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善举 共筑和谐
2014-04-29庄月江
庄月江
2014年9月28日,秋阳明丽,清桂飘香。九时整,衢州市社会各界纪念孔子2565年诞辰的祭祀典礼在悠扬的礼乐声中如仪举行。参祭者千余人,济济于大成殿前,虔诚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夫子。
“听不懂却非常好听的音乐会”
今年的祭孔,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早在清明时节就着手准备,具体工作照例从对孔氏家庙、孔府、孔园的维护、修葺、整治开始。古人讲究每日里家中窗明几净、洒扫庭除,将之算作行为美德、礼仪规范的起步之一,视作“修身”“齐家”的必要一环。平常百姓尚且如此,何况其思想学说曾经代表“治国”“平天下”意识的圣人的一庙一府一园呢?
“三孔”或被髹漆,或被粉饰,或被贴金;又重刻大成殿西庑十一通《孔氏南宗史》碑石;重制家庙祠堂“孔氏先宗”之匾—原额集板桥郑燮字所得,现由孔子大宗(南宗)七十五代嫡长孙孔祥楷书写,其理也顺;重制家庙大门之匾—原额“衢州孔氏家庙”系沙孟海书写,换额“孔氏南宗家庙”则据沙孟海所书之碑锤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成门前原址上补植了两株百年银杏,与遗存的六株一起,柯枝横溢,荫翳空庭,树木树人树德,蔚为壮观。
对今年祭孔,孔管会酝酿提出了“凡人善举,共筑和谐”这一主题,符合孔子的大同理念和“成圣”人格,符合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与共圆中国梦的目标。为此,孔管会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具体帮助。
进入9月份,祭祀典礼的各种铺垫活动相继展开。25日晚,一场讲述宋室南渡时,孔子四十八世宗子孔端友带领孔氏大宗南渡、寓居衢州的历史事实话剧《大宗南渡》公演。这部话剧由孔祥楷编剧,并由他导演了2004年的首次演出。此番演出是第四次,由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自排自演。这从一个侧面显现南孔文化发展的本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人民。
26日晚,孔园里红烛摇曳,花木作影,德国杜伊斯堡爱乐乐团应孔管会之邀,在这里举行木管五重奏花园音乐会。音乐会结束后,东道主、歌曲《大同颂》谱曲者孔祥楷诙谐地说:我们欣赏了一场听不懂却非常好听的音乐会。笔者听懂了他所说的“听不懂”,外国乐团在孔园首演音乐只是表象而已。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是想不到音乐的尽善尽美竟达于如此境界,后来因作《乐经》以明德。杜伊斯堡爱乐乐团的木管五重奏,尽管不是演奏中国古乐,但艺术精神是相通的。孔子学院坐落世界各地,国外优秀文化也当落户中国。
南宗祀孔与圣像还庙典礼
从1939年起,孔子的生辰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被国民政府定为教师节,同时作为秋祭孔子的日子。从1946年起的连续三年,这一天衢州社会各界都在孔氏南宗家庙大成殿举行祭祀仪式。
关于这三次祭典,旧时的报章上曾有记载。农历一九四六年丙戌八月二十八日(1946年9月23日)《大明报》载:“昨日圣诞、教师节,各界首长招待教师,上午纪念大会参加者千余人,圣像还庙典礼,余主任主祭。”教师招待会由当时的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主持并致辞,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特派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姜云卿为代表参加,另有军政界四十余人参加。纪念大会亦即八年抗战后首次秋祭孔子典礼,于九时整召开。正式典礼举行前,有一个孔子夫妇楷木像还庙的仪式。这楷木像象征孔氏家族的至高荣威与孔子的神圣,大宗南渡后供于衢州家庙;抗战期间,遵国民政府令,楷木像移龙泉、庆元的大山深处保护,于今还庙。典礼由余汉谋主祭。余汉谋出身军伍,曾经反对军阀割据、积极抗战,一生最为推崇孔子和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典礼上,孔氏家庙理事会理事长、奉祀官代表孔宪洛宣讲了孔子言行。
1947年9月6日《东南日报》载有《南宗祀孔记》一文。这是一长篇通讯,叙述了孔氏南宗的由来、变迁,以及抗战时奉祀官孔繁豪护送楷木像赴龙泉、庆元避难等状。文章开头写道:“今年八·廿七是先圣孔子的2498年祭。南宗奉祀官的执事早数天就开始忙了。因为奉祀官还是一个小孩子(指孔祥楷),事情便由其尊翁孔繁英和孔氏家庙理事长孔宪洛负责主持。”文章还提到,这天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没有出席,其代表容斡为主祭官,钟姓专员、程姓县长为分祭官;7时为家祭、9时为公祭;等等。
农历一九四八年戊子八月二十七日(1948年9月29日)《大明报》载:《今晨祭孔大典教师节纪念会》云:“本年祭孔大典暨教师节纪念大会,定今日在新桥街孔氏家庙举行。由奉祀官府恭请绥靖公署汤(恩伯)主任为正献官,翁(振书)院长、程(运启)县长为分献官……各机关法团首长陪祭,仪式甚为隆重。”因是预发消息,这一短讯内容简单,述明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主持了民国时期衢州最后一次祭孔。其时,汤恩伯刚刚到任上不足一月,显见得他不甘落余汉谋之后;而军事长官做祭孔主官,是晚清及北洋时代以来的通则惯例。
“显示复兴传统文化的气魄”
1952年,台湾学者经过考证推算,确认孔子诞日在公历是9月28日。
旧时,大成殿庭柱上曾悬一特制灯联:“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有教无类;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及身而成”,让人颂咏的意味深长。
200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5周年纪念日。这一天,衢州市恢复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祭祀大典,大典定位为“当今社会各界祭祀孔子,不沿袭仿古的祭祀形式”。
“当代人祭祀孔夫子”的这一定位与实践,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赞同和肯定。在前来参加祭祀仪式的学者中,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刘蔚华表示这是与时俱进;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邓立光在当年10月4日《星岛日报》上,发表题为《从衢州祭孔看中国的文化发展》的文章,认为“衢州祭孔迸发出的文化能量”,“显示了复兴传统文化的气魄与划时代意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现任葛德斯堡大学终身教授的司马黛兰女士在当年10月12日给笔者的信上,表达了自己对“南宗版”祭祀典礼的看法:“我们看到你们在祭孔改革方面进行着严肃的、踏踏实实、成功的尝试……你们废止了华丽的服饰和舞蹈,废止了牛羊祭品,废止了古乐旧器的喧闹,把钢琴搬到大成殿前是个很了不起的创造!你们删去了孔子牌位上‘神位二字,堪称大手笔。”
“当代人祭祀孔夫子”至今年,已进行了十一次实践,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三祭”即孔子文化节祭、社会各界公祭、学祭轮换举行,产生了一套严谨的仪轨:礼启、献礼、颂礼、礼成。
“当代人祭祀孔夫子”于2005年以“南宗祭孔”之称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1年,以“南孔祭典”之称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面有历史传承的礼仪,也有当今创新的形式。这种遗产或许代表着保护非遗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或趋势。□
(除署名外,本文照片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