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效率评价的耕地适度经营规模

2014-04-29罗政周斯黎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效率评价经营规模耕地

罗政 周斯黎

摘 要:我国耕地资源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土地退化、土地污染现象日益加重。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先进成果的推广,使得耕地的效率大幅增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基于此,本文从耕地资源谈起,建立耕地资源效率评价体系,从而确定我国农地适度经营的规模,提高耕地效率,保障我国的粮食产量。

关键词:耕地;效率评价;经营规模

耕地保护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在耕地资源数量难以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笔者从耕地资源的效率出发,建立效率评价体系,对耕地资源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衡量我国耕地适度规模的最佳经营。

1 耕地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带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4个区,这4个区占全国耕地的71.7%,西部的西南、西北2个区仅占28.3%。

总体来看,我国耕地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人均耕地低于世界水平,全国有16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0.8亩警戒线;我国耕地的数量持续下降,建国以来至1995年,因各项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共减少4.8亿亩;我国高产田少,中低产田多,优质耕地不及总量的40%;受气候、环境恶化等影响,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占用平衡缺乏有效实施,使得建设用地占用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2 耕地效率评价

2.1 耕地资源效率评价的定义

耕地资源效率评价,是指在单位耕地面积上投入能源和物质资料,通过对耕地的产出及其与耕地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耕地效率的高低。

2.2 耕地资源效率评价指标

2.2.1耕地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人均耕地面积:人口总数/耕地总面积

2.2.2耕地集约经营程度

单位耕地功率数:拖拉机年平均在册功率数/耕地面积

耕地灌溉率: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

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耗电度数:生产用地总度数/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用工量:用工总量/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资金集约度:耕地总投资/耕地面积

耕地利用投入产出率:耕地产出总值/耕地投入总值

单位耕地产值率:耕地产出价值/耕地面积

2.2.3耕地利用综合效益

单位播种面积产量:作物总产量/作物总播种面积

粮食耕地年单产: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复种指数)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种植业产量/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净产值:(产品总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产值)/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纯收入:(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耕地面积

通过以上的评价指标,建立耕地规模效率评价体系。它从耕地的利用程度、集约程度、综合效益等方面,对耕地资源效率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与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评价结论,以指导适度经营规模。

3 农地适度经营规模

3.1 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数量较多、规模细、土地零散的农业生产单位,这就势必产生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等不良影响。这些不良影响阻碍了传统農业向较大规模商品农业的转化,也是走向规模经营的必然条件。

一些地方,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有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导致很多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出现了粗放经营,甚至是耕地撂荒的现象,这就为耕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3.2 基于效率评价的耕地规模经营

土地规模经营,是国家工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必然的结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这更有利于我国耕地规模经营,提高耕地效率。

随着政策的变化,规模经营将逐渐代替小块经营。但是规模经营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扩大耕地规模,且我国地形复杂,各地区的耕地特点不尽相同,农业投入、农业科技也很难达到相同的水平,所以不同地区,应该具有自己特色的耕地经营规模。

根据耕地效率评价的指标,主要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耕地的规模经营要与经营者的能力相适应;二是单位耕地的功率数要与规模相适应,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三是要提高耕地的综合效益,达到既能增产、又能增收的目的。

因此基于耕地效率评价,提出了以下几种耕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方式:

3.2.1大户经营模式

大户经营模式是以熟悉农业种植技术并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形式承包土地实行规模经营的一种模式。大户经营模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分时承包”,其基本特点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土地经营权实行季节性流转,经营者根据生产需要向土地原承包人包租土地一个生产季节,种一季包一季,同块地在不同季节由不同经营者经营。

这种模式是较为原始的一种经营形式。“分时承包”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强,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利益;缺点在于行为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无法从长远机制上来保证大户和农户获得双赢。从目前情况看,纯大户承包经营的现象最为普遍,但是专业大户因为规模不一、素质不一等原因导致经济效益也不同,因此对专业大户的素质培训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快。

3.2.2股份制经营模式

股份制经营模式实行资金入股和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方式,在利润分配时按股权实行二次分红。规范化管理,实行依法管理、按章管理、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一体化经营,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全方位支持,一是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政策支持;二是在品种选购、农资供应、病虫防治、栽培技术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和指导;三是参加农业风险保障。

实行土地股份制经营,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有利于耕地开展集约化、长期化和标准化经营,同时可实现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和各股东的双得益。但是,这种制度在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如股份合作内部机制的完善、如何充分调动集体和各股东的积极性等。从长远效应和社会稳定分析,这是当前值得提倡的一种规模经营模式。

3.2.3合作社经营模式

合作社经营模式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模式,发挥集体的优势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方式。对外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从不愿意种田的农户手中按土地级差分不同代价转包土地;二是从兼业农户手中“以服务换经营权”方式取得早稻的生产经营权;三是利用机械的优势,为一些农户提供代耕、代收、代育秧等方面的有偿服务。

这种规模经营模式的土地获得方式通常是通过租赁承包或以服务换取经营权的方式。特别是通过以服务换经营权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但此种模式往往因为土地承包期限过短而导致经营的不稳定性,合作社内部的合作机制等方面也需要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3.2.4企业经营模式

企业经营模式是农民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土地承包给农业企业,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流转。

这种模式的土地获得方式是通过集体租赁的形式实现,一般是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现代农业的操作模式实现规模经营效益;少数有经验的农民与企业实行订单农业或成为农业工人,绝大部分农民可以脱离土地自由从事二三产业,这样的收入远比一家一户兼业从事农业要高得多。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工商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还造就了一批现代农业的主体,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相对比较低,因此这种模式一般要求企业与农民之间能建立较为平等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双赢的效果。

4 适度规模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决避免强制性的“合并”土地。采取强制性的合并土地方式固然能解决农业的规模经营问题,但是在“大多数农户感觉到承包期满后不大可能重新获得土地的使用权”的情况下,只会进一步削弱农民对土地的安全感。

坚持因地制宜,适时适度地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我国各地区条件千差万别,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时因地制宜。

坚持农业规模经营的家庭经营为主。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和基本组织形式,符合了农业生产的特点,适应了我国实际情况。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必然要求逐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农村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非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在于农地流转机制运转不灵,所以,一定要有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来保障。

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业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变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缓慢、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范围和职责权限不够明确等现状,為农业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韦孟奇.对广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08,(8):23-25.

[2] 俞勇军,陆玉麒.江阴市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及耕地利用效率定量研究[J].经济地理.2002,(7):440-447.

[3] 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3):242-246.

[4] 庞英,王宝海,刘学忠,等.山东省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时空分异特征[J].资源科学.2007,(3):131-136.

[5] 石玉林,封志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自然学报.1997,(4):293-298.

猜你喜欢

效率评价经营规模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精准扶贫”背景下全社会扶贫开发投入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重庆市物流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