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2014-04-29韩雪峰
韩雪峰
【摘要】目的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方法选择神经内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患者66例,其中对照组用钙离子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3例,实验组33例为外科介入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0.9%,基本治愈率达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钙离子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但外科介入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20-0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致死病因。脑卒中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探讨疗效更好及副作用更小的药物及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对比钙离子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外科手介入术治疗,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神经内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患者66例,其中男26例,女40例,年龄在55-72岁。平均年龄(66.8±4.7)岁。所有对象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分型标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2010》,且颅脑CT扫描排除颅内其他器质性疾病。随机分成对照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33例,实验组应用外科介入治疗33例,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诊断及疗程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8mg,qd静脉点滴同时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10毫克及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进行治疗。
1.2.2实验组手术介入方法麻醉方式为全麻,经皮穿刺右股动脉,依据发生病变的部位去选用合适的长鞘或导引导管,在各颅内动脉开口处放置导管,通过造影对病变部位、形态、程度及颅内侧支代偿情况做出进行判断,之后分别在交换导丝引导下将球囊膨胀型支架送至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处,在X线的监视下,准确定位后缓慢充胀球囊释放支架,术后再次造影观察支架开放情况,确认满意后,撤出手术器材,保留导管鞘于股动脉穿刺处,局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两组患者有高血压,血糖病,高血脂及冠心病情况的仍常规用药,急性期伴有脑水肿者仍应用脱水剂(甘露醇)。同时观察患者皮肤粘膜,内脏的出血情况及肝、肾功能、血分析、电解质等变化。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诊断及疗程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n。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多方面,常见的有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2]。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脑内自由基增多发生微循环障碍,颅内血管狭窄最易受累的部位是MCA和TICA,尽管颅内血管狭窄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仍有相当部分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言语障碍。患者体内血液出现高凝状态,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血浆中大分子物质纤维蛋白原增多,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内源性TC的合成,可以使得LDL受体数目增加,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3]达到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率。而阿司匹林可以抗血小板聚集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TXA2。本研究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0.9%,基本治愈率达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钙离子拮抗剂,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发挥重要作用,钙离子拮抗剂还能影响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的水平[4]从而起到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脑微循环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颅内动脉的介入治疗,尤其是对MCA、VA和BA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前要估计责任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和长度;如果多条动脉狭窄评估影响术后治疗效果及侧支代偿能力,注意相邻或相关动脉的狭窄程度及其血流情况,同时对术后血压进行控制,预防高灌注發生。总之外科介入治疗方法使狭窄动脉再通,恢复脑组织供血,改善缺血症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的优点,但是在血管成形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颅内出血、微栓子释放、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所以在术后的护理显得相当重要。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钙离子拮抗剂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但外科介入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且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LiuM.Wu B.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Cancet Neurol,2007,6:456-464.
[2]田作军,刘磊,董亚贤,等.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8,(11):1168-1173.
[3]Heart protection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MRC/BHF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n in 20,563 high-risk individuals: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d tria[J].Curr CardioRep,2002,4(6):486-497.
[4]席刚明,何国厚,黄朝芬,等.尼莫同对小鼠脑梗死后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A2、前列环素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