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研究

2014-04-29李晓娟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价值认同的过程。近年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研究对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后续研究应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深化实证研究,采取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传教化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心理接受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优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机制 研究现状 启示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预立项课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研究”、浙江财经大学校级课题(党建研究专项)“媒介化时代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导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4DJYJ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晓娟,浙江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2-0056-03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等导致各种结构性矛盾大量涌现并相互交织,价值观出现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局面。同时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为特征、以手机电脑为主流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西方国家在信息领域的霸权地位,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重要威胁。网络时代没有、也不可能终结意识形态,但我们现在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还没有适应这样一个网络时代的需要。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和学校都非常注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在宣教机制上存在形式化、说教化、简单化的倾向,相对忽视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和自身成长的各种需求。如何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宣教机制、利益机制、心理接受机制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优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该领域研究现状

1. 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与过程。大部分学者认为,价值认同不仅包括自觉自愿的内化过程,还应包括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其中,中科院贾英健(2006)认为价值认同是指价值主体通过价值认知、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等活动不断改变自身价值结构,把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外化为一定的价值行为的过程。因此价值认同包含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步骤。对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各研究者研究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在结论上基本达成共识,这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特点。文献搜索发现,该部分的实证研究较为丰富。李斌雄(2007)认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存在三个特点:认同的非全方位性、认同的不平衡性、认同的不一致性。刘峥(2012)通过严格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四个现状:理性认知欠缺、情感认同偏弱、信念意志不够坚定、知行脱节比较严重。王丽萍(2010)则通过C—IAT实验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隐认同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部分停留在“好感”上,还未上升到“忠诚”的程度。可见,现阶段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并不理想,还需进一步研究促进认同的有效机制。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发现,国内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期的影响、西方价值观通过各种媒介的渗透、核心价值观宣教形式、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及新媒体下的多元思潮等,都从各个角度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中,新媒体对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一般认为,新媒体是促进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中介因素,同时由于自身信息传播的特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兼具“机遇”和“挑战”的双重作用。陈洁(2012)研究发现,境外非友好网站是分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还需进一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另外,靳志强(2011)、郭建新(2014)等学者认为利益机制的缺乏也是影响价值认同的重要因素。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路径。该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种思路:(1)从各个方面对实现路径进行总体考察。曲士英(2013)、殷红(2013)、李强(2014)等学者从学校教育教学环节的改善、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观实践、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方面考察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邱国勇(2013)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联动角度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具体策略;郭建新(2014)从宣教机制、利益机制和长效机制三个方面,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2)从某方面具体深入探讨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机制。具体有心理机制的探讨、利益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新媒体为特征的现代传播机制的研究等。这方面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过程,是认同主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和沉淀固化五个阶段。

二、现有研究对后续研究的启示

1. 研究的理论视角需进一步拓展,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规律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现有研究认为,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现机制必须满足认同主体的个体需求,必须符合认同主体的内在心理规律,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接受机制是具体实现机制研究的前提。但现有研究从哲学、传播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的较多,从青年心理学,特别是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以及接受规律等角度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结合心理学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接受规律,使价值观的传导更符合个体的主观需要,是后续研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及阻滞因素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化,以增强认同机制研究的针对性。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理论思辨的层面,缺少针对特定接受个体的具体调查。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阻滞教育效果的因素可能来自家庭教养、学校因素、网络多元价值观影响、宣教形式单一、自身媒体素养缺乏等,但终究哪些因素占主要地位,哪些因素最需要关注,在现有研究中皆不明朗。因此需针对大学生个体,运用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澄清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阻滞因素,保证价值观认同机制的探讨有的放矢。

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需进一步加强。该部分研究综述表明,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和策略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针对一般人群的相对较多,针对大学生进行具体阐述的相对较少;对单一机制特别是价值观传播机制的探讨较多,对综合机制的深入探讨较少;对学校、家庭、自身教育等方面的宏观理论的探讨较多,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层面的探讨较少。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实施策略和路径缺乏系统研究,学科化不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十分缺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要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心理学、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托,以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满足个体需要为前提,以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阻滞因素突破为目标,综合考虑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接受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利益转化机制、长效保障机制等并进行深入的、系统的探讨,是提高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机制有效性的重要思路。

三、后续研究的主要脉络及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是一个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结合较紧密的课题,因此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对相关理论的探讨,也要注重对具体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1. 理论研究的交叉融合。核心价值观认同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应该对相关经典理论进行梳理,从中理出研究脉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具体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可以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外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从中吸取相关经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实现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2. 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多元统计法等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阻滞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现存机制中的主要问题,使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的研究更加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

3. 综合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结合大学生自身需要和心理特点,针对现存机制中的主要问题,从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接受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利益转化机制等方面,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系统机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途径,对认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同时对各种机制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具体来讲,心理接受机制主要研究大学生在价值认同中的心理过程、心理特点及认同内化规律等;宣传教育机制主要针对当前宣教形式化、简单化倾向,以教育学、传播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如何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新兴媒体资源等生动地、立体化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益保障机制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探求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和心理需求,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大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人格的完善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契合点,以此为前提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制度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郭建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路径与机制研究[J].新华文摘,2014,(07).

[2] 李斌雄,张小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4).

[3] 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4] 蒋晓丽等.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交互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9).

责任编辑:刘芳玲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