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儿童想象的翅膀
2014-04-29尧新瑜张红玉
尧新瑜 张红玉
摘要:创造力既是国家综合竞争力也是国民素质的核心构成,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动力和源泉。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中的童话则对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下的语文课程在课程观念、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损害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多种现象。文章以想象力为视域、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入手,对童话选编的主题、类型的合理性进行教育反思,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想象力;语文教材;童话选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35-04
收稿日期:2014-03-23
作者简介:尧新瑜,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教育系教授,教育学博士;张红玉,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
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确实,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有了想象,才有文学艺术、创造发明和科学预见。没有想象,人类社会便无法发展。当下我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缺陷便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创新、发明方面的不足,使得我们不得不模仿,各种“山寨”产品层出不穷。我国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学科。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文学体裁,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着独特的价值。然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选编却存在着诸多扼制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的合理性进行教育反思,以便更好地优化文本,发挥童话对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应有作用。
一、 儿童想象力培养的教育缺憾
(一)童话与想象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在新课改精神的推动下,发展儿童想象力和激发潜能已经成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的核心要素。童话是语文课文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童话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更重要的是童话具有发展儿童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多重意义。对此,民国时期儿童文学家周作人在《童话略论》中做了精当的论述:“小儿最富幻想,童话内容正与相合,用于长养其想象,使即于繁复,感受之力亦即敏疾,为后日问学之基。”
的确,童话教育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童话想象与儿童年龄阶段有关。幼儿时期是童话接受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启蒙阶段。童话文本的语音层面对这一时期的儿童特别重要。而到了童年期儿童对童话文本的感受逐渐从语音层扩展到语象层,对语象层的感受有赖于儿童语言符号能力的发展和想象力的发展。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恰恰应和了这一时期儿童想象性的文学接受特点。这使得他们在想象层面上与童话文本实现沟通和交流。[1]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成为了儿童最喜爱阅读的文学样式之一。这一阶段多阅读欣赏童话作品,既符合儿童对童话的接受心理,又能够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第二,童话想象与儿童泛灵心理有关。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成人看来毫无生命的事物,在儿童眼里却是活的、有意义的。如童话中的动物、植物、自然界中的任何物体都能说话,都有情感。他把这一现象称为儿童的泛灵化倾向,而且他认为十二岁之前的儿童普遍存在这种泛灵化倾向。周作人也曾说过,“儿童没有一个不是拜物教的,他相信草木能思想,猫狗能说话正是当然的事。”[2]从教育学的观点看来,儿童的这种泛灵化心理倾向乃是儿童想象力发展和未来创造力开发的宝贵资源。小学语文童话的选编在顺应儿童泛灵心理的同时,又能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发展。
(二)儿童想象力培养面临的危机
毫无疑问,想象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担负起培养儿童想象力的神圣使命。然而,当下的学校教育却并没有把培养儿童想象力放在重要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学会生存》一书尖锐地指出:“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是千百万人们今天却正在发现,他们的创造活动的关键因素都已经瘫痪了。”[3]的确一旦学校教育忽视想象力的培养,就必然导致儿童创造精神的压抑以致逐渐丧失。遗憾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压制儿童想象力发展的严重危机。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只有4.7%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而希望培养想象力的只有14.9%。[4]2009年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组长王庭大对中小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了调查。他列举了九个备选职业,就“长大最喜欢从事的职业”进行排名,结果排名第一的是企业家,其次是歌星影星,科学家居倒数第三,只比工人和农民排名靠前。[5]上面的种种调查数据都说明了我们必须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分析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想象力的缺憾,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童话这一文学体裁拯救儿童的想象力。这既需要教师精湛的教学技术,更需要优秀的童话选文。因而,我们有必要对童话文本进行分析。在研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对培养儿童想象力不利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童话主题狭隘
在审阅了苏教版全套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类童话占了很大比重,详情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童话多道德训诫和知识教育,其中道德教育类童话选入数量最多,占教材童话总数的54.8%,其次为知识教育类童话,占32.3%。教材中的知识教育类童话如《北风和小鱼》《小松鼠和大松树》《蚂蚁和蝈蝈》等,这些童话告知儿童一定的道德观念,并多从反面着手,告诫儿童如果不好好遵守道德观念,犯错误的话,就要受到指责与惩罚。当然,通过适量的童话渗透道德教育无可厚非,但苏教版道德类童话选编的篇数所占比例显然过高。以教育掩盖想象,童话异化成一般的教育故事,忽视了童话教育为培养儿童想象力服务这一主要功能。
《我叫神舟号》《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等则是知识教育类的童话。知识类童话选文虽然不如道德类童话选文数量多,但也占了相当高的比重,其选编比例仅次于道德类童话。这一类型的童话虽然能发展儿童的认知,增长儿童的知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知识类童话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并不是最佳的形式,因为知识类童话遵循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形象思维逻辑。
(二)童话类型单一
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形态的分析,笔者发现教材存在着童话形态过于单一的现象,详情如表2所示:
童话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形象类型。常人体童话形象是指以人的本来面目出现在童话中的人物。与普通人有所不同的则是他们或经历了惊险奇异的事情或有着怪异的性格或举动。如《爱丽丝漫游仙境》中经历了兔子洞下奇幻冒险之旅的爱丽丝。拟人体童话是童话中最普遍的。它的主角多为人类以外的动物、植物、器物等。如郑渊洁笔下的小老鼠舒克和贝塔。超人体童话中的人物多为神仙鬼怪、巨人侏儒等,并且多拥有各种超凡的技能、器物等。如《小飞侠彼得潘》中会飞的男孩彼得潘等。在这三类童话中,超人体童话的幻想意味最强,留给儿童的想象空间更为广阔。然而通过表3,我们不难发现苏教版全套语文教材中选入的31篇童话只有拟人体一种形态,一、二年级各有10篇,三年级8篇、四年级3篇,五、六年级为0。常人体与超人体童话选入数量均为0。显然,这与我们当前提倡“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不相符的。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6]这足以说明高年级的儿童不仅需要童话,而且还需要一些最具想象意味的超人体童话。
