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4-04-29王勇
王勇
[摘 要] 本研究采基于信息化技术平台,针对江西鄱阳湖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核心研究目标,结合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对体育资源的布局、管理与评价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同时,针对生态化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与评价模型、体育资源管理与评价指标体系等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为开发和利用好鄱阳湖地区资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难点;解决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0. 064
[中图分类号] G8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0- 0092- 01
1 生态化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理论基础
构筑鄱阳湖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江西实现崛起的重大举措。“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城镇化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鄱阳湖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依托于鄱阳湖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体育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的建设。①有助于保持新型城镇建设的延续;②有助于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到新型城镇建设的全过程,并加以创新;③推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④有助于开发和利用当地区域性资源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当地资源的录用率和城市形象的提高;⑤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⑥鼓励了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有助于保持人口素质的快速提高;⑦有助于提高服务性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2 区域性体育资源管理与评价体系
构建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管理与评价体系,有助于解决资源优化配置的终极目标,保持体育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化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体育产业和全民建设事业的发展几乎是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从中国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及国际经验比较来看,努力追求健康的更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未来10年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动力。构建区域性体育资源管理与评价体系,主要任务就是要遵循资源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当地经济、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融入“人本主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笔者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本研究中提出了区域性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具体指标。希望能在今后区域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冀杭,罗建英.高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61-63.
[2]张涛.法学视域下体育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5):24-25.
[3]王茜,方千华.中国竞技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突变模型与时空演进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36-40.
[4]虞力宏.高校体育资源现状和配置优化的策略选择——浙江省杭州高教园区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92-96.
[5]肖林鹏,李宗浩.社会转型期经济体育资源实施优化配置之必要性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