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4-04-29张铁柱
张铁柱
摘 要: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把深奥的物理道理和复杂的物理过程变得浅显易懂,物理学家设计了很多实用的物理模型,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理想气体模型”“电场线”“匀强磁场”等。以上这些物理模型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起到了启迪思路和形成具体形象的作用,有利于教师运用物理模型找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切的契合点,并帮助学生降低要解决问题的难度,从而更好地驾驭物理规律的重难点。
关键词:物理模型;教学思考;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的培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良好载体,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物理模型是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好帮手
物理现象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具体实际问题时,如果不加分析和过滤就胡乱研究,会加大研究难度,甚至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突出主要因素,舍弃次要因素,透过物体现象的表面,紧扣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以解决,这就是物体模型提出的初衷,也是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比如:职校生很难理解的物体重心问题,如果不引入“质点”这一个物理模型,学生对于摩擦力的具体作用点就会深究不放,导致本末倒置。再比如:粗测井深,一提出自由落体运动,学生自然会忽略空气阻力,很快提出测量方法,使问题简单化理解。很显然,物理模型在理解和识别的过程中,起到了体现客观事物本质的容易理解的现实作用。
二、物理模型是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的“关键词”
高中物理对于职校生来说较难表达,很有可能会表述意思出错,如果运用好合适的物理模型,会简化很多理解难点。学生在讨论或者叙述时可以用过程模型来阐述物体的运动性质。比如:物体是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等等,可以成为一种总结性的概括,或者是解题时必要的文字说明。这样会显得阐述精干简练,而又不失重点,突出解题思路,深入浅出。
三、物理模型是学生养成科学思考习惯的试金石
从物理学史可以看到,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无不使人们对自然物理现象有了更科学的理解。同样,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物理模型,经常反复地运用物理模型,无疑是使学生爱上科学的最好的“方法”。方法性是物理模型的特点,物理模型不只是知识的结晶,同时也是思维的结晶。掌握好物理模型,除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之外,还可以从物理模型的建立,理解物理知识深刻的内涵及外延,体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方法入手。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而且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愿意自主学习,反复思考。
四、物理模型是学生技能提升的练兵场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题目的提示归为某种物理模型来处理,利用结构相似来类比物理模型、利用过程相似来类比物理模型等,从而进行物理模型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类比、知识迁移等把“狭义”的物理模型拓展为“广义”的物理模型。比如,学生学习了“平抛运动”,在研究电荷垂直入射匀强电场问题中自然会理解“类平抛运动”并自觉运用。通过相关训练,即使以新材料、新背景的形式出现,题目较长,学生也能迅速摄取有效信息,建立物理模型。总之,学生能从主观上认可物理模型,不断强化它的作用和地位,不知不觉中技能得到锻炼。
五、物理模型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一种不受一般活动方式所局限,而能以最少的活动量去得心应手地、事半功倍地完成任务的能力因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物理模型作为抽象思维的一种高度概括,会帮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加强物理模型的运用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教育已从单纯的知識灌输转变为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在教学中通过物理模型的设计、制作和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迅速地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而且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创造和运用物理模型,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物理教学中,善于制作和利用物理模型,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抓物理模型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