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对比研究的意义及策略

2014-04-29何智

理论观察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校

何智

[摘 要]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和越南都同样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两者有着共同性、相似性和差异性。高校是开展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探讨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异同,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思考。本文在阐释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对比研究的重要意义上,依据实证分析、比较教育等科学方法提出了对比研究的策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高校;对比策略

[中图分类号]D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130 — 02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实践中,越南共产党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从而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也具有了本国特色。开展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比较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的一种比较和借鉴的实现途径。

一、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对比研究的意义

(一)增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

1. 有助于总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不同时代背景和不同国家、民族中,既有基本方法的一致性和时代性,又有理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各社会主义国家国情迥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形成了不同模式,主要有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其他国家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模式。各国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在进行本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方法。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方面,中国和越南是不完全一致的,但两国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有相似的做法,譬如,两国同样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走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对中越高校之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研究,能够加深对越南马列主义教育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教育目标与内容、传播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比较和总结,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规律。

2. 有助于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研究

中国和越南都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政策,两国的教育环境相似,从而两国高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的可比性更大。与我国一样,越南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及经验积累,也已经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鉴于此,开展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研究(越南称为马列主义教育),进一步了解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情况,对中越两国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探索、发展过程,特别是两国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实践途径方面深入、细化地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越南马列主义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从侧面加深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二)借镜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

1. 有助于为中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越南教育培训部组织各高校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改革研讨会,进行一系列的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领域的大学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革新试验和探索。不仅有研讨和探究,而且有代表性的试点。采取口试、笔试、综合测验等多种考试形式,综合测验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并加以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改革教育手段和方法。此外,还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越南高校的一些教学方法可以侧面反映我国现行教育手段的得失,也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2. 有助于坚持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系的整体性

整体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点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和方法关系到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系的整体水平。越南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的建立,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规律,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与我国的基本同属于一个体系。但我国与越南的历史道路不同、现实国情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因此两国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也存着较大的差异。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越南高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分别设置为独立课程。与越南相比,中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设置更加重视整体性和体系性。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部分组成的,相反,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2005年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05方案”)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统一起来,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思想文化问题。

二、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对比研究的策略

(一)描述性比较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异同

1. 阅读或考察有关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信息。

大量有效的资料信息是研究的基石。研究开始时,根据确定的主题,广泛收集资料,分别了解中国和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际状况,为后续对两者的描述和比较作准备。文字信息的查阅和亲临实地的考察是两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一方面,收集图书、著作资料,查阅期刊、报刊,了解中越两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方向、进展、方法。另一方面,尽可能创造条件直接到越南高校进行考察,访问属性性质和专业性质较为典型的越南高校,了解越南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中的特色。

2. 准确描述和阐释中国和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异同。

对有效资料的整合是研究思路的起点。通过筛选和整理收集的资料,分别描述中国、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践情况。一是以教育情况为线,列举教育目标与内容、传播方法与手段、教育主要途径与载体、教育环境等方面,用表格形式并列比较两者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试图探索、分析异同原因,以展开对比性研究;二是以时间为轴,考察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差异或相似,从而总结两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状况,从越南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经验中寻求理解和改进。

(二)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了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借助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辅助分析、比较中越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课题组与越南高校方面的协商与洽谈,本课题将在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河内大学、越南航海大学、海防大学、海防民办大学这五所不同办学层次和行业属性大学进行调研。

首先,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调查的方面及问题,编制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两份调查问卷表,一份适用于中国高校学生,一份请越南本地翻译人员译制成符合其语言习惯的问卷。其次,秉承典型性、随机性、真实性原则,在中国和越南高校抽取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尤其是越南高校,请翻译人员陪同当场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并在填写过程中为被调查者解释问卷上的相关问题,确保其正确理解调查问卷上所提及的内容。再者,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分类和统计的方法,以求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和越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真实情况。最后,全面比较分析统计得出的数据、图表,作相关性判断,讨论后作出结论,并进行推敲。

(三)借鉴比较教育学等学科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本课题涉及到比较教育领域,笔者认为研究可以借鉴比较教育学的学科方法。但是比较教育学的方法很多,不一定完全适用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对比,鉴于各种方法也有所利弊,应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在研究不同阶段从中选取某一种或几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

譬如,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借用诺亚和埃克斯坦的资料收集及其分类指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指标化的概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克服广泛收集资料时的盲目性。在对比研究过程中,适当借鉴霍姆斯的问题(解决)法的思路,并吸收其他方法论,如实证主义的一些做法,深入、有效地进行对比研究。在对比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时,可以借助埃德蒙?金在他的《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一书中提到的观点,十分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系起来、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比性,在概念、制度和实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在阐述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途径比较研究时,可以采用贝雷迪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中介绍的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四阶段法,即描述、解释、并列、比较。分别描述中国和越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概况;选取一个角度(如历史发展)进行阐释;把所要比较的材料按可以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决定比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较的标准;对第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然后作出一定的结论。从而有逻辑、有条理地展开对比。

三、结语

开展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研究(越南称为马列主义教育),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呈多元化趋势的背景下,顺利开展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的制度建设、途径建设和创新改革的有益且必要的补充。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采取描述性、运用实证分析、借鉴比较教育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两国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与原始材料收集,多手段、多维度、科学地探索中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色与借鉴,为中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比较研究添砖加瓦。

〔参 考 文 献〕

〔1〕胡子克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赵康太.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赵康太,李德芳.中国与越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陈时见,徐辉.比较教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吴东华.六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2).

〔6〕李德芳.国际比较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1).

〔7〕张云阁.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7,(01).〔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