(三)经典童话偏少
选文要具有典范性,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然而苏教版教材却存在着经典作品选编偏少,选文典范性不强的问题,笔者对童话作者情况作了初步的统计,详情如表3所示。
通过表3我们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31篇童话,只有《北风和小鱼》《蘑菇该奖给谁》《这儿真好》等7篇有作者署名,只占其中的22.6%,其余24篇均为教材编写者编写。占78.4%,而且这7篇童话作品除了1篇选自外国,其余6篇均为中国作家作品。这些统计数据都显示着一个问题,即教材童话的经典性严重不足。一些著名的童话作家,尤其是外国童话大师如安徒生、格林兄弟、林伯伦等的作品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完全没有出现。一些经典童话作品,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怀特的《夏洛的网》、达尔的《女巫》等,这些经典作品都充满着多姿多彩的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然而这些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品却没有得到苏教版教材选编者的足够重视。
三、小学语文童话选编的若干建议
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根据童话教育理论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童话选编的建议。
(一)丰富童话选文主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最多的便是道德教育类童话。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大主题,当然不应该排斥在语文教材之外,通过适量的童话渗透道德教育无可厚非,但苏教版道德类童话选编的篇数所占比例显然过高。从童话的本体功能和发展想象力的观点来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淡化道德训诫倾向,凸显童话的想象特质。为此我们建议《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应该成为承担儿童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同时,尽量压缩道德训诫类主题的童话选编数量。知识教育类童话居于道德教育童话之后,所占比重也比较大。为了解决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知识类童话选编过多的问题,我们建议将那些旨在传播科技知识的童话内容除了转换到小学科学课程中,也可以由说明文、议论文和知识类散文承担一部分,从而为想象类童话选编腾出空间。
(二)扩大童话选编类型
如上所述,童话有常人体、拟人体和超人体三种形态。这三种类型的童话在培养儿童想象力方面各有优势。教材选编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只选入某一类型的童话就难以满足儿童泛灵特征和奇异思维以及年龄差异等不同需要,无疑将损害儿童想象力发展的丰富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差异例如儿童的奇异思维特点使得儿童需要多种形态的童话作品,而不只是局限于拟人体一种形态。从儿童想象发展的角度来说,常人体、拟人体更容易为小学低年级儿童所接受,尤其是拟人体童话更切合儿童的心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泛灵化倾向还没有消失,他们认为草木能思想、动物能说话是理所当然的事。到了中高年级,儿童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他们更需要超人体童话。因此我们建议在选编童话教材时,首先要兼顾三种类型的童话,童话类型不能太单一。教材中不能只有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也要占据一定比例。其次,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拟人体童话的比例应当是最大的。中、高年级教材则需要多选入超人体童话。
(三)增强童话选编典范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因而教材在选编童话时也应当坚持这一点,多一些经典童话,少一点伪经典的教材体童话。在儿童文学的历史上,不乏经典的、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作品。教材选编过程中,与其编写一些生硬、毫无生气与想象力的伪童话,不如多选入一些经典的、为儿童接受的童话作品。
韩国第五、第六次教育改革之后,小学语文特别重视经典童话的选编,对一些较长的经典童话,编者往往在截取经典片段的同时,又以留白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7]韩国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参考。笔者建议我们在增加经典童话选编的同时,还可以对一些经典童话的结局采取未定的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励儿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另一方面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富于想象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也是学校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宝贵资源。我们以苏教版为例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选编进行了理论反思和文本分析,旨在抛砖引玉,唤起更多的教育学者对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和想象力培养问题加以关注。只要我们集思广益,不断深化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还给儿童想象的翅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一定能培养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泉根,赵静.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301.
[2]钱理群.周作人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6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88.
[4]潘庆玉.想象力的教育危机与哲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5(3).
[5]孙云晓,赵霞.仰望星空才会充满希望——中国儿童想象力危机报告[J].科普创作通讯,2009(3).
[6]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344.
[7]金永得.从童话谈韩国小学国语课程的教学目标[J].外国教育资料,2000(5).
责任编辑:丁伟红
Childrens Imagination Cultivation and Selection of Fairy Tales
in Jiangsu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YAO Xin-yu & ZHANG Hong-yu
(Education Department College of Humanities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Abstract: Creativity is both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ore components of the populace cultivation. Imagination is the power and source of creativity. 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of imagination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fairy tale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cultivating childrens imagination. However, there exists a variety of phenomena of damaging childrens imagin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uch as curriculum concep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etc. This paper is based on imagination, starts from the fairy tales selected for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nd reflects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mes, types, and quantities, putting forward some specific reform proposals aimed at some problems we found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imagination; Chinese textbook; fairy tale selection