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4-04-29余雪绘

中学理科园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情趣液体课题

余雪绘

所谓高效课堂,指在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下,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与高效果。高效率具指教学过程所投入的时间相对少,而高效果则指学生在知识与能力、品德与心理等诸多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依据高效课堂的涵义以及教与学的内在联系,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课堂情趣的诱发、知识建构的引导、课题难点的突破这三个方面。

一、课堂情趣的诱发——根在情境与艺术

课堂情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力因素,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

课堂情趣的诱发,重点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据课堂学习过程与课程内容特点,诱发课堂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构思。一是设计新颖的课题导入来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课题,教学中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清朝以前,在长度描述方面,我国是以寸、尺、丈为单位,而西方国家则是以厘米、分米、米为单位,这两种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如果各个国家都采用自己单位制,那么其弊端是什么?上面两种单位制是学生早已掌握的常识性知识,然而对于两种单位的规定却不清,这样就由认知困惑从而引发想知道的兴趣,而且还会产生弄清楚“为什么会有不同规定”的问题的欲望,尤其是长度单位的混乱用法弊端会引发学生发散性思考,这种欲望与发散思考的过程就是学习情趣的诱发过程。课题学习一开始学生就对长度的单位有着弄清楚的学习情趣,自然学生就具备了对课题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因为实验不仅是观察物理现象并探究其本质或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且在诱发学生学习情趣方面具有着独特的功能。如探究大气压的存在,教材中安排了“冷水浇铁皮罐”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该实验通常由教师演示,如果改用“水杯厚纸片”的学生人人动手实验,学生就能在实验中获得乐趣,这种乐趣就属于情趣。三是课题学习结束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促进学生课外延伸探究,如在《空气的“力量”》课题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先演示“虹吸现象”,然后提出“为什么用一根皮管就可以使容器中的水越过容器壁而流出容器”的问题。对于“虹吸现象”,学生甚感惊奇,它能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富有情趣的探究并解释“虹吸现象”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了课外。

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营造课堂情趣的重要方面,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艺术。诙谐幽默的语言是课堂学习的调味品,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如《神奇的眼睛》课题开场白:教师手持一副眼镜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说“眼镜”,教师马上说:“不对,这是‘咯辣子,(学生茫然)……眼镜的英语单词(glasses)就读‘咯辣子,也就是‘吃辣子”。学生不免欢笑,这就是课堂情趣的愉悦感。又如学生不能回答提问而静站时,教师就可以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将答案放在家里忘却带来”。这样的诙谐语言必定引起学生轻松一笑,既为被提问的学生保留了面子,同时也可以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

二、知识建构的引导——重在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获取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传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教师仅是课程学习的引导者,其任务就是设计能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概念与规律是构成物理课程知识的两个基本要素,因而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形成概念与认识规律。依据概念的形成过程与规律的发现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分别为引导建构和引导探究。

1. 概念形成中的引导建构

概念的形成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越丰富,理性认识就越深刻,因此引导学生对概念的自我建构的过程与方法程序为“引导感知——促进比较——启导归纳”。下面以“力”这个概念的形成为例加以说明。

引导感知,就是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感知下列有关力的现象:①推土机推走泥土;②鸡蛋碰石头蛋破;③磁铁吸起地面上绣花针;④带电棒吸引碎纸屑;⑤脚踢球后球飞出;⑥手拉弹簧弹簧伸长……对上述事实现象,学生凭经验都知道它们均属于力的作用现象,但其共同特征是什么?效果如何?学生不知道。

促进比较,就是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对诸多力的作用现象进行分析与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点或区分点,如教师提出“力作用时涉及几个物体”、“蛋碰石头蛋破说明了什么”、“力的作用将产生怎样的效果”等问题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上述诸多现象的比较从而构建本质性的认识。

启导归纳,就是启发并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来概括性地归纳力的作用现象,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力。开始时可能学生会束手无策,教师则可以采用填充的方式加以启发引导,如“力是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力作用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的问题形式就可以促进学生对力概念的建构。随着能力的提升,到一定阶段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在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性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

2. 规律认识中的引导探究

依据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对规律的认知过程,引导探究主要体现为“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实验设计、引导归纳结论”这三个环节。下面以认识“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为例加以说明。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①在同一玻璃管的同一侧面高、中、低位置开启三个完全相同的孔,然后将橡皮膜封住孔口,将玻璃管注满水,让学生观察三个孔口橡皮膜外凸现象,由此引发学生发现“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的现象,进而提出“液体的压强大小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是否与液体的截面积有关”等问题。②将橡皮膜制成的立方体空心盒平置并浸没与水中,让学生观察空心盒上、下、前、后、左、右六个表面的形变现象,引发学生提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为各个方向”的问题。

其次,启发并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方法来设计怎样的实验并如何来探究“液体的压强方向、液体压强大小的有关因素”等问题。压强计的使用与测量是学生的盲点,教师应先做介绍并进行示范测量。

其三,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归纳结论。对于这个探究实验,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存在正比关系,最好能引导学生采用图像方法来分析。

三、课题难点的突破——贵在智慧与手段

由于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仅凭学生自己的能力往往难以突破,教学中称这种“障碍”为课题难点。作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引导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而突破难点,其形式是“灌输式”还是“启发式”,这是区分课堂高效的重要标志。

依据课题内容和课标要求,课题学习难点主要体现在知识理解与思维启迪这两方面,这里简称为知识难点与思维难点。如对“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理解,“波是什么、它怎样传播”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而液体压强公式推导中的“液柱模型”的构建就是思维难点。

在知识难点突破方面,又分科学知识的理解难点突破与经验知识的矫正难点突破。如“凸透镜会聚平行光”的理解,它就属于科学知识的理解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环节活动来促进学生理解:①让学生画出平行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光线;②将两个三棱镜的底边重合,再让学生画出平行光通过上下两个三棱镜的折射光线;③引导学生将底边重合的两个三棱镜组合体与凸透镜比较并分析其实质,这种突破手段简称“类比迁移”。又如学生对“物体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的认识就源于“速度越大刹车距离就越长”的生活表象干扰,因而属于经验性知识的矫正难点,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由于学生还不具备定量描述力和运动的关系知识,如果从刹车事实来引导学生论证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那么必定会走进“死胡洞”。为此,教师可以转变思路来引导学生用归谬法来证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为零惯性为零→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结论错误,这种突破手段简称“思维转换”。

在思维难点突破方面,概括地说,它主要体现在科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何引导学生将毛玻璃替代平面镜与将相同的另一实物放在像的位置使之重合来替代像就是“替代思维”的妙用,启迪学生的“替代思维”就是该实验设计的难点。为此,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加以启发:①用什么物体来替代平面镜且能透过它看到后面的物体? ②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像的位置?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实验操作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再如启迪学生对“托里折利实验”原理的同化认识就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构建“连通器模型”。具体设计如下两个问题:①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与装有水的U形管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②引导学生辨析托里折利实验装置中,管内外水银中同一深度的压强是否相等。显然,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自然就能理解“托里折利实验”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而突破难点,从上面列举的教学实例不难看出,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手段。

关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然而在教师素质要求方面至少可以形成以下共识: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理论,具有优秀的教学智慧,具备努力进取并开拓创新的教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钟发全,张朝全.打造高效课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情趣液体课题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层层叠叠的液体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