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对大英教学的启示
2014-04-29员艳萍
员艳萍
【摘 要】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研究教育与整体的生态环境(社会的、精神的、自然的)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教育生态学对大英教学的启示包括做好教学顶层设计、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构建生态化外语教学媒介环境等四大方面。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大英教学;启示与改革
一、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育生态学”一词首先出现于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Cremi的1976年著作《公共教育》。它是对教育及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与规律的研究。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生态学是研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宏观上探究教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种生态因素对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的作用和影响;从微观上阐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学校的生态性质,也及生态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等,并从生态环境对教育的制约上,确定教育应有的对策。简言之,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整体的生态环境(社会的、精神的、自然的)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视教育与周围环境为生态系统,并研究该系统内各要素的关系,从而探讨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的学科。教育生态学关注人、教育以及环境的关系。教育生态系统以系统整体的方式调节自身内部发展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与环境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把教育与其环境看作为一个交互作用的网状立体化的整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同处于这一网络之中,彼此交织,共同发生作用。正是由于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促进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它大致可以从三种角度和三个层面来分析: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结合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某个学校、某一教育层次或类型为中轴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它反映了教育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人的主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因素组成的系统,还要研究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等内在的环境因素。[1]
从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发展来看,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培植认为,教育生态理论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探索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教育生态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将教育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它首先可以作为一种指导我们认识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论,强调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要看到系统内部各个因素、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一种动态平衡的观点,强调内部各个因素的协调。
尤其是,在世界范围内,伴随着自然、社会与教育生态危机的凸现,生态学的地位与作用也日渐彰显。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生态问题,这是人类付出沉重代价后的明智选择。因此,方兴未艾的生态范式将是开拓视野看教育的新范式,或许它的思维模式本身更切近于教育的形态。
二、教育生态学对大英教学的借鉴意义
大学外语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课堂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方法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教育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为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变革了以往外语课堂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外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路。教育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形态当中,倡导新的教育理念,用生态观点剖析、求证大学外语教学現象,从理论上探讨生态视域下外语课堂教学形态的客观规律,基于生态学及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实现大学外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提高大学外语的教学效果。
第一,做好大学教学顶层设计。应用教育生态学的观念或思维,外语教学设计应立足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教学环节和过程,充分考虑教学要素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因素对教学的潜在影响,合理预设教学目标,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内容的处理,创设有利于信息获取与知识建构的学习条件,探讨如何为外语学习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资源保障、活动载体和监控手段,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根据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看成是由多因子(师生、教学资源、教学事件等)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体现课堂时空内生命体(教师、学生)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依存性和互动共生关系;教学支持性环境(条件资源、学习氛围、课堂文化等)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如同生态环境对生物的一样,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既注重学习者外部生态环境的创建,又关注学习者个体内部情感状态的平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助、共生的课堂文化。具体循环路径包括:确定多维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文化意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方向引领;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条件支持;创建真实性教学资源(优化文本资源;整合数字化资源;发掘隐性资源)——内容保障;设计情景化教学活动——互动载体;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基于过程的评价;基于绩效的评价;基于反思的评价)——监控手段。[2]
第二,更新大英课堂教学理念。生态外语教学的理念是充分重视自然、社会中物质与人文环境,及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并强调师生之间与周围环境互动交流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意义。为此,首先要改变课堂生态主体的地位。教师要从改变课堂教学理念开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以主人的姿态驾驭自己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意识,改变学习态度,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并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和如何学习。因此,教师要花大量的工夫培养学生所需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态度的能力,如学习策略、学习过程的监控,建立自我评价,提高学习动机和合作学习能力等,要围绕培养意识、转变态度、转换角色三个目标展开教学,将学生纳入自我负责和自主学习的系统之中,放弃教师的控制或根本上改变课堂管理。
第三,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3]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一方面,课堂活动要遵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原则;另一方面,这些活动本身要符合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生理、认知等方面的特点,使他们在愉快、放松、自然、有效的语言环境和交往中学习语言。活动要具有竞争性、挑战性、互动性等特点,在安排时还要注意时间、地点、对象等,要充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和保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但要备内容,而且要对课堂活动的选择、安排,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筹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可以形成外语学习的良性循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鼓励,及时反馈。要创造机会,如竞赛、表演、演示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尤其是,在外语课堂当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外语课堂教学大致体现为四种形式:课本式、便签式、剧本式、表演式。课本式是根据教材要求完成特定的对话交流;便签式是教师根据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来创设交流意境;剧本式是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感悟来收集、整理、创作一段交流情境;而表演式通常要具备一定的语言交流能力才能够完成,语言的运用、表情的呈现、身体的姿态都可以刺激学生的表演欲望,这种交流方式更适宜于特定专业的外语学习。
英语是一门跨文化交流的实用工具,大英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重点是转换学生原有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迅速获得英语能力,教学可采用研讨课、课程论文、讲演课、观点陈述的方式进行。通过这些形式和手段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技能,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各项讨论活动,以师生互动方式,共同参与、一起体验研究性学习,从问题开始训练探究能力,启发创新思维,以学科前沿激发研究兴趣。这种模式可有效地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式,对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是学习技能向解决问题的升华和综合,从根本上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总之,生态化课堂强调课堂学习是一种团队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式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可以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得以持续的发展。
第四,构建生态化外语教学媒介环境。[4]生态学关注的是生物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关联。国际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体生态”的概念,即不同媒体之间的功能互补和组合使用。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情境中,媒体各个构成要素、媒体之间、媒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就是构建生态化的外语教学媒体环境。在建构过程中,要以始终满足学生、教师的最根本需求為目标,为教与学提供便捷,驱动教学进度顺利向前发展,符合媒介生态的完善和持续良性发展。系统规划媒介建设和配置,提倡开放性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提升媒体进化升级状态,完善外语教学实践环境体系,评估与研究外语媒介生态效能,建立配套相关政策与保障体系,保证了外语生态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结 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提出了终身教育指导原则和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学会做事(培养实践能力)、学会生存(掌握信息技术,适应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学会合作(培养协作完成跨学科项目的能力)。按照这一指导原则,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语言习得的习惯(学会认知),而非仅仅强调大纲的基本词汇等要求,要教会学生利用有限的词汇,充分、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会做事、合作和生存)。在教育生态学以及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支持环境下,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得个体适应不断更新的信息和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洪世梅.教育生态学与大学教育生态化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6):50-52.
[2]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界,2012(5):60-66.
[3]王晓红.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173-175.
[4]王姝丽.生态学视域下外语课堂的教学形态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