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残疾儿童少年失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4-04-29金鹏王世芳李群
金鹏 王世芳 李群
摘要:云南省残疾人总数约为297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非常低下。研究云南省残疾儿童的失学情况,可以为有识之士提供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数据,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云南省 残疾儿童少年 失学情况 调查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YB2012094)
1 云南省残疾人人口与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
1.1 残疾儿童少年人数及比例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云南省残疾人人口比例为6.4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34%,残疾人总数约为297万,按适龄儿童占残疾人人口总数的2.63%计算,残疾人适龄儿童少年约7.8万人。各类残疾人占残疾总数的比重如下:视力残疾约56.1万人,适龄儿童约1.5万人,占18.9%;听力残疾约65.4万人,适龄儿童约1.7万人,占22.03%;言语残疾约6.0万人,适龄儿童约0.2万人,占2.01%;肢体残疾约74.8万人,适龄儿童约2.0万人,占25.18%;智力残疾约11.3万人,适龄儿童约0.3万人,占3.82%;精神残疾约21.9万人,适龄儿童约0.6万人,占7.39%;多重残疾约61.2万人,适龄儿童约1.6万人,占20.60%。
1.2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
特殊教育是培养残疾儿童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有些残疾人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体育、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得到康复或矫正。陈云英认为,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特殊教育可以补偿他们生理上的缺陷,提高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劳动者,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全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7.8万人,到目前为止能够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残疾儿童有5166人,占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6.6%;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有14966人,占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19.2%,也就是说,能够到学校上学的残疾学生有20132人,占总人数的25.8%,其余5.7868万残疾儿童处于失学状态,占残疾儿童少年适龄人数的74%。我国于1993年3月1日至4日发布的《中国全民教育行动纲领》对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城市和发达农村地区大多数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入学,农村地区多数残疾儿童少年能够入学接受教育。”然而,2013年云南省7.8万残疾适龄儿童,只有20132残疾儿童少年上学,还有5.7868万处于失学状态,说明云南省残疾儿童入学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2 造成残疾儿童少年失学的原因分析
2.1 特殊教育资源缺乏
我省的特殊教育采用的是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的形式。目前,我省有特殊教育学校17所,特教班或随班就读学校8所。由于特殊教育资源缺乏,办学条件差,地区一级的特殊教育学校都大量缺乏资金和教师。全省拥有特殊教育专业教师931人,大多数没有经过特殊教育专业学习和训练,是从普通中小学调入。因为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缺乏,许多特殊教育班或随班就读学校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根据2009年的统计,8所普通学校加挂特殊教育牌子的学校只有镇雄县聋哑学校开办了特教班,其余学校因为没有专业教师,均没有特教班,而是采用随班就读的形式,各校情况见表1。
表1 2009年云南省普通学校加挂特殊教育的学校情况(单位:人)
2.2 交通不便和特殊教育学校布点不合理
云南省全省土地面积的94%是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造成了大多数残疾儿童少年无法上学。国家在《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弱智教育,城市可以在普通小学、残疾儿童福利机构分散班或随班就读,也可以集中办学;农村实行就近入学,随班就读。目前,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少,布点不合理,造成大量残疾儿童少年无法拥有学习机会。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30万人口以上且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区)至少建立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
2.3 资金短缺
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拨付,按照同级普通学校的8倍拨付,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生生均经费按照同级普通学校的4倍拨付。杨志成等对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生均经费调查结果显示,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的差距很大,各地参差不齐。例如,昆明市盲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160元,是昆明市重点中学的2.7倍;而临沧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云南省第一所融三类残疾儿童为一体的特殊学校,有专职教师37人,在校残疾学生368人(聋生227人;智障学生124人,盲生17人),政府拨款生均230元,学校无法开展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与体育活动,甚至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不能保障。
2.4 贫困与落后的思想观念
云南省有73个县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由于家庭贫困,许多残疾儿童少年家长认为残疾儿童少年上学没有必要,是对资源的浪费。他们要把少得可怜的教育资源留给家庭中其他正常的孩子。
3 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失学问题的方法
3.1 合理布局新建的特殊教育学校
只有合理布局特殊教育学校,才能够解决大多数残疾儿童少年的上学问题。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十分关心,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办学力度。“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获得国家西部计划建设的64所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云南地理环境与交通的特殊性,把特殊教育学校尽量布局在残疾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让更多的残疾儿童有学可上。
3.2 转变残疾儿童少年家长的思想观念
加大特殊教育的普及与宣传,让整个社会重视特殊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使残疾儿童少年的家长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懂得教育公平的真正含义,认识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残疾人接受教育后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学到养活自己的谋生技能,也可以为国争光,成为国家的栋梁,回馈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3.3 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失学问题离不开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朴永馨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对社会的价值才能显示出来。特殊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云南省的特殊教育也是如此。例如,文山州特殊教育学校向社会各界发出“爱心助残”的呼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2005年云南三鑫集团董事长金朝水捐资110万建起学生宿舍(三鑫助残楼);恒丰董事长陈登赞助86.4万;云南壮山实业捐助300吨水泥,先后建成了实训楼、花园、体育活动场等。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云南省各级政府、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云南省的特殊教育事业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芳,金鹏.《云南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必要性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3.3.
[2]杨崇龙.《云南教育问题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11(66、80、114).
[3]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发[2009]18号,(2009年12月18日).
[4]陈云英等著.《中国特殊教育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17).
[5]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6(33).
◇责任编辑:张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