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经济发展的变量分析与对策

2014-04-29陈文玲

中国市场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经济体世界经济

摘要: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但仍处于脆弱状态,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认为五个方面值得关注:发达经济体从军事结盟、外交结盟向经济结盟的步伐加快,对非经济结盟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新的战略挤压;创新驱动成为世界潮流,特别是创新引发了全球制造业分工和布局的演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很大的变量;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整体下行,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甚至有局部替代全球化的趋势;全球能源的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正在加快转移,受到美国页岩气革命蝴蝶效应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对此提出了中国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世界经济复苏;经济结盟;创新驱动;新兴经济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能源生产消费重心转移

中图分类号:F124

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但仍处于脆弱状态,复苏基础不牢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2014年国际经济总的走势是处在强政策刺激下的弱复苏状态。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复苏迹象比较明显,尤其是美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等机构均调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期。国际货币组织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幅为3%,预计2014年增幅度是3.7%;世界银行2014年1月14日大幅度调高了世界经济的增幅的预计。2013年世界银行预计世界经济增幅是2.4%,而现在则是认为2014年增长到3.2%。也就是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是调高了0.7个百分点,世界银行的预测0.8个百分点,基本上是同步的。2014年的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向好的,经济复苏步伐在加快。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五大变量分析

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并不是在常态经济周期下产生的,而是在政策的强力刺激下或者是采取了一些超常的政策手段而带来的。因此,这种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脆弱,世界经济还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2014年(包括2015年),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变量,可能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有五个方面需要引起各方面关注。

(一)发达经济体从军事结盟、外交结盟向经济结盟的步伐加快,对非经济结盟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新的战略挤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发达经济体一直是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以美国最为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型经济体的发展、增长幅度都大大地快于发达经济体,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美国经济受到重创,欧洲遭受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处在高债务风险二十年的衰退期,如果没有中国为首的新型经济体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将走向深渊。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支撑了世界经济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国际竞争力,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和第一大贸易体。2013年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贸易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在迅速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格局由于中国的崛起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不甘于退居次要位置,对于中国为首的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采取一方面合作,另一方面打压,一方面将我国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一方面又作为竞争对手的策略。

美国在强政策刺激下,经济稍微恢复之后,加快了经济结盟的步伐。其一体两翼战略还是与北美结盟,两翼一个是PPT,一个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PPT现在发展到了12个成员国,预计2014年年底完成PPT的谈判。与欧盟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2012年6月份启动,预设时间为18个月,刚好至2014年底。尽管在谈判过程中受阻,或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美国和欧盟的目标是一致的。即2013年年底或2014年上半年,跨大西洋投资伙伴关系的协议也会进行。这两个谈判完成之后,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体国家,并且随着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谈判进程的加快,以自贸区为载体,完成发达国家从军事结盟、外交结盟向经济结盟的华丽转身。比如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知识产权标准、信息安全标准,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国际商报消息,美国和欧盟就汽车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就汽车的尾气排放、汽车的零件标准化等方面提高了标准。我国是汽车的第一生产大国,2011年汽车的生产销售都达到了1800万辆,2012年超过2000万辆,目前也在2000万辆以上。世界上制造业生产大国、消费大国现在是中国,欧洲的汽车标准使中国汽车出口遭遇到了非常大的标准问题。

过去将标准、规则称为非技术贸易壁垒,但现在并非技术贸易壁垒问题,也不是TTP问题,而是通过自贸区谈判、结盟的关系把标准变为制度化、常态化、合法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了第一大贸易体。目前,正在成为第三大投资国家。但第一大贸易体依靠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在国际市场受到挤压时,将会给中国经济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不仅是中国,新型经济体或是发达国家,凡是达不到结盟标准的,都会被挤出市场。2014年、2015年,将可能更长的推出,这种变量发生的机会将越来越大。

(二)创新驱动成为世界潮流,特别是创新引发了全球制造业分工和布局的演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很大的变量

创新的能力、创新的竞争、创新的布局,特别是创新引发的全球制造业分工和布局的演化,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很大的变量。关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国务院曾制定了未来15-20年的科技中长期创新规划,正在制定下一个15-20年的中长期创新规划。习近平主席在中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创新要作为国家大的战略。未来的经济不取决于常规发展,而取决于创新发展,能否通过创新引发产业革命,激发生产力、带动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形成新的生产力,这可能是引起世界变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1.创新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上形成了竞争力产业

