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奶牛胎衣不下的技术措施
2014-04-29姜增鹤
姜增鹤
在奶牛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一种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奶牛的繁殖能力和产奶性能。病牛产犊后长时间不发情,有的超三个月、半年乃至于一年,对奶牛业生产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但减少了经济收入,也影响着奶牛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工作,减少该病的发生,促进奶牛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1原因
造成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的原因:一是奶牛妊娠后期的运动量不足;二是饲草、饲料单一,饲料品质差,饲喂的精饲料过多,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三是母牛体质虚弱,产后子宫收缩无力;四是胎儿过大、双胞胎、难产、早产等引起母牛子宫功能迟缓;五是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相互粘连;六是母牛妊娠期子宫感染、子宫内膜炎或发生布氏杆菌病等,均可造成奶牛胎衣不下。
2 临床症状
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症状非常明显,有的可直接看到胎衣在母牛的阴道露出;有的只看到母牛常举尾、弓背、有努责排便姿势,但没有粪便排出;有的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就是看不到胎衣排出;有的不进行治疗,在产后3~7 d左右也能自行排出;也有的牛因为子宫颈闭锁、使胎衣长时间滞留在母牛的子宫内不能排出;有的造成子宫内膜炎,严重的激发全身性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分娩母牛的观察和管理,及时发现胎衣排出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3治疗技术
应用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一是促进奶牛子宫收缩,二是消炎,三是促使奶牛加速胎衣排出。
3.1 应用手术剥离法。应用手术剥离法,必须严格注意卫生和安全,一是正确搞好牛只保定,保证人牛安全。二是严格规范搞好卫生消毒。术者必须将手臂消毒后,戴上长臂手套和口罩,开始规范操作。首先使用温热水对母牛进行灌肠,使其将粪便全部排出。然后,用新洁尔灭或0.3%高锰酸钾对母牛外阴部进行消毒,将500 mL10%氯化钠灌入母牛子宫内,术者用左手握住以露出子宫外的胎衣,右手从阴道伸入子宫内摸找子宫叶,先摸找胎儿胎盘的边缘,用拇指和食指伸入到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把它们轻轻地分开,然后将右手在子宫内伸向前下方,抓住尚未脱离的胎儿胎盘,稍用力向外拖出,同时左手将握着的胎衣稍用力向外拉,左右合力即可将胎衣顺利的剥离出来。胎衣剥出后立即用500 mL生理盐水加适量抗生素冲洗子宫,此法1次/d,连用3 d,防止子宫感染造成炎症。
3.2 应用抗生素治疗法。用500 mL10%生理盐水加2 g土霉素,将溶解后的混合液温热后输入到子宫内,用以促进胎儿胎盘缩小,有利于胎衣排出。
3.3 应用辅助治疗法。用500 mL 10%糖酸钙、500 mL 10%氯化钠一次性静脉注射,1次/d,连用3 d。
4 预防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奶牛妊娠期的营养平衡。首先要为妊娠奶牛创造良好、环保的牛舍和活动空间,实施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要饲喂正规饲料厂生产的适应奶牛生长阶段性标准的、营养全价的精饲料,同时,要喂给适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另外,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适当补充钙、硒等微量元素,从而保证妊娠奶牛的营养平衡。
4.2 在奶牛配种前,认真做好生殖系统的检查。对将要配种的奶牛,进行生殖系统的检查,确定其发育正常,没有异常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适时规范配种,确保受配奶牛准确受胎。防止因配种操作不当造成子宫炎或产道炎症,而引发流产或引起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的黏连,造成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4.3 加强奶牛产前产后的护理。必须加强奶牛妊娠期的护理,在妊娠的前期适当控制奶牛的运动量,在妊娠的中后期,要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从妊娠的中期开始由驱赶运动1 h,逐渐增加到4 h,到产前半个月时要采取慢步驱赶运动。以促进妊娠母牛的营养吸收,强壮母牛体质。产后护理是确保母牛产后快速恢复体能、恢复生殖器官功能、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做好这个环节的护理工作。一是要对分娩母牛及时用低浓度的消毒液,洗涤外阴部。二是及时移走胎衣,防止母牛舔食。三是要给予母牛饮用糠麸温水,饲喂少量温软的精饲料。四是用温水擦洗乳房,分娩1小时内进行第一次挤奶,开始挤的三把乳扔掉,然后挤出的初乳喂给犊牛。五是控制挤奶量,切记母牛分娩前三天,每次挤奶都不要挤净,按照正常产奶量的1/3、1/2、3/4的比例挤奶,到分娩的第四天,母牛一切情况全部正常后,开始将乳汁正常挤净。(编辑: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