学生放学回家的“爱心车队”,13年来,车轮滚滚,延绵不绝。这为该校放大“爱心车队”教育效应、建设仁爱教育课程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头小学教学楼群与广场、长廊、牌楼、亭台等意趣呼应,浑然一体,渲染出了既庄重典雅又童真烂漫的浓厚氛围,加之学科教学的有机渗透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雅”文化课程基地也就呼之即出了。
思考:去标签化,求实质性
王安石曾说过:“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无疑,课程基地需要有一个名称,需要贴一个标签,但是,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标签上。不少学校挖空心思地致力于标签“建设”上,导致的结果往往有两个,一个是有名无实,一个是名不副实。试想,一个人炫耀他的“牡丹”,但他的炫耀之物没有牡丹的富丽、娇艳和芬芳,谁会相信那就是牡丹呢?请记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仅仅贴一个标签,不能成为课程基地;课程基地必须有实质。海头高中等学校正是抓住了自身的优势项目,赋予了课程基地建设的“培优”功能,从而形成了强大的牵引力,拉动课程基地建设这条大船扬帆起航,使得课程基地有名有实。
有效载体展示实力
现象:加大投入,使硬件过硬
赣榆县各学校努力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课程基地建设的这个“刀刃”上,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基地的“物化”。据不完全统计,该县被省市立项的16个课程基地,目前专项投资规模已超过2000万元。赣榆一中适应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需要,建成了矿产资源与石文化探究室、植物标本制作及体验室、无土栽培育苗温室、无土栽培实践室、船模与航模制作室、模型展示室、机器人操控探究室、家电原理与维修实训室、服装设计与加工坊、观赏鱼养殖基地、通用技术图书资料室,以及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山水智慧”科技节主题活动展室等。赣马高中建成的颇具文物价值的碑廊,展示了“文峰文化”的独特魅力。黑林中学以建设“班级阅览室”“开放式书吧”“留守儿童书吧”“班级爱心书架”等项目,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语文教育环境;以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语文主题学习馆”“语文实验室”“金银花文化展室”“学生社团中心建设工程”等场馆,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外国语初中改建或新建了“两馆一苑”,即和悦馆、和贤馆、和慧苑,为语文课程基地提供硬件支撑。柘汪二小着眼于小学生科学探究,精心打造“一苑三基地”,分别是行知苑,绣针河校外研究基地、百果园研究基地和气象观测研究基地。沙河二小重新装修升级了农家故院并新添置了织布机、纺线机等农家用具,同时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先后建设了蔬菜种植、家畜养殖、作物耕作等主题基地。
思考:去形式化,求实用性
课程基地是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体,其丰富的内在品质需要优越的外在条件来承载,需要具体的形式来呈现。但是,热衷于搞形式,弄得花里胡哨、热热闹闹,一深究才知道是花拳绣腿,疲软无力。这样的“课程基地”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课程基地与课程的关系恰如这水与舟一样。实现课程基地建设的初衷,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合理统筹课程资源,形成不为形式而形式的实力强劲的载体。赣榆一中等学校的实践表明,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课程实施条件,实现课程基地的“物化”而非形式化,这是课程基地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深厚内涵孕育魅力
现象:丰富内涵,把课程激活
海头高中彰显“颠倒认知过程的存在空间”这一课程基地建设核心理念,密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教室内,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巩固与提升,实现知识内化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新知识的获取让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网上学习、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得,即课外自主学习完成。这颠倒了传统认知过程的存在空间,彻底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现象。城南高中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将课程内容特别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通过物质建构等方式,以直观体验、动态生成的形态呈现,增强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的形象理解和现实感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能。实验小学注重构建“表现本位”的教学思想、探索关注言语生命的教学范式、开发促进言语表现的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持平台、丰富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青口小学的英语课堂以愉快教学为主,实现教学过程情境化;采用角色扮演法和全身动作反应法,实现教学过程游戏化;静态媒体和动态媒体合理运用,实现教学过程媒体化。实验幼儿园社会教学从以往主要以图片、说教为主,变成了利用声音、图像、动画、视屏、网络等等多元化的资源,幼儿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观察、思考、实践,在自主操作中学习礼仪、在轻松玩耍中践行礼仪、在愉快的表演中宣传礼仪,礼仪教育变成了师幼双赢、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其他课程基地项目学校也不断丰富课程内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认知、合作探究、实践体验等方式,将课程实施转化为育人成果。
思考:去封闭化,求实效性
课程基地建设不是游离于学校课程体系的孤立封闭的项目,而是处于课程整体建设中的有着引领作用的最活跃的要素之一。那种为着课程基地而课程基地的企图,是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基地的。要赋予课程基地的融入功能,使之既独具特色又与整个课程体系浑然一体。要赋予课程基地的示范功能,以其“教学做合一”的新境界独树一帜。要赋予课程基地的辐射功能,为学校课程改革发挥理念上引领、实践上影响的拉动作用。这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整个课程体系建设的生力军,课程基地才会大见实效。海头高中等学校由于抓住了丰富内涵、融会贯通这个课程基地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务课程之本,行创新之实,才使得课程基地项目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异彩纷呈的魅力。
两年多以来,赣榆县课程基地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校课程基地建设相关成果获市以上表彰达30余项,师生取得的相关成果获市以上表彰280多人次。其中,赣榆高中有3名学生分获省第十二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和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第一名;海头高中的综合实践课程与地方海洋文化相结合被省教科院拟定为经典案例,该校还被命名为市建构式生态课堂领航学校;赣榆一中通过了省科技示范校评审,成功承办了全省通用技术教学赛课活动;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CCTV-11《快乐戏园》栏目组录制并播放了该校的京剧节目;海头小学被评为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诗教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国际数棋技能展示活动特色学校;沙河二小获得省第四届“快乐科学”校园电视竞技活动团体亚军。
责任编辑:丁伟红
Observation of and Reflection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in Ganyu County
LI Jia-jun
(Ganyu Bureau of Education, Ganyu 222100, China)
Abstract: Ganyu County has 16 projects of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After having implemented those projects, we have summarized the follow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selection of projects to optimize advantages, more investment to make hardwares better, and enrichment of connotation to activate curriculum. Practice shows us that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needs to overcome such negative influences as labelledness, formalization and close-endedness to make curriculum base more essential, pragmatic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curriculum base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