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2014-04-29李华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

李华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充血、无水肿。术后病理检查,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红细胞和炎细胞。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复发病例,治愈率达100%。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经明确诊断,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避免病情复发;并且在剖宫产术中应积极采取防御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后;临床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局部种植、浸润生长及远处转移能力。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大多数发生于剖宫产术后1个月至数年,周期性的腹壁切口肿块增大和经期疼痛常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增加呈逐年上升的局势,应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治疗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经病理证实的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5.3±3.2岁。所有患者发现腹壁出现疼痛的肿块,并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经前及经期疼痛加重,肿块变大、变硬,且进行性加重,经后疼痛逐渐减轻,一般于经后3-7天疼痛消失,肿块变小、变软。查体:腹壁肿块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可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韧或呈实性,活动差。发病时间为手术后3个月至10年。

1.2辅助检查全部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无完整包膜,肿块内缺少血流信号。化验血清CA125检测值轻度升高8例,6例CA125值在正常范围。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月经干净后3-7天,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切除范围,切缘距肿块2cm-3cm处,先剔除瘢痕组织充分暴露病灶部位,用鼠齿钳钳住包块,用电刀将包块及其周围2cm-3cm的正常组织一起切除,并马上送病理检查。术中发现病灶向下侵及腹直肌12例,累及腹膜但未侵入腹腔者2例,切除部分腹膜,先缝合修补腹膜,再常规缝合腹壁各层。术后给予GnRHa类药物口服治疗3-6个月,以防止病情复发。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充血、无水肿,术后病理检查,在增生的纤维组织中可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红细胞和炎细胞。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复发病例,治愈率达100%。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1],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加,术后并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逐年增多生长在腹壁上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而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临床现象[2]。

3.1发病机制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倒流及医源性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及血液淋巴播散学说等[3]。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无疑是术时子宫内膜被带到切口直接种植所致,属于医源性种植。是手术时把子宫内膜“带到”腹壁切口处,切口的新鲜创面又给内膜活细胞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使子宫内膜在切口处继续生长。但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较低,可能是产妇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较低水平,移植的子宫内膜不易生长。

3.2临床特点①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②腹壁有周期性硬结疼痛,且质硬、活动差;③继发性痛经,异位内膜随经期改变,经期肿块增大,经后逐渐萎缩,并且痛经消失。④止痛药及抗生素治疗无效。⑤B超检查提示腹部切口处可探及囊性肿块,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呈颗粒状细小回声超声图像。⑥化验部分患者血清CA125轻度升高。

3.3治疗手术的治疗原则为彻底切除异位病灶,分离粘连,重建盆腔卵巢,仔细修复组织。对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一旦确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应及早局部病灶切除。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能力,加之反复的周期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因此病程越长,病变侵及范围越广、越深,甚至侵及腹膜,故应及早确诊,及时手术。手术直视下可基本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疗程短,见效快[4]。而药物治疗只对小病灶或相对较局限的病灶缩小,对于病灶包块较大的,病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较多的药物根本达不到病灶部位,保守治疗无效[5]。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在手术过程中只能切除肉眼可看见的异位病灶,对于较小散发的病灶没有切除干净的,会随着月经周期内分泌激素的变化而逐渐生长的,会使病情复发。因此术后药物治疗,以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本组14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充血、无水肿。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复发病例,治愈率达100%。说明及早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加术后药物治疗预防复发疗效较好。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症,规范剖宫产技术,保护好腹壁切口是预防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冷金花,郎景和,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53.

[2]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2(6):108-109.

[3]李亚里.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和产科杂志,2002,(18):145.

[4]高莉,胡静,李辉.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卫生,2011,(12):28-29.

[5]雷江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体会[J].医药前沿,2011,(24):315-316.

猜你喜欢

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分别联合Groh—a与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和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对比探讨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综合分析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微波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