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
2014-04-29刘昆鹏孙杨民
刘昆鹏 孙杨民
[摘要] 评估行为是组织管理需求和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风险评估对档案事业而言是对管理漏洞、面临威胁的可能性和程度的综合判断,有助于安全危机的预防、治理。数字档案管理相对于传统档案管理更复杂,作为明确数字档案安全需求的途径研究,探讨影响的关键因素和风险评估的实现,符合信息安全和档案事业信息化发展形势要求,有助于促进数字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关键词]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3. 070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3- 0110- 02
安全危机可以认为是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状态的演化,数字档案安全因数字档案对载体的依赖性和可更改性使其易受到安全威胁,确保存储和利用的真实、完整不易。针对数字档案的安全风险评估是对数字档案在形成、收集、管理和利用过程中面临威胁、存在弱点及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带来风险的可能性和程度的判断,是实现数字档案安全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1数字档案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作为危机管理的基础,风险评估是组织管理基于安全领域的应用,在数字档案管理中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构成了数字档案安全的保障体系。对其安全的评估是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重要途径,属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过程,有助于明晰安全现状,及时采取措施并降低损失,保护信息资源完整、真实。信息化背景下风险评估已成为数字档案实现安全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关系到其安全的有效实现和功能价值发挥。
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有理论和现实支撑作为依据。评估研究发展至今,已在诸多领域发展为成熟、系统的理论。众所周知,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风险投资中,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树立了国际权威,风险投资机构在市场投资中也不可或缺。安全评估由于是对关乎系统功能的潜在风险的判析,对其研究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与此相适应,数字档案安全研究正成为档案事业关注的重要内容,而管理评估理论、档案安全理论、生命周期理论、档案鉴定理论、信息安全防御和检测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当前已有的法律规范或标准,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等,为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建立提供了基础。
2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现实与关键分析
2.1 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现实
档案管理对评估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利用效果、环境方面,在信息安全得到重视的环境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与风险评估开始推进,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深入,数字档案安全评估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当前对其系统的应用较少,风险评估意识还尚显淡薄;多数属于面临危机的被动检测,并未纳入到过程管理中;检测方法相对简单,经验性和主观性特征突出,而实行风险检测时对技术较为偏重,体现出安全保护体系不完善的现实。
2.2 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点
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受到环境、主观意识、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变量因素间的互动交织影响着安全和评估,这要求加强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如将其风险评估视为系统,在实现上,首先应是对系统性、层级性原则的坚持,即评估要贯穿信息安全保障全过程,覆盖数字档案从生成、传递、存储到利用的全部环节,要综合组织管理、技术、环境和法律因素进行评估,要对密级不同的数字档案、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实行多层次有区别评估;其次,在评估对象和风险要素确认、评估框架建构和评估分析的整个流程中,关键是评估方法的选用和风险要素的确认。
(1)评估方法的选用关乎评估策略的实施和效果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由于信息种类、格式多样,信息、系统和网络的管理特点差异较大,受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各异,因此方法选用对评估行为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信息安全评估主要有专家调查评估法、事件树分析法(基于事故推演产生原因)、故障树分析法(图形化地逻辑分析由因而果的联系事件)和风险评审法(对决策进行仿真项目的风险可能推演),前3种是易被接受的方法,而风险评审法相对适应风险性极其不确定决策的评估。笔者认为,首先,不同类型的档案机构由于其管理方式、资源类型的不同,不同方法的选用、实现应该体现出差异;其次,视数字档案管理具体情况,可采取一种或多种方法,而不局限于单一方法使用;再次,要考量是否要经常性评估、评估时间要求、科学性要求和体制因素限制等,科学设计评估实现步骤和策略,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和独立性的灵活创新,不要一味追求科学、系统而忽略条件的限制。
(2)风险要素的确认是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内核。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有相关规范和标准为其提供了参考,但并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其中主要将环境、管理和技术因素作为内核并可视作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完整反映信息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利用系统几个部分的脆弱性、威胁性。脆弱性是造成威胁的诱因,威胁是安全风险的程度,适当选用安全评估技术工具对服务器、应用系统、防火墙等进行漏洞扫描,对木马、黑客攻击进行排查,全面反映风险现实。其指标内容是否缺失,决定着风险预判,关系着安全管理效果的达成。国家层面制定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依此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与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结合,依据不同风险因素发生频率、危害性为评估指标设置层级分值,实现管理风险等级的界定,为快速预防、治理提供依据。
3数字档案安全风险评估的实现
数字档案安全评估是将技术手段与定量分析融合的管理行为,是对科学管理风险隐患的反馈,因其复杂性,使其真正成为符合信息安全需求和实现安全等级管理的助手并非易事。
(1)树立安全评估意识,建立安全评估制度。适应信息安全发展形势,突出安全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将安全评估纳入安全管理制度中。将其贯穿于数字档案管理全过程,并延伸到电子政务文件形成、批阅和归档过程之中,在源头、过程和应用中实现覆盖。强化安全管理和评估意识,将漏洞修复、病毒和木马查杀纳入到岗位责任中,实时升级安全技术并加强身份认证和用户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岗位职责制度。
(2)加强安全评估的组织、实施。首先要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制订评估计划和方案,确定评估方法、支撑工具。其次,确定评估对象,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研究、定量分析,确保评估方法的科学执行。再次,重复风险因素的确认和指标分析,缩小与实际的误差,确定安全级别和风险分值,提出评估报告和防治方案。
(3)开展数字档案安全评估教育与培训。安全评估涉及多领域知识,对从业者进行以相关领域知识为背景、以数字档案全评估为主题的教育和培训是现实的必然要求。需要高校在培养档案人才时将安全评估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同时举办安全评估领域的继续教育培训,鼓励、支持开展科研攻关和研究,促进数字档案安全评估的发展。
(4)加强交流和合作,实现互补共享。安全评估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组织条件有限,都成为数字档案安全评估的限制,因此要实现杜绝主观性和经验性并不容易。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鼓励经验交流和评估、科研合作,甚至是与具有相关资质背景的机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评估指标的确立乃至评估的实现。
档案事业的发展受到制约较多,经常性开展系统的专业性评估不现实,因而追因评估成为实践中受追捧的范式。相信随着现实形势的发展,安全评估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逐步实现数字档案的等级保护,预防、降低、转移、归避安全风险,促进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樊如霞,郑志荣.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07(6).
[2]吴绍忠.数字化档案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档案,2009(6).
[3]宗文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