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刚出碑版 风骨以人传

2014-04-29杨建军

世界文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天津美术学院碑学风骨

杨建军

建十先生近年书学,渐归于风骨。余尝读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深自以为先生之书,乃渐近之。风骨二字,或分或合,孰主孰次,古来论述,未能一也。而余以为先生书法之风骨,在其艺术品格之清正端直、刚健不息处,在其书法面貌之风遒骨峻、清刚顿挫间,即如刘勰所云:“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又:“刚健既实,辉光乃新”,“骨髓峻”、“风力遒”,“风清骨峻”、“篇体光华”等是也。

先生书法重风骨,乃是基于早年碑学古拙一脉之传统功力,亦为书学修养到笔墨表达之转化,复为外在形式向内在精神之深入。2004年,先生回国。十年以来,先生人艺兼修,书画并举;其心志所注,渐由书法外在形质之参差创变,转入笔墨内在意蕴之涵养升华;脱略其表,发挥其实,于此时代浮嚣之际,而沉心向雅,成就出清刚雅正、风骨卓然之风貌,渐入得人书俱老之境也。

赵子固《论书》“:态度者,书法之余也;骨格者,书法之祖也。”先生此间风骨,关乎形质,亦关乎神采也。以艺术手法论之,风骨所求,要在用笔。先生用笔:涩笔顿挫,骨法为之,以碑学之笔,兼绘事之长,沟通书画,因成其妙旨。先生书出北派碑学,碑派正以骨胜。先生于此骨胜之书,往往运以顿挫之笔。包世臣《安吴论书》尝言:“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先生会心于此,故而运笔之际,多以长锋羊毫绞转盘拧,而震荡战行,顿挫出之。亦如包氏所云“: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意径去。”即为“行处皆留”之法也。所谓“留”者,务使笔力坚凝,透于纸背,不涉浮滑。由此力在笔中,而字骨有成。南朝谢赫《六法》所谓“骨法用笔”,与此风味正同。先生深谙画道,以此骨法用笔一寓于书画两端,彼此生发。先生山水,出入宋元,而终以北派见长,峥嵘磊落之间,于北碑风骨匪不相通。山石树木之钩斫挥运处,亦是基点成线,步步顿挫,以此刻画物形,发挥性情。每观先生濡毫吮墨,执笔作书,其指法腕法,中锋侧锋,疾涩藏露,紧战行,与画本无异处,皆以顿挫为本;而其点画线条与山形树貌之轮廓线形,几无二致,其形神之间,具似乃尔!以技法论之,先生顿挫之笔,或于山石意态间多有所得。

先生书道,其笔顿挫,其力坚凝,乃终成其瘦健之势,清刚之美,此以艺术风格论其风骨之所在也。其书瘦健清刚之中,瘦健乃其艺术特征,而清刚标其审美高度。瘦健者,在其笔意体势之间,内以遒健之力,外显瘦硬之姿,如枯木屈铁一般,时有通神之妙。先生此时,于北碑之古拙,业已脱略少年时候亦步亦趋之模仿,而意在有所选择去取。盖古拙之碑,有茂密、舒朗之别,丰厚、清癯之异;先生以其性情所好与审美所求,但取其舒朗清癯一路,以为提炼,而着意发挥,终成其瘦健遒逸之体。至如原来之形式构成之论,创奇求变之心,亦为减淡。作品之中,纵或时有巧思乍现,新意将出,然亦自然出之,不复以空间构成为念而往来布置;其心意所在,已由空间体势渐渐转至笔墨意趣中来,欲以瘦健之笔、苍润之墨,发其人文精神之内蕴也。

