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2014-04-29洪进步
洪进步
三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曾提出一种教育理想:找到一种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发挥自身潜能,突出自我学习,能独立探索知识求进步。许许多多的教师也一直在追寻这样的教育梦想,已走过十多年历程的课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众多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如人们梦想的那样发生深刻的变化。课改理念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现代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生产力仍被无情的禁锢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无声的销蚀着。如今,为了更好地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正确途径之一是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将教学从以教师为主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的“多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一、少教多学蕴含的涵义
1.在教学主体上,“少教多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学生的学主导着教学的可能性质与进程。“少教多学”思想说明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彻底明朗,体现了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生的学上,为学生而设计,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少教多学”突出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在过去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以教师的视角设计教学,没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以至于硬生生的拆开了教与学。实际上,教与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少教多学”强调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割裂开的“教”与“学”整合成相互依存的融合体。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少教多学”突出自主学习要占更多时间
教与学在时间上形成的是跷跷板效应,教的时间长,学生支配学习的时间就短。“少教多学”要求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创设机会,积极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
4.在教学过程上,“少教多学”突出顺学而教
“少教多学”的教学过程使教学发生转向,即从教师、教材转向学生,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重组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生命的节奏和个性,为了学生的发展和解放而进行教学。
二、教师的教与不教
教师的“少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做撒手掌柜,进行放羊式的教学,而应是遵循有所教、有所不教的原则。
(一)教应遵循的原则
1.启发式的“教”
教学过程中,教师少做灌输式的“教”,而是依照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
2.针对式的“教”
一是要针对课程标准对学科的具体要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和难易度。二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解决其学习困难。
3.创造式的“教”
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融入自己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有效的将知识激活,形成富有教学个性的教学内容,引导自主学习,在探索中提升学习能力。
4.支架式的“教”
教师通过提供教学支持,分解复杂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支架式的教,使学生的学习智慧不断的提升,直至教师放手,从而真正做到少教而多学。
(二)不教应遵循的原则
1.不重复学生已熟悉的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完全陌生的知识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体会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的乐趣。同时,早已烂熟于心的内容也难以激起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因循守旧”又能“开拓创新”地处理教学内容,让学生享受“能跳得起,又能摸得着”的感觉。
2.不教学生自学就会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摒弃学生学不会、不会学的担心。学会恰当的“放手”是实施“少教多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前提,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适时放手,最大限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把学生从课堂上的听引导到课堂教学与课内外自学相结合的轨道上来,让自学既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又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少教多学”的课堂不是学生静坐、聆听的讲堂,而是强调学生积极活动,师生、生生互动的活跃课堂。课堂上围绕着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讨论和合作,让互动声音和活动充盈着整个课堂。互动、润泽的的课堂成了学生求知和展示的舞台,在这舞台上,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师生真正成了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这是使课堂具有内在动力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根本机制。
三、学生多学法则
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禁锢其思维创造力,把学生学的权利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
1.还给学生研读权让学习基础厚实有序
在很多时候,教师常常忽略了让学生研读书本,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学生听教师讲,看教师演示,做教材外的习题,学生根本没有主动读书的权利。教师应把书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引导学生研读。学生钻进书本后,对书本的知识就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学生的思维就不再是处于浅层状态,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课堂上师生的学习推进便能实现多维度的有效互动和深层碰撞,课堂教学效益有了相应的保障。同时,培养学生研读书本的习惯和能力是为课后学习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
2.还给学生思考权让课堂推进舒缓有致
传统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提问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便急着让学生交流、回答。虽然教室里充盈着热闹的空气,学生发言内容却是肤浅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而应该在引导、点拔、启发上下工夫。教师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在冥思苦想中领悟到其中的奥妙。我们追求课堂教学中学生争先恐后、智慧灵动的交流发言所形成的高峰体验,其重要的前提是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充分思考所形成的初步感悟。
3.还给学生交流与互动权让展示交流智慧灵动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学生的交流发言进入方兴未艾阶段,兴致勃勃地投入讨论时,教师常因为时间关系而打断学生的发言和表达。教师这时的硬生生叫停无异于一盆凉水将学生好不容易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浇回冰点。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上,当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预设发生矛盾的时候,首要考虑的不是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表达思考的精神需求,教师要舍弃对课堂时间和教学进程的程式化、专制性安排,让多维互动、智慧碰撞的火花不时闪现于师生交流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和每一个教学细节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固守着主角地位,而应千方百计创造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努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思维、主动交流和个性化表达,培养成为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与创造热情的知识探索者。
4.还给学生体验权让知能情意有效提升
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体验学习,可我们的教学在很多情况下却是:总想让学生吃“现成饭”,总想让学生少走弯路,不犯错误,总想把问题当堂解决,不想留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到实践中去探索。为改变这一情况,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教师可以借鉴学习圈的历程来设计与组织体验式学习。一是设计真实的具体体验。从学生 “第一手”的经验出发,考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鼻等感官的参与。二是引导体验后的反思观察。教师切忌用成人口吻帮学生去解读体验,体验一旦被教师用成人话语做出解读,也就让学生失去了体验的本来面目。三是关注抽象概括的内在思维。要给学生预留时间和机会来充分表述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四是再次创造主动检验的应用情景。教师让学生将抽象概括的原理运用于新情景,体验和检验对原理的理解。
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放松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还学生平等和尊重。从最简单、最朴素的做法——“少教多学”做起,教师放开自己,张开双手帮学生托起学习梦想,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自主学习梦想。
参考文献:
[1] 克努兹·伊列雷斯.孙玫璐译.我们如何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6.
[2] 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