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探讨
2014-04-29刘香杰李卓
刘香杰 李卓
【摘要】目的 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而言,予以科学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基于此展开相应的探讨。方法:以2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管置入法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营养补充法治疗。选择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这两个时间点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记录,如患者体质量等。结果:在肛门排气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为49±5h,而对照组用时为73±7h,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肠胃功能恢复、免疫功能恢复以及体质量保持等相关方面,观察组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不仅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在其术后给予合理的营养治疗方式(如营养管置入法)能够有效改善并保证其营养状况,从而大幅提高临床安全系数,值得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完善,并加大临床应用及推广力度。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管置入法;常规静脉营养补充
对于食管癌患者而言,术后受手术创伤的影响,营养补充偏少,再加上吸收效果不理想,因而普遍存在代谢紊乱的问题[1],甚至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大幅下降。所以,对该类术后患者予以合理的营养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和其术后恢复用时及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将以20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探究肠内营养管置入法所具有的临床意义。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这一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其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11例、89例,年龄从39岁到8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6岁。200例患者于手术之前全部接受胃镜活检,并得到了有效的病理确认。病情具体信息如下:胸上段癌患者共计30例、胸中段癌患者共计105例、胸下段癌患者共计65例;鳞癌患者共计180例、腺鳞癌患者共计5例、腺癌患者共计15例。
1.2 方法
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管置入法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营养补充法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极为相近,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于手术过程中,在麻醉师的协助下做好肠内营养管的置入。事先将营养管有效固定在胃管上,待吻合即将结束时,将营养管随胃管一起送入胃部,手术阶段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将营养管头端挤捏过幽门,直至送到空肠起始位置,然后将导线拔去,对胃管进行适当调整,并予以有效固定。营养液采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500g,其详细的营养组成如下:成分一、蛋白质20g;成分二、脂肪19.5g;成分三、碳水化合物61.5g;成分四、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成分[2]。术后1d滴入温度适宜的0.9%Nacl溶液500ml,若患者不存在不适反应,再进行肠内营养液的滴注,第2d用量为500ml,滴速控制在40ml/h左右,温度保持在35℃左右,第3d用量为1800ml左右,滴速控制在110ml/h左右,温度同样保持在35℃左右,若患者存在腹胀、恶心以及腹泻等一系列不良症状,则需要对滴速进行合理的调整,每间隔7h左右以及每天滴注结束后,应使用0.9% Nacl溶液40ml对管腔进行有效清洗,从而避免堵塞发生。不间断应用10d左右,当患者基本可以正常进食糊状食物或者半流食物后,方可停止。
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静脉营养补充,待患者肠蠕动彻底恢复正常后,方可停止。
1.3 观察指标
选择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这两个时间点对患者体质量进行测量,同时对患者体内的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记录;术后对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记录,同时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吻合口瘘以及肺部感染等问题,另外,还应对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严格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0例(0%)、吻合口瘘患者1例(1%)、肺部感染患者2例(2%);肛门排气时间为49±5h;腹胀、腹泻以及反流发生率分别为9%、8%、12%,没有出现误吸病例,对营养液组分、输液快慢以及患者卧位等予以适当调整之后,以上症状均得以缓解,并消失。
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5例(5%)、吻合口瘘患者8例(8%)、肺部感染患者10例(10%);肛门排气时间为73±7h。
由上述数据可知,观察组营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3.1 肠内营养及其优势
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而言,保证营养支持的合理性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早日康复及有效康复。相较肠外营养而言,肠内营养更具优势,该给养方式能够保证肠粘膜屏障的完整性及有效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出现几率[3],促进吻合口的尽快愈合,为内脏蛋白合成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大幅强化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3.2 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其处理
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腹胀、腹泻、反流以及误吸等并发症[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腹胀、腹泻以及反流发生率分别为9%、8%、12%,没有出现误吸病例,对营养液组分、输液快慢以及患者卧位等予以适当调整之后,以上症状均得以缓解,并消失。
参考文献
[1]戴維红,叶京英. 肠内营养泵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2,17:113-115.
[2]李兰香,张洛利,潘英慧.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2,23:223-224.
[3]付慧,付中伟,高清华.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10,10:241-242.
[4]刘平兰,王青,刘颖.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