然而先生书法要旨,却在瘦健之外,清刚是求也。刚者,铁骨铮铮,有凛然不可犯之色。古来论书,刚柔并举;右军一体,兼有刚柔;然降及明清,帖学末流,渐堕柔靡,是以碑学兴起,力矫其弊,阳刚复起。先生入北碑,重阳刚,深得其要。试观其书,正复刚健挺拔,雄劲凝重,如峰峦,似戈戟,耸峙森列于目前,不可谓不刚也。然先生书法可贵之处,却在一刚之外,复有一清者。清者,空明澄澈,有涤尽尘氛之意。魏晋士人,以清为尚;渐次论艺,取其清远,明人胡应麟《诗薮》论诗即曰:“最贵者清。”先生书法之清,在于碑学之雅化。北碑石刻,诸如造像、摩崖,往往生于民间,出之匠人,而未能去俗。先生北派立身,碑版传家,却能不为所惑,深识其弊。尝言:但求生刚,恐生霸悍;一味险拙,徒增丑陋。故此取其刚健,而去其霸气;得其古秀,泯其丑陋,一归于清雅正派。至其合作,顿挫跌宕之间,笔老而神峻,一派方刚之中,复含几缕清气。由是观之,先生碑派书法,实已度越藩篱,骎骎于羲献风规而不止,愈见风雅书卷之气,坐有风清骨健之美。因此,先生之书,风骨所求,正在以顿挫至清刚。清刚二字,盖陶铸碑学,而雅化出之,尽显其人文气质。刘熙载《书概》曾云,北书以骨胜,然北自有北之韵也——先生若此。

先生书风之中,此段清刚风骨,一如其笔墨技巧,乃多从山水中来。其偶作大字,于五言对联,七言诗句,文字不多,尤有相宜。其气其势,往往不减山水之风。盖其兼擅书画,生发照应,每从大山大水中陶养胸怀,特以山水之清刚,成书道之意象,而并归于雅正之气。况其所学又多在碑学摩崖一路,诸如《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等,立乎山水之间,经乎风雨所侵,千载以来而浑然为一也。先生浸淫于此,多所融汇。每其得心应手之际,心源造化、丹青翰墨凑泊一处,笔下自然得以流露,故此非大字不足以成先生书法之清刚境界也。尝观其挥运之时,以长锋羊毫,濡墨属纸,拽笔而来,跌宕起伏之际,顿若龙蛇跃出,风神鼓荡,气势逼人。而其又有能擒能纵之功,每于顿挫处杀纸甚深,笔墨之间似斧劈斫纸,如皴如皱,使得字势在动荡之中又脚跟深稳,内强其骨而外增其势,颇有瘦健清拔之妙。当其收笔,总览全篇,如见峦嶂磊落,山势嵯峨,仿佛一段大山大水也。然其间却有静水深流,皓月朗照,一片清光,涤荡太古。先生素喜东坡“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一语,故而以此入书入画,乃有此清刚高旷之作。

然则先生近时,尤爱小字创作,以其心态更趋平和简静之故也。常于习画之余,拾些残边断纸,写些题画诗词与古人隽语,或为随性默写,或为拎得案上闲书,且读且录,任意为之,纸尽而已,亦不失其清刚之美。余曾送得先生几支小笔,原不甚佳,然先生用来,却是心手相应。当其细笔点墨,略作舔试,便行诸纸上。点画虽小,却也不是十分恭谨,只缘参得些行书笔意于碑骨之间。当其涩涩之中,才又有灵动之妙。而其章法,疏疏落落,支支离离,颇以《韭花帖》之意胎息出来,倒似秋菊经风、落英满阶的一般,将碎锦洒于纸面之上,使人如行走于深秋的小径,而流连不已。

大抵先生清刚顿挫、风骨卓然之书,不唯山水滋养,亦不尽年龄阅历使然,实关乎人品学养也。先生秉性刚直,学养深厚,因此书卷气多,风度儒雅,颇具人文气质。由此往往能够条理性情,沉潜内省,虽有一时荣辱晦达,而能任遇随缘,不以介怀;但以低调行事,谦谨待人之作风,清正不苟,一以贯之。此亦人格修养所至,自然形之于书,而成其清刚顿挫之妙也。先生书法风骨之所由来,亦有家学之渊源也。王颂老肆力北碑之间,即以“质健为妍”为宗旨;而其人格志趣之所在,亦有“心游万仞,无求于物”之高华。其人其艺,正在风骨之间。先生承继家风,规模质健之笔,发扬风骨之意,其性沉静,其艺秀拔,清刚雅正,不能不有此成就也。

喻建十简介

1959年12月生于天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特聘萃英讲席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客座教授。

自幼从外祖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颂余学习书画,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底回国任教。曾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系主任、教务处处长,现任该院美术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

猜你喜欢

天津美术学院碑学风骨
天津美术学院作品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选
直言才见真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