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探究
2014-04-29刘长庆
刘长庆
【摘要】创新教育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它成为培养人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关键之一,这是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教育。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创造思维培养对小学生而言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基础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给学生输送知识时,主要把握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造思维 培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3-01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获取发散性思维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分析问具体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分析,看待问题深度会更深。为学生今后学习奠定基础,使得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态度都有所改变。在课堂上,学生要配合教师进行培养创造性思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之任务,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独特个性,提升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之后,他们能够更加精准的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解析问题。在今后不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学生能够沉着冷静的分析问题,使用发散性思维解答难题,使得生活和学习更加顺畅。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教师要利用这一优势,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创新思维培养
(一)教师方面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性的进行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给学生讲解,学生一味的记下笔记。课堂教学缺乏民主,缺少活力,学生无法展现出活力和魅力。有的课堂学习,学生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无法得到培养。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自身位置,将学生看成主体位置。在课堂学习中体现出主体作用,发扬民主精神,使得学生拥有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兴趣被提高,他们参与学习,使得课堂更加活跃[1]。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提问,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注重学习,在学习中注重总结和提问。如果学习出现问题,学生要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要将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融洽学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建立平等关系,学生创新思维在轻松的课堂中较容易被培养出来。
(二)课堂方面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这个课堂创造性活动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创造出有利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学习,要注重解放思想,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读身边事物,不再将教师的话语当成唯一答案。学生思想得到解放,他们身心获得自由,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敢想敢说。基于该基础上,学生的课堂环境充满乐趣。可以这样定义,课堂环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谈论,或者是作业互改形式,给学生创造出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使用这些形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不再感觉压抑,可以任意放开思维[2]。
(三)学生方面
学生想要获取相应的创造性思维,自身应该具备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是学生获取创造性最大动机之一。小学生他们都具备好奇心,而且好奇心比较强烈。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一般都会刨根问底。教师基于小学生这一特性,在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逐渐被培养[3]。
三、注重发散性思维培养
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找答案。他们可以集中的看待该问题,又可以分散的看该问题。从比较中寻找最佳的答案,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简单而言,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点,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不能否定其结果,而是应该肯定。学生一遇到学习难题不能退缩,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寻找更多解决问题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是标新立异,只要是来自学生想法便可,学生敢于向创新方向开拓。另外,教师要鼓勵学生学会分析对比,在对比中寻找探索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生原有的创新潜能基础上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遇到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寻找应对方法。学生解决了问题,教师要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中,勇敢尝试自我方法,通过自己努力从而解决问题。该成就感是其他感觉无法替代,正是学生获取创新性思维培养最佳途径之一。教师也可以使用“合作式”或者“讨论式”的方式,动员每位学生进入讨论活动中,每个人根据活动感想发表自我意见。学生不断在交流中,学习更多知识。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新颖的课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题学习中,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理解,从而丰富自身情感,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中获得成就,获得成功之喜悦[4]。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跟上社会发展脚步,学生学会应变,学会使用创造性思维解答问题。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时,要关注学生情感变化,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差异性。注重综合培养,将学生发散性思维、复合思维以及求同思维进行培育,这样才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教师应该更换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将自我定位为学生主人。不断的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这样才能够活跃思维,才能提升创造性思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在努力推行改革,努力使用新姿态迎接社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教师在给学生传输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符合当代教学需求,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春娟.文学批评中韵语文学——萨义德与德曼语文学思想比较[J].人文杂志,2013年3期
[2]王小东.三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以省初中语文优质观摩课为例[J]. 语文建设,2013年4期
[3]李锦芳.少数民族语言水平测试标准研究与实践——以壮语文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2期
[4]魏本亚.用寓言的方式学习寓言——以黄厚江《黔之驴》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