目前,中国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已经超过了1/5。根据联合国工业组织2011年的统计,美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制造业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9.4%,中国制造业产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上升到了19.8%。201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了20%,比重仍在继续上升。创新发展使中国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国高铁通过创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业输出能力,目前运行的高铁历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2020年,预计达到6万多公里,将形成网络体系。2013年在和美国彼得森做中美基础设施双向投资研究的过程中,美国土木结构行业协会的报告对美国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美国的道路、水库、电网、及铁路等基础设施相当陈旧,提出双向投资要在政策上进行调整。而我国航天能力、深海、探海的能力,在某些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

2.美国、欧洲、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创新驱动策略

从总体上来看,美国、欧洲、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均将重中之重放在了创新驱动上。

(1)美国的创新策略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措施中,还有创新技术推动下的页岩气革命、3D打印技术。最近,美国发布未来20年将通过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重构制造业竞争格局,用新技术击败中国的制造业。

(2)欧盟的创新策略

欧盟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也作为欧盟目前到2020年战略的主要支撑。按照欧盟的创新计划,至2020年欧洲获得的电力中将有2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2030年将达到30%。

(3)日本的创新策略

日本的科技创新发展也非常快,特别是日本的智能电动汽车、智能机器。日本女性平均寿命89岁,男性为79岁。日本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占到人群的23.7%,在世界上最突出的。因此,他们预测2015年目前发展的物理性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67万亿日元。日本发展新能源的主攻目标是海洋中的可燃冰,从可燃冰里提取天燃气。在2014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机器人的技术、3D打印机的技术、人工智能的技术、新型材料这些技术正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或者工业革命。

3.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步伐正在加快

第三次工业革命步伐正在加快。现在,凡是用新材料粉末可以打印的东西,包括一些军事武器的零件,均可以用3D技术打印成标准零部件。这种标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比人工锻压的零部件长,精确度要高得多。三维技术在生活应用上,也已经无所不在。在这次革命中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生产方式都在取代传统的人工机器的方式、生产线的方式,制造业开始走向数字化。这场革命也源于美国。

美国和日本的竞争,为什么日本最终落后于美国?原因在于技术路线、技术选择战略上发生了很大的落差。20世纪数字化革命开始时,日本由于发展的是高清技术,利用加密手段提高显示手段和清晰度(如电视机),而美国选择的是数字化,直接用数字化替代显示方式。当时,日本不肯放弃这种方式,因为日本的政府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企业的投资。如果放弃了这种技术选择的话,就会导致整个投资的损失。而当美国的数字化技术走到世界前列时,日本不得不放弃了很多传统产业。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数字化照相机取代了胶片照相机。技术革命导致了市场的重大变化。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中国能否跨越式发展,跟上或者超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商业模式、新产业组织形态,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的竞争中或者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中能否保持目前的地位。

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是世界经济很大的变量,如果哪个国家在这方面有革命性的突破,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产业就会有突破性的发展。现在,世界经济还有一种焦灼状态,新型经济体过去有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还有市场红利等。而未来如何使世界经济能够重新走向辉煌,各国都在做努力,也要看我国的战略选择,如果创新方面是否能够继续走在前列,引领世界革命,中国也将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整体下行,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转变

2008-2011年是新型经济体的黄金发展期。这几年中国GDP年均增幅是10.7%,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为7.7%,下行的态势开始显现。我国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2008-2011年,全球经济总量增量90%来自于新型经济体,当时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从2010年开始,新型经济体占GDP的总值已经超过50%,贸易量超过40%,外汇储备量超过70%。当然,新型经济体一直是外汇储备量的主体。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储备美元。据2013年数据,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的经济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俄罗斯下降的幅度最大。

2013年开始,世界上近来复苏比较快的第一是美国,第二是日本,第三是欧盟。

美国经济复苏的态势是发展的最快的,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GDP增速在提升。使新型经济体在下行压力加大的同时,显示出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带动的作用在加大。

日本经济因为进入了衰退的20年,20年经济增长甚至是负的,2013年经济增长超过了2%,2014年有可能在2%~3%之间。

欧盟的经济从2013年之前的负数转为正(虽然是0.4%)。欧盟预计,2014年增长幅度可能提高0.6%~0.7%的百分点,最近预测达到1%左右。但根据原来各个国际组织的预测,将在1%~4%之间。

2008年以前,发达经济体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2011年新型经济体以“金砖五国”为代表,中国为首,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2012年相持。2013年开始变化,2014年发达经济体开始逐步走出困境,复苏。

