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成为他自己

2014-04-29谭云红

亚太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过来人班主任教育

谭云红

教育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它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礼拜,在这里大自然被理解为母性而慈悲的;它又是对大自然的完成,因为它预防了大自然的残酷不仁的爆发,并且化害为利。

佛经里常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世上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人的珍贵在于你就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复制品。这种独特性,是一个人成长与幸福的立足点。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新的突破,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珍视学生的独特性,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这是我们班主任不可忽视的责任。

20多年前,日本东京曾举办过一次青少年书法展,一位9岁少年因为书法颇具右军风骨,被当时日本著名书法家小田村夫誉为日本未来的书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二十年过去了,一些寂寂无名的人脱颖而出,而这位天才少年却销声匿迹了,是谁断送了这位天才少年的前程?2002年小田村夫曾专门拜访了这位小时候曾名振日本书坛的天才少年,当他看了这位天才书法家近日的书法作品时,不禁仰天长叹道:“成功不能靠复制,右军啊,你害了多少神童!”原来这位少年天才模仿王羲之的作品成瘾,在二十多年的模仿过程中,又从没有加入自己的特色,所以他写出来的书法作品和王羲之比起来,简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鉴赏家的眼里,他所有书法作品,已经不再是艺术,而变成了让人厌恶的仿制品。一位天才因为模仿另一位天才,而成了庸才。所以“人啊!认识你自己”,这条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话题,更是前人留下的忠告。

而在如今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里,都充斥着“过来人”的影子,唯独看不到学生自己。我们班主任总是习惯以“过来人”的身份来说教,包办学生的一切,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型去“制造”学生的发展轨迹。当然理由很多,“学生心智不成熟”,“学生判断能力差”,“青少年缺少社会经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诚然,教师作为“过来人”,有着所谓的丰富的经验,但是如今社会日新月异,很多新情况却是我们班主任自身都不曾经历的,又如何以“过来人”的姿态去左右学生?所以,幼鸟虽然需要保护,但它更需要学着自己去飞翔。

其实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社会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教育就是要从人的个性所长与社会的需求出发去建立两者相契合的最佳点。而反观当下,我们固有的教育模式对于一个个天真好奇,个性鲜明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工厂里生产商品的流水线,而学生则沦为这条流水线下机械操作的产品,要么合格,要么成为残次品而面临淘汰。因为这样一种体制,很多学生被贬为差生,成为被歧视的对象。许多学生将童年时代的情趣、性格早早地磨灭了,消蚀了,将无数个性活泼的学生“塑造”成了划一的人才。而这种“模具”批量生产出来的“人才”,其主要特征是会考试,得高分。合格与否的筛选机制就是考试,考则立,不考则废,毫不留情,只要应考分数高,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什么全面发展,什么个人爱好都没有价值。哪怕考一次低分就会为你贴上不合格甚至低智商的标签,让你心灰意冷,信心全无。另外,教育体制内部封闭性也无处不在。我们习惯把学生拴在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束缚在教材里。我们教师习惯用各种“榜样”来塑造学生,用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恨不得学生个个都是“三好学生”“标兵少年”。

仔细想来,我们不得不反问,我们强制灌给学生的东西真的是学生们需要的么?我们在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之外,有多少人关心过他们自己快不快乐?显然,我们教育的初衷自然是为了学生心智和能力的全面成熟和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和成熟不能像园艺种植那样,用园艺师统一的审美规则去修剪花木;也不能罔顾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人为“催熟”。因此,我们班主任,作为学生教育之责的承担者,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自己。小草自有其嫩绿,别去要求它有花朵的芬芳;松柏自有其挺拔,别去要求它结出香甜的果实。

如果一个学生很努力地写作业,即便所有答案都是错的,也应该得到一个“优”;如果一个学生潦草地应付,即便所有答案都是对的,也可以得到一个“差”。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它为每个人而生,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好的成长。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而不必考虑老师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即便知道标准答案也敢于质疑,并能得到肯定与鼓励。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它不为标准而生,自由的创造性发展得以张扬。如果一个学生想要选择一个自己热爱但冷门的学校或专业,一样能得到尊重与支持。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它不是要帮学生选择人生,而是尊重生命的发展选择,因为那是他的人生。

怎样让学生成为他自己,作出他自己的选择?作为学生教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与实施者,我们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观念,尊重学生

反观我们身边,有很多教师以“爱”的名义不断地伤害着学生。我们教师总是习惯语重心长地说教“我是为你好”,总是喜欢用作为过来人丰富的经验来轰炸学生的大脑,“你不能怎样,你应该怎样”。虽然出发点是想让学生少走弯路,甚至是走捷径。殊不知时代在变,背景各异,人生轨迹本就不具有重复性,且成长是一个过程,本无捷径可走,人为催熟只会酿造苦果。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个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爱他,才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己。学生的童年不会重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附庸甚至是试验品,强迫学生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让学生唯老师之命是从,在僵硬与麻木中成为一个只会按指令行动的工具而失去自我。而这种完全按照教师意愿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将会成为教育最大的失败。

2.发现特点,善于引导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学生好静,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爱学,有的学生贪玩;有的学生内敛,有的学生活泼……这些都是学生各自的特点。可是,我们往往会给那些好动、贪玩的学生贴上坏学生的标签。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差异性,差异性使整个世界文明得以发展,重视差异性具体而言,就是别把学生的特点当缺点。好静的学生总是比较擅长手工制作,好动的学生多半有良好的运动细胞,内敛的学生一般喜欢思考和写作,活泼的学生总是为班级增加欢声笑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特点,并加以引导,把特点发展为特长,这样既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呵护,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有些教师在学生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不是安慰他,而是说一些很刺耳、很难听的话,本来是想激励学生,可有时候却适得其反。学生有可能就会因此而丧失自信心,觉得自己的确很差劲。学生的自信心是需要培养的,教师需尽量对学生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没什么,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另外,还要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总让学生努力,却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就会因为没有动力而懈怠。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育目标定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常常能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教育,应如尼采所言:“教育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它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礼拜,在这里大自然被理解为母性而慈悲的;它又是对大自然的完成,因为它预防了大自然的残酷不仁的爆发,并且化害为利。”若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自己,我们的教育,将收获怎样的满目芳菲!(据人民网、新浪网整理)

(责任编校:卫风)

猜你喜欢

过来人班主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题解教育『三问』
过来人
过来人
夸夸我的班主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考“过来人”的二轮复习经验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