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我见

2014-04-29王惠云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主导性主体性

王惠云

【摘要】在目前,中学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搞的生动、活泼的不乏其人;但课堂教学存在的严重弊端亦不能否认,主要表现在: 教师面孔冷冰冰——无情;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学方法孤单单——无趣;课堂学生昏沉沉——没劲。

究其原因,皆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致。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关键词】历史新课改 主导性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51-02

一、教师的主导性

在历史课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导向。所谓导向,就是提示目标,明确方向。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方向盘”,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清晰的教学目标犹如路标,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刻苦攻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对教材体系目的有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有合理的界定,教学方法手段有通盘考虑。

(二)导趣。所谓导趣,就是引发兴趣,激活源头。导趣性是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引发师生“思想共振”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求知识海洋奥秘的乐园。

(三)导疑。所谓导疑,就是设疑质疑,引发思维。设疑质疑的方法必须掌握“四切入”:一是从章题、节题、框题这“三题”切入,将章题、节题、框题的前面加上“为什么”、“如何理解”、“是什么”、“怎么样”等疑问代词,变陈述句为疑问句。二是基本概念切入,对基本概念可以从其内涵和外延入手。三是从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入手。这是最重要的切入方法。可以这样设疑质问:这一观点、原理的事实依据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它对实践有何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四是从基本事实切入,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列举的正反事例入手,设疑质疑这件事例说明了什么?然后联想:我们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

(四)导法。所谓导法,就是指导学法,传授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机械地单纯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动地探究未知世界,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反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行为。二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如介绍正确阅读教材的方法,整理知识的方法,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联系、比较、分析的方法,表达问题的正确方法,审题和答题的正确方法。

(五)导行。所谓导行,就是指导行动,学用结合。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作为教师应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者,行为养成习惯的示范者,错误言行的矫正者,明学生之心理,点学生之迷津,启学生之醒悟,引学生出误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历史课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在突出它的人文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其它科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这就体现在历史教材中总结了无数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成败的经验教训,蕴藏着许多可以挖掘的能闪现人性光辉的鲜活素材。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使国家强大起来不怕吃苦的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的人格和气节;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怀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奋斗几十年而矢志不渝的坚强品格。

二、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体,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方法:

(一)角色互换法。我在教学中,选择了适当的机会和内容,与学生进行了角色互换。首先教师要他们加油打气,鼓励学生坚定相信,担此重任,把要讲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课下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至于教案当然由教师指导完成。然后就是学生充当主讲了。角色互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进一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而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情景模拟法。历史的最大特点是其过去性,它讲述的都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模拟这种教学模式。它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也可以用学生的表演来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它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学生觉得历史原来并非那么遥远,历史原来也很亲切!

(三)辩论法。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涉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为此我把辩论会这种模式引入历史学科课堂。当学生拿到议题后,自由分组,自行结合,并以多种渠道、多样方式搜集材料,获取信息。在辩论中,正反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战,针锋相对,敞开心扉,丝丝入扣,思维敏捷,分析透彻,情绪高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争先恐后地彰显!

(四)诱思探究教学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如我采用的“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追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和发挥。

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教师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改中去,按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努力使自己成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开拓者。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生:《浅谈教学过程素质化》《中华医学研究与中等医学教育改革》,1999年

猜你喜欢

主导性主体性
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