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历史与社会“教材图表”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2014-04-29邵鹏飞
邵鹏飞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拥有丰富的图表资源,既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有效利用“教材图表”不仅能使教材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也能丰富教学手段和知识平台,增添课堂的情趣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图表利用;低效解析;资源开发;运用方法
图表是新教材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就配置了大量的图片,表现形式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可读性;事实上,插图处理也成为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一块重要的试金石。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并没有养成积极使用图表的好习惯,导致图表资源的浪费,使用效度低下等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图表资源,深度挖掘其内在价值,实现课堂教学更有效、更有活力,这是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话题。
一、历史与社会“图表”使用低效现象的解析
1.不加分析,缺失内涵的挖掘
一些教师简单地利用教材图表,或简单地提示学生阅读了解,或简单地辅助说明,忽略了图表的配置意图,也导致图表内涵挖掘浅显化,很多老师亮出图表以后,不分析、不比较、不解剖、不联系、不找规律、不讲特征。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各种资源,不断补充历史容量,使图片资源紧紧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教材资源才能得到有效地挖掘。
2.不加整合,缺失统领的意识
一些教师在利用图表教学时,随意性、偶发性现象比较多,教师讲图不规范,随意指点,无序漫游,片面切取孤立的数字或文字,导致图片教学与主题互相脱离;教师缺乏整合意识,导致图片资源孤立存在。
3.导向不明,缺失目标的对接
图片的运用,也是一个遵循教学目标、服务三维目标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灵活利用教学资源,做到导向明确,或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呈现知识与技能、或彰显过程与方法。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图片运用的切入点、兴奋点、思维点等方面,使学生真正投入图片阅读中,使课堂教学紧密衔接目标导向。
总之,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存在图片利用不够合理,欠科学;图片教学不规范,欠力度;图片运用不充分,欠深度等等问题,制约了图片效益的发挥。如何有效开展教材图片,让图片教学闪亮历史与社会课堂的精彩,这是我们历史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图表”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1.组合图表,积极创设历史情境
“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图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图文并茂、意境深远的特点,或前缀教学主题,或催生学生思维,或补充历史知识。
案例:原八年级(下)教材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三幅主题图(分别是开辟新航路的航船、拿破仑骑在战马上、中国清代的皇帝),让学生猜一猜主题图中的两个人姓名和历史上的地位作用、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讨论这三幅主题图与本单元的关系。通过对三幅图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海外殖民扩张开始,拥有辉煌的农耕文明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这样不但使学生通过读图了解了本单元主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興趣,使他们可以走近历史、感受历史。
这些图有力地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新课前,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主题图,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有效地把握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每章开头的主题图创设教学的最佳情境,在一个和谐乐学的氛围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图表,有效勾勒教学主线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结构,其运行的轨迹应是始于目标而又归于目标,综合推进,整体滚动,将学科素养培育串联融合成整体。
案例:以八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为例。
环节(一):自主体验,让学生“实”学
(1)课前自主学习。收集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关的资料,提前进行自主学习。
(2)课堂合作探究。呈现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①明确地图中的地理事物。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②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经过。(提示:出师不利,成阶下囚。不失汉节,逃出匈奴。不辱使命,到大月氏。回国途中,又遭俘虏。)
(3)了解西汉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提示:西域:良种马、石榴、核桃等植物,乐器、歌舞。西汉: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4)讨论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提示: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5)评价张骞。张骞没有搬来大月氏的救兵,没有完成历史任务;张骞虽然没有搬来救兵,但是,也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环节(二) 多元课堂,让学生“活”学
制作张骞出使西域手抄报,绘制张骞出使西域简图等。
环节(三) 简化练习,让学生“易”学
A.西域是指现在的哪些区域?B.“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玉门关以西区域不受影响?C.司马迁在《史记》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请你说明理由。D.张骞成功出使西域给我们的启示?E.结合材料一,简要评价张骞。
3.利用图表,有效解决重点难点
合理运用教材内容,深入解读文本资源,是提高课堂实效之本。教材中所配置的图片,都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需要教师不断予以整合利用。
案例: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教师出示右图。设计以下问题:
(1)用简洁的词语描述右图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植被稀少)
(2)这样的地貌土质有什么特点?(土质疏松)
(3)这样的地貌一旦遇到大雨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造成水土流失)
