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4-04-29吕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13期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吕峰

[摘要] 生物饵料培养是农业类高职院校水产类专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性课程,依据高职高专“工学结合、产学合作” 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课程考核6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生物饵料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生物饵料;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88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3- 0140- 0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与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社会的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膨胀。在此形势下,进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这满足了社会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生物饵料培养课程的教学更加倾向于水产专业实践理论,它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的一门应用性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只有学好这一模块,实现生物饵料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才能有利于毕业后的顺利工作。该课程理论知识点多而又偏重于实践性,学生只有学好该门课程才能顺利进行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素质,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在“产学周期同步,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教师对传统的生物饵料培养课程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运用任务式教学、工学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社会就业竞争形势。

我们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岗位需求和行业需求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新修订,与江苏省水产育苗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开发,体现“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教学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6个方面阐述该课程的整体设计特点。

1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精确进行课程定位。江苏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水产养殖新品种开发速度快,养殖的重点品种不断更替,生物饵料培养应顺应水产养殖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培养的种类,推陈出新,在讲究学科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强调学科的应用性和对养殖生产的服务; 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水产育苗工、生物饵料培养工。其体系定位为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水产育苗专业核心技能。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理念

在“产学周期同步,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该课程设计理念如下: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以水产类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手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和合理区分,通过企业现场操作,实训室一体化教学和职业技能考核训练,实现教学目标。具体的课程设计原则如下:

(1)与企业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依照相应岗位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结合实际条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置学习情境。如何设计学习情境呢? 以饵料生物培养最为重要的单胞藻培养为例:我们对生产单位南通海波水产育苗公司的文蛤育苗任务进行岗位分析后,依据工作过程确定3个典型工作任务: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针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具体知识与技能。以此设计单胞藻培养的学习情境,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与实际生产任务一致的小型培养过程。

(2)校企共育,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企业密切合作,将每个学习情境都依据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工作程序即微藻培养、中继培养、生产性培养三步进行工作设计,将学生组建成工作团队,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教室与实训室,教、学、做、产一体化。

(3)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①课程的职业性:与企业密切合作,按照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制订生产计划,按照实际生产,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将饵料生物培养融于企业生产,充分体现了该课程的职业性。

②实践性:利用现有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在專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完成藻种培养、中继培养、生产性培养、投饲等环节的任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充分体现实践性的特点。

③开放性:饵料生物培养立足学院实训基地,面向南通市及周边水产养殖企业,受到了学院领导和社会行业人士的认可和高度赞誉,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洽谈生产实习及合作事宜。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安排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根据近年来对水产行业调查分析,以水产类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重组,选择设置了4个学习情境,并根据培养流程安排任务,整合后的内容包括水产养殖常用微藻培养、光合细菌培养、轮虫培养以及卤虫冬卵的孵化等4个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又分为多个学习任务,每一个任务都配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以技能为主线,围绕技能开展理论知识的讲授,6~8人为一组完成生产,规模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实训室完成一级、二级生产,再到企业进行体验和学习实践,校企共同完成三级培养任务,在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做、产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饵料生物培养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一方面,教师要把基本知识讲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去解决饵料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严格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改变了以往以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兼职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施方案,小组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学中做,做中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际生产任务为驱动,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实施教学,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去掌握。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不同的任务,我们进行分组,小组协作完成饵料的生产培养任务,根据完成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做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从具体生产案例中分析、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强已学的知识,进而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工學结合。将学生带到生产企业顶岗锻炼,以工人的身份工作,企业化管理,并由行业专家现场教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作和学习,理论实践一体化。

(4)课外兴趣小组。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每个小组充分利用课外实践到实训室进行饵料的培养管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5)现场操作法。教师讲解并示范如何操作,让学生立即实践,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交互式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6)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课程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利用显微镜、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教学形式实现了图文声像并茂。

5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本课程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专业、学历结构合理,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并重,能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教研室共10人,其中专任教师6名,企业兼职教师4名。校内专业教师均长期从事饵料生物技术教学,并具有企业顶岗锻炼的工作经历,能进行一体化教学,主讲教师均具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均为双师型。教研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进取心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聘请了企业专职教师,他们具有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理论造诣。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同时,课程组教师对职业教育投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对课程建设和规划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

5.1 校内实训室

学院现有海洋单胞藻实训室。农业生物技术实训室、水质分析实训室、贝类育苗实训室、鱼类养殖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主要培养学生微藻保种及培养能力,动物性饵料的保种及培养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海洋浮游动植物的分类、生活习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复杂实际问题。

5.2 校外实训基地

在“工学结合”教学手段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与南通市及周边水产养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江苏省海洋与水产研究所吕四种苗中心、江苏中洋集团、南通市海波水产品有限公司育苗基地等。这些企业设施先进,能够进行水产品育苗养殖和生物饵料生产工作。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实现校企共育,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6公正、客观、有效的课程考核制度

学生的考核采取过程性考评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这种考核方法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并重,结合学习态度的考核,能够公正、客观、有效地评价学生技能掌握与素质提高的程度。 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考证通过率、企业评教、校内评价、学生的考试结果综合考评。

重新设计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较早地体验到职业工作过程,熟悉生物饵料培养工作流程,掌握岗位工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成永旭.生物饵料培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邱秀芹,赵学芳,胡鹤娟.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生物化学课程改革[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3026-3027.

[3]郝蕊. 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商情,2009(19):63.

[4]马元春.医学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4(4).

[5]刘媛,刘芳.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初探[J].理论导报,2011(7).

[6]陈司汉.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猜你喜欢

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高职物流配送实务项目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