新型经济体的整体下行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发达经济体为了走出困境,以邻为壑,各自为政,强政策刺激。比如,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货币的注水;债台高筑、高借债、缓还债或不还债。高标准的经济结盟,国际上排斥其他国家的做法,使自己加快复苏,同时把流动性泛滥导致的大宗商品市场风险、经济下行的风险主资本流出流入的风险,转嫁给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实使美国走出了低迷,但是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强政策刺激下的复苏。世界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也是一个很大的变量。当然,新型经济体整体下行的态势,一方面还要靠内部的调整、靠创新、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还是要靠国际上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这样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协调政策不应当光是有利于发达国家。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甚至有局部替代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基本趋势仍未改变,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猛,甚至有局部替代全球化的趋势。这个变量对2014年国际经济也会有很大的影响。除了美国、欧盟、日本几大经济体之外,几个自贸区也是作为一种打压新型经济体的战略。2013年12月多哈回合谈判达成了一致,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没有大的突破,目前全球形成的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和共同市场,这几种形势的区域贸易关系的协定已经超过300多个。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已融入了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据WTO组织统计,90%以上的WTO成员国都参加1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协定,没有加入任何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和地区是极少数的。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是非常之快的。

如果40个成员国谈成以后,将占到世界总量的60%~70%。中国也在加快自贸区的战略,目前中国在建和谈判的自贸区是18个,已经签署的自贸协定是12个,主要还是和东盟、智利、巴基斯坦、秘鲁、新西兰、新加坡等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正在推动的几大自贸区的谈判,将来这个谈判的进程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中日韩的自贸区的谈判、东盟10国加6国谈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正在推动中美贸易投资谈判,而且在第四轮中美二轮工商领袖对话和第五轮工商领袖和相关方对于提出的建议,而且第五轮形成了共同声明,中方和美国经过磋商形成了共同声明,提出要推动两国政府启动中美贸易投资谈判。其实贸易投资就是自贸区的代名词,所以,中国实施自贸区战略也是国家大的战略选择。如果把中美自贸区的谈判作为美国TTP的协议完成之后和整个亚洲的RCET两个桥梁的话,可能会对亚洲的经济布局乃至世界的布局带来很大影响。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据美国彼得森研究所的测算数据,如果中国和美国两国能谈成自贸区,那么将使中美两国的贸易额增加4000亿美元至5000亿美元。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变量。2012年我国的贸易额是3.6万亿美元,2013年超过4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比重来算,4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差不多超过了我国10%的贸易量。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各个国家采取的自贸区战略,都会使世界经济的布局发生很大的变化。日本在2012年3月份提出加入TTP之后,马上启动了和欧盟的自贸区谈判。韩国在和美国建立韩美自贸区谈判进程之后,启动了和欧盟的自贸区谈判。所以,全世界的竞争、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替代WTO全球规则制定、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趋势,而且这种自贸区的谈判将改变一个区域甚至世界的格局。

(五)全球能源的生产重心和消费重心正在加快转移,受到美国页岩气革命蝴蝶效应的影响日益扩大

目前,全球能源供应中心正在向西转移,而全球能源需求重心则正在向东转移。

1.全球能源供应中心向西转移

全球能源供应的中心是向西转移,就是向美国转移。美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60%以上,我国现在也已达到了60%以上,2012年接近70%,2013年石油对外的依存度已经超过70%。美国主要的石油来源是中东,美国参与的竞争,包括“两伊”战争和科威特战争都是因为有利益所在,是为了获取能源而进行的军事布局,甚至是战争。现在能源供应中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重心正在向美国转移,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现在已经从历史最高的67%降低到50%。预计未来十年,还可能再降10个百分点,从美洲进口的石油比重已经上升到53%,从中东进口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6%,预计将下降到10%以下。所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会逐步的从中东撤出。

我国面临很大的石油风险。从中东进口石油,海上通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些国家。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美国的两艘航母都进入了菲律宾,其中有一艘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守住马六甲海峡。我国还从缅甸修建了一个石油管道。缅甸的政局不稳,又由于美国的势力渗透,面临堵塞的风险。所以,对世界能源的布局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由此会改变全世界的经济布局、军事布局,甚至战争的布局。

2.全球能源需求重心向东转移

全球能源需求的重心是在向东,主要还是向亚洲,需求量最大第一位是中国,第二位是印度。国际能源署2013年的11月12日在北京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中指出,世界能源领域的供需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原来主要的能源进口国正在变成出口国,如北美国家。曾经的能源出口国则变成了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中心,如中东国家。从总体而言,全球能源消费的重心正在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体转移,而供给以美国为代表的西半球或者以美洲为代表的西半球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这个变量对世界影响也很大,因为石油美元、黄金美元、美元的货币贸易结算,美元的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和石油美元、黄金美元是联系在一起的。现在的能源供给西移和能源需求东移的变局会对美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也是美国经济加快复苏而且未来可能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量。

