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化时期成人高校的师德建设
2014-04-29陈富贵张桂明
陈富贵 张桂明
摘要:良好的师德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大众化时期,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推进教师队伍与新世纪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而言,加强成人高校的师德建设,需要从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觉修身、增加教师收入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大众化 成人高校 师德培养
21世纪是学习型社会,自从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后,成人高等教育在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新一轮的挑战,这其中,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层次的参差不齐等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有崇高的师德修养。成人高等教育是特殊的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基数大、年龄差异化大、文化程度差别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对知识的渴求度更高,相应地,对成人高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成人高校存在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人数更多的情况,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成人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使之能与新世纪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是确保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建设所需各类高、精、尖人才的关键。
1 大众化时期加强成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其实说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在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对新时期成人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提出的这些根本要求,给成人高校的师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为学校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按照以往其他国家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经验来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的功利性趋势也会逐渐加大。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渠道和学生年龄、素质的多样性,使得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化、多层次、宽范围的专业知识底蕴。更重要的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基本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样导致成人高校的教师必须具备比在普通高校更强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应对这些复杂性的学生。要应对高消费的诱惑,正确处理好收入差距造成的心理影响,正确处理好社会世俗风气进入校园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加强师德建设非常迫切的要求。另外,成人高校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市场化方式来运作,这样导致成人高校的市场功利性色彩偏浓。因而,成人高校教师队伍在加强师德建设时就必须考虑到功利性色彩的影响。现如今有些青年教师“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心、缺乏要求进步的追求、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教育学生缺乏循循善诱、缺乏以身作则观念、缺乏关心集体、他人的热忱”等等在大众化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基于这些,就必须加强成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2 大众化时期成人高校加强师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成人高校师德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其实是同等重要的,具体而言,加强成人高校的师德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师德素养导向
良好的师德仍然是成人高校良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没有园丁式和孺子牛式的教师,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成就。“‘德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保证,也是成人高校教师才、学、识等基本素质发展的内部动力。”目前,要从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切实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要管理从严,从青年党员教师抓起,使其起到带头作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观。可以不间断地举行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讲座论坛、研讨会,举办有关教师操守的联谊会等等。
2.2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在良好的规范约束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有章可循、有度可行,才能恪尽职守、严谨治学。例如,通过制定《教师行为守则》,培养教师师心慈、师志坚、师风正、师业精、师仪端的道德品质;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定岗定编聘用规定》等,培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和遵章守纪的意识。将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作为教师聘任、评优、职称评定的依据。同时,建立起“学员—教务处(学生科)—学校”三级监督评价机制。把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务处之后,由教务处生成报告,上报学校评价结果,学校针对评价结果制定行之有效的提升办法。
2.3 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增强教师提高师德的自觉性
古时知识分子的抱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是基础,指明了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成人高校无论是专任教师还是兼任教师,在教学上都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而且在外调研的时间也很多,教师自觉重视和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很重要。“师德作为教师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信念起作用,它依靠于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在教育愈加功利性的今天,教师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性,做到言行一致、甘于平淡、甘于奉献,以崇高的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学生。特别是在成人高校,师生在一起教与学的时间不像普通高校那般长久,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和学生相互交流时就需要注意言行举止。
2.4 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教师公众形象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教师数量的日益增多,一系列培训班、函授班等形式的教育也多了起来,教师出入学校,进入社会教学的机会更多,公众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学校单方面的宣传,不足以使教师的公众形象得到提高。如,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教师授课视频,对学生评价高的教师进行广泛宣传等。教育不是功利性行业,教师不是赚钱的职业,教师的形象更不是短时内就可以形成并延续的,它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2.5 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成人高校针对性比较强,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普遍都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人才,这类学生普遍都具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往成人高校教师待遇不高,有些教师难免会产生功利心理,进而盲目追求个人收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教学和职业道德。另外,这类学生一般都要解决工学矛盾,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拿文凭,而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会有各种各样的投机取巧行为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抵受住利益的诱惑,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做到上述要求,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降低了教师受利益诱惑的风险,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无形中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认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本职。
总之,在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成人高校应注意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教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只是渊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坚持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工作,这不但是对日益扩大的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负责,也是对成人高等教育保持一贯的高质量负责。只有良好的师资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这项工作的完成,需要学校、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师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相比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的复杂性程度要高得多,受到的冲击更大,教师需要更高的自律性,也需要更多的社会监督和学校制度保障,只有多管齐下,收效才会显著。
参考文献:
[1]常虹.重视青年教师师德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2]童广运.成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和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
[3]王锐.新世纪成人高校教师素质要求之我见[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4]张爽.谈怎样从教学评价角度促进师德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8,(9).
[6]陈迥.加强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
◇责任编辑:李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