利用图片独特的视觉效应,可以凸显教学主题:或运用图片强化主题的理解和认知,或利用解读图片提取教学主题。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样既有利于重点问题的化解,又有利于难点问题的突破。
4.切入图表,深度挖掘历史内涵
■
■
中学历史课程的学科属性及其教育功能,决定着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追求。巧用、活用地图,用直观形象历史图片,在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促进理性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地图、图片蕴涵的各种信息,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析现象,归纳结论。
案例:原八年级教材上册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教师有效地利用了课本中的图片合理地组合到教学中。
活动一:教师组合了一组“青铜文化图片”,如图4-1青铜器、图4-3战国编钟、图4-7、4-8、4-9兵器装备(其中含有很多的历史信息:材质、原理、规格、制作和使用方法、什么场合谁来使用,文物发掘等等。)
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透过历史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分析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揭示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向性,从中获取经验,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提供参照和借鉴。
5.利用图表,积极捕获历史细节
历史是由无数个精彩或繁复的细节构成的,抽去这些细节,就只剩一个苍白的框架和无数乏味的概念、生硬的说教,失去了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而教材图片隐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细节,透射出历史进程中的各种重要信息。如果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细节,微观地切入和描述,小中有大、以小见大,使学习过程成为欣赏、感悟和提升的过程,也许更能体现历史教学的终极意义。
案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我们让学生对比《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以及观察《齐桓公与管仲》图,布置任务:(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幅图的不同之处;(2)通过诸侯国数目的变化,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3)分析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求贤若渴的社会风气?④齐桓公为什么能够得以称霸?
■ ■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学生通过地图细节与材料细节的比较、探究得出结论,这比我们单纯的文字说明更有趣味也更有说服力。郑樵曾说过“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要注意运用插图。
■
6.利用图表,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历史插图中包含着许多信息,在图表教学的过程中,即便是课本上已经有了现成的结论,我们也可以把精选的插图作为学生获取正确知识的原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类似考古工作者、史学家那样的研究。
如我们利用半坡人的人面鱼纹盆和半坡尖底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通过观察人面鱼纹盆和半坡尖底瓶,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想一想这只汲水的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样?
(3)它放入水中汲水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
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文物的观察要注意:一是文物所处的时代;二是它的功能和历史的作用(生活生产、艺术价值);三是它的艺术造型与外部特征;四是它的产生发明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仔细观察,进行发现、探究,最后达成共识。
7.利用图表,二度创设情趣作业
“二度设计”是在经过教师课后反思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弥补和改进等功能。而利用图表再度设计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回顾、复习、巩固课本知识,又能在“源于课堂、高于课堂”的作业中强化知识、提升技能。
类型一:人物类。秦国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汉、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
如:下列帝王图像前的执政思想,属于他本人提出来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类型二:地图类
右图中,位于北方的政权是
A.洛阳 B.蜀
C.吴 D.魏
类型三:示意图
1.右图反映出的信息有: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②沿用了三省六部制;③废除了地方分封制;④封建国家进入盛世时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圖传递的信息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图表的“二度设计”,是教师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拓展和延续,是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作业。
三、思考与体会
历史与社会学科拥有极为丰富的图表资源,这是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拓展教学时空、开展文本深度解读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现场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当然,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图片的运用应该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需要作适度筛选,应该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合理开发图片资源,有效穿插各种教学手段,深度挖掘其潜在的教学价值,实现图片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渗透情感教育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果我们能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深入探讨利用插图培养学科能力的实现形式,无疑将会为提高历史与社会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秦立富.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M].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9).
[2]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中学)
编辑 代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