2013年一季度,黄金从1800美元/盎司下降到1400美元/盎司,一季度黄金销售量达到300多亿。我国成为世界上黄金消费第一大国,但储备并不是第一。美国的能源革命会带来能源价格的降低,从而使美元的石油美元、黄金美元的比价会发生新的调整。而且美国储藏的黄金中90%以上是2008年以前储存的,当时价格极低。

二、世界经济发展变量与风险对我国经济影响与对策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仍然表现为“五高”,一是高债务问题,二是高失业风险,三是高金融市场风险,四是高大宗商品市场的风险,五是高龄化风险。

此处主要谈高债务问题。美国高债务风险是在2013年10月18日美国政府关门、政府停摆的结束第一天,美国主权债务首次超过17万亿美金,美国人每个人对负债是5.37万美元,按照汇率来说人均负债约40万元人民币。美国国会在债务上把债务上限约束反停到了2014年2月7日,就是说2月7日还有一场关于债务的纷争。美国财政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一些风险,欧洲的债务风险也没有真正解决,虽然现在有一些国家有一些好转,但是从总体紧缩的压力依然严重,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处于较高的水平,欧洲国家公共债务不断增长的势头可能到今年的下半年才会真正有所改变。亚洲债务国负债最高的还是日本,日本按照AMF的预计,2013年政府债务率可以达到243.5,2014年仍将处于较高的水平,现在是全球负债比重最高的国家,现在印度的政府债务率也高达68.1%,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也达到了6%,2014年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中国的政府债务虽然在可控范围,但也积聚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债务问题正在向全球弥漫,债务危机是2014年经济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非常重要的表现。

一是深入认识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换挡期,但又同时处于国内改革的攻坚期和国际经济变局的调整期,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二是我国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更加具有主动性和战略性,注重在深化改革和防御外部风险、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战略之间求得平衡。

三是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并且推动全球经济合作与全球治理,争取国际舞台上更大的话语权和舆论的主导权,努力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既要形成与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以整体的力量来应对当前面临的传统和非传统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进出市场还比较紊乱,国际市场部分萎缩,国际秩序不稳定的情况下,新型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加强合作,比肩而立,形成命运共同体。以整体力量来规避风险,破解发展的困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与发达经济体既要加强合作,又要加强战略风险的防御和必要的监管。中国应该做大胆维护自身权益、性格鲜明的新型大国,而不是在重大国家利益面前模棱两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地探索与发达的新型大国关系,坚持竞争性共存,我觉得不是忍让性共存,包容性共存不是无原则的斗争,合作性共存不是破坏,准确把握与大国的战略共同点、利益交互点和潜在的需求点。还要准确地把握与主要大国的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实现非对称性均衡。另一方面对发达国家,有些发达国家的基本竞争战略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指望发达经济体不再遏制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发展,不再对我们实施围追堵截,不再继续进行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经济政策。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特别在重大经济、战略、政策上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立场,要敢于维护中国自身的权益,要善于积极引导和主导世界舆论,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要积极地推进和构建多层次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中国提出国际议题和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提高掌握话语权和制定规则权的能力。应该通过多层次的全球治理机制,建设合理反映中国、亚洲乃至发展中国家共同声音和诉求的机制,提升我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当然,区域经济一体化,还要加大战略作用,同时更是要推进经济的全球化,积极参与世界银行、IMF、WTO、G20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建设,积极推动在WTO框架下建立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环境和全球贸易体制,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要积极参与推动国际货币贸易体制改革,为中国迈向金融大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总之,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但并不是说世界经济复苏没有希望,而是在现在经济发展动力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转换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外部压力加大。而且对于中国来说,不确定性加大,战略选择允许失误的包容性减少了。即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国际经济发展变量多的情况下,不允许有战略上的失误。所以,中国现在整个形势发展良好,但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经济发展选择的窗口。2014年是真正意义上的窗口。2014年底、2015年,美国的经济结盟完成之后,这个窗口即将关闭,政府、企业、经济学家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增加紧迫感,提高应对风险能力,抓住战略机遇,使中国能够保持来之不易的发展格局与发展态势,不要被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打断了前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文玲.未来30年中国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特点[R] .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2011-01-01.

[2]陈文玲.2012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R] . 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2012-01-14.

[3]陈文玲.世界经济四大风险分析[J] .中国市场,2013 (7).

(编辑:韦京)

猜你喜欢

经济